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有钱人(笔讷)_第三二〇节 暂时偃旗息鼓(2 / 2)_明末有钱人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三二〇节 暂时偃旗息鼓(2 / 2)

明末有钱人 笔讷 1347 字 1个月前

而刘孔昭这时候终于拿出了钦点平叛总提点的架子来,命令集中在温州附近的数万官军把守住各处要害,几乎彻底堵住了白莲教外逃的出路,达成了将白莲教全部围困在一隅之地的战略目的。

然而即便如此,温州城却是没那么好攻破的。

当初浙江巡抚张延登听从姬庆文用“天子剑”发布命令的时候,对其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策略并不十分赞同,又因时间紧迫,只将温州城池内外略略清扫一番,而并没有破坏温州城墙。

因此白莲教虽然吃了败仗,但依旧有险可守,仍旧可以在温州城内称王称霸。

刘孔昭也并不是不想攻破孤城温州,从而将平叛的首功紧紧攥在自己手里。然而他几次派兵前去试探,都被城里的白莲教徒用瓦片、砖头、石块给砸了回来,只能暂时偃旗息鼓,等待姬庆文恢复士气之后,再借助他手下战斗力非凡的明武军的威力,一举攻破温州城。

姬庆文倒并不十分着急,运用自己密奏之权,将目前的战况写成了奏章送到崇祯皇帝那边之后,便就地扎营,抚恤阵亡将士、治疗受伤的弟兄。他又叫已在瓯江之内随时待命的郑芝龙,从苏州府、从松江府送来最新鲜的米面、蔬菜、鱼肉,就在

营盘之内大吃大喝,顺带着连同秦祥珍的白杆兵、刘孔昭的京师营也同样跟着吃香的、喝辣的。

(本书正版发布于纵横中文网,大家喜欢还请移步支持,谢谢。)

崇祯皇帝接到姬庆文的战报之时,正在批阅孙承宗送来的恢复辽东防线的预算奏章。

根据老督师孙承宗的推算,恢复辽东防线主要在于修复和扩建山海关、修建大、小凌河工事三项重点工程。而这三项重点工程,没有一项是省钱的,加起来拢共需要白银三百七十万两以上。虽然这笔钱是陆续投入的,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如今大明朝廷用钱的地方太多,以至于九五至尊的崇祯皇帝,将皇宫的日常支出降低了一半,用以筹措资金。

而姬庆文这封战报,则是崇祯皇帝在一大堆坏消息之中唯一的好消息。五垄山决战的胜利,意味着这场几乎将江南闹得天翻地覆的白莲教之乱已然进入了尾声,作为朝廷财赋重心的江南终于又将恢复平静、秩序和繁荣。

这对于正处于多事之秋的大明朝廷而言,是一件异常重要的事情。

因此,看了战报满心欢喜的崇祯皇帝又旧事重提地想起了给姬庆文封爵的事情来了,便又召集起内阁周延儒、温体仁和徐光启三位阁臣大佬,询问他们有没有替崇祯皇帝将姬庆文的封号想好了。

姬庆文才多大岁数?又不是两榜进士出身、又没有独自统兵的经验,岂是能够轻易封爵的?

因此三位内阁大臣——就连同姬庆文向来交好的礼部尚书徐光启也认为给姬庆文封爵不过是一时兴起而已,只要将这件事情先晾在一边冷却一下,皇帝自然会想明白其中的利害得失,并且收回成命的。

却不料崇祯是个办事极为认真刁钻的皇帝,只要是他做出来的决定、他吩咐下去办的事情,就算一时之间因为各种条件不允许而未能办成,他也从来不会轻易忘记,总要找机会重新提出来。就是因为这种性格,才从某种角度上导致了袁崇焕的悲剧。

不过现在崇祯皇帝还没有需求,也没有理由去处置姬庆文,这番质问下来,倒霉的只是这三位内阁大臣而已,毕竟这三位老大人竟然敢将皇帝的旨意当成耳旁风,隔了八九天功夫,依旧没有拿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称号来。

崇祯是个性情急躁的皇帝,再不容这几个官僚继续推诿扯皮,让他们当场就拟定姬庆文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