明末有钱人(笔讷)_第一五四节 朕丢不起这个人(2 / 2)_明末有钱人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一五四节 朕丢不起这个人(2 / 2)

明末有钱人 笔讷 1363 字 1个月前

崇祯元年的新科状元刘若宰便是这样的人。

他在翰林院做了三年的庶吉士,虽然前途广大,却没攒下半两银子的积蓄,一听皇帝要罚自己的俸禄,顿时着了急。

所谓“急中生智”。

刘若宰情急之下,脑子忽然开了窍,上前半步道:“圣上,臣有一策,可退敌寇……”

“哦?你既然有良策,为何不早拿出来说?偏要等朕动了真格的,才肯讲吗?”崇祯斥道。

刘若宰低着脑袋,咬牙道:“臣岂敢,而且这主意也是臣刚刚想出来的,恐怕还有些不太成熟,说出来要是不对皇上的脾胃,还请皇上不要责罚微臣……”

“什么脾胃不脾胃的?现在是谈论饭菜的时候吗?你有什么主意,就快讲出来,少卖关子!”崇祯道。

于是刘若宰整理了一下词句,说道:“臣揣度皇太极虽然气焰嚣张,却没有什么大志。听说是因为辽东大旱,满洲人又不懂耕种之法,我朝又关闭了互市的口岸,因此粮草接济不上,才铤而走险,入关之后也不过是为了劫掠些钱粮而已。故而……”

“故而什么?”

“故而皇上只要遣一使者,同皇太极取得联系,约定好每年输送白银若干、布帛若干、粮食若干,便能让皇太极不战而退,又何必大动干戈呢?”

说罢,刘若宰忽然觉得自己说得有几分道理,脸上不禁露出笑容来。

崇祯却是满脸的怒气,质问道:“你的意思是,要朕仿效宋朝,同外寇签订妥协,签订什么‘绍兴和议’吗?”

一阵寒风吹过,让刘若宰浑身上下颤抖了一阵,赶紧解释道:“不是‘绍兴和议’,是‘海上之盟’。皇上,可以仿效宋辽‘海上之盟’,同满洲结为兄弟之国。他皇太极都三十多岁了,又久经战阵,想必也没几年好活的了。而圣上现在还不到二十岁,倘若修身养性,必然延年益寿。到时候,我大明便是满洲的叔父之国、祖宗之国……”

“哼!”崇祯冷笑一声,将刘若宰的话打断,“你堂堂一个新科状元,斯文领袖,就想出了这么个馊主意来?还敢说什么叔父之国、祖宗之国,如今皇太极都打到城门口了,朕再同他去合议,那叫城下之盟,朕丢不起这个人!”

刘若宰这才发觉自己已经犯了圣忌,慌忙退了回去,再也不敢多说半个字。

却听大学士温体仁出班说道:“皇上,刘若宰这主意虽然有损国格,却也可以一用。”

他见崇祯没有立即反驳自己的意见,便壮着胆子继续说道:“臣以为,可以仿效当年于公少保(于谦)对付瓦剌太师也先的法子,假意议和,然后在文书之上大做文章。然后乘此机会再着急天下兵马勤王,到时候便能将皇太极围而歼之!”

崇焕眼睛一闪,刚要同意,却又犹豫了一下,扭头问姬庆文道:“姬庆文,你觉得这主意如何?”

姬庆文“嘶”地吸了口冷气,说道:“怕是不行。听说替皇太极办事的汉人不少,有范文程、李永芳、宁完我、鲍承先等人,还有原来毛文龙手下的一些参谋主簿。这些人虽然气节不佳,却都是饱学之士,在文辞上做些花样,似乎骗不了他们。”

“哼!又是毛文龙!”崇祯怒道,“要不是袁崇焕矫诏杀了毛文龙,皇太极又怎么敢劳师远征,绕道千里,取道蒙古进关袭扰?”

然而骂归骂,崇祯依旧是一筹莫展,低着头、迈着步,在文武百官的人群之中走了一圈又一圈,终于坐回了龙椅,口中不住喘着粗气,就好像一只受了伤的野兽。

而一众文武官员,唯恐被这只猛兽随意撩出的利爪伤了性命,无不低头不语,两只眼睛死死盯着脚下的砖缝。!-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