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信,顾宝笙眼里渐渐一片冰凉。
凛一见她牙关紧咬,脸色透白,像是在努力隐忍着什么,不由道:“三姑娘,孟行舟赈灾有功,却偷换米粮为霉米的事情,我们也是才知道的。您若是生气,我们大人自然会为你出气的。”
其实凛一也不太明白为什么大人要把这封孟行舟同中山王来往的书信交给顾宝笙。
在他看来,顾三姑娘虽然胸有乾坤,但到底是个女子,朝堂上的事风云多变,并不适合她插手。
孟行舟本来是衢州的县丞,这次赈灾是景仁帝见通州水势太大,想起其父孟启恩的功劳来,才把孟行舟抽调过去协助同僚的。
可好心反倒办成了坏事,因为孟行舟的缘故,原本的通州县丞杨澹积劳成疾,染上瘟疫,不幸身亡。而百姓吃树皮,草根,霉米,高粱壳,玉米杆,死伤大半,都以瘟疫之名焚烧了。
最后大水退去,百姓寥寥无几,可孟行舟报喜不报忧,通州被夸的一片大好。
只可惜他们锦衣卫去通州时,孟行舟启程从通州到衢州交接公务,恰好错开了一段,没有抓到孟行舟,只抓到个门房,搜到的证据也是可有可无,不像这封才发现的书信一般,能够证实他的罪过。
顾宝笙咬紧的牙关略微有些松开,但整个人都在微微颤抖,她道了声“知道了”。
一双白得发亮,纤细颤抖的手又把书轻轻展开,她抚着纸上的字,明明是轻柔的举动,可是让人忍不住会觉得,下一刻她会将这纸撕碎。
“三姑娘?”
顾宝笙回头一笑,有些苍凉,“没什么,我只是见这字迹与一个故人很是相似,心有感慨罢了。”
这份她一直苦苦寻找的字,原来是在这里啊!
“你先拿回去吧。告诉你家大人,顾府的事情,孟行舟的事情,我都会替他看着的。”
“是。”凛一道:“那小夫人您保重身体。”
顾宝笙目光迷茫的点了点头,并没有听清凛一说了什么。
她只是一身寒凉的坐在椅子上,神思飘飞得好远。
去岁镇国公府通敌叛国的文书下来时,余若水曾亲自来她府上笑话她,说她诗书再通,到头来,还不是被一封简单的书信就毁了全部。
余若水为了气她,还特地拿了一份一模一样的书信给她看。书信上的字迹虽然和顾怀曾如出一辙,但顾宝笙还是看出了不同。
起笔之人的力度与角度,还有收尾处墨的浓淡,看得出来伪造这封书信的人是个左撇子,且此人习惯性的会在弯勾处将弯勾的尾端拖长半个指甲的长度,不多也不少。
方才凛一拿给她看书信时,她第一眼就发现了端倪,将此信和记忆中一一对比之后,更是完全确定下来,此事与孟行舟脱不了干系。
害她顾府,崔府满门覆灭的书信啊,她怎么会忘记!
顾明远在朝廷中一向是保持中立,惯会明哲保身,和苟显,秦沐之都不远不近。
可是他不站队,孟行舟来站队,他又焉能不知道呢?没有他牵线,孟行舟怎么能见到苟显,写那封信出来?
窗外的柳叶柳絮肆意飞舞,顾宝笙拂开从窗户里吹进来的柳絮,轻轻笑了起来,重重的咬了两个名字,“顾明远,孟行舟。”
*
顾府
此时的顾明远和孟行舟并不知道他们已经被顾宝笙划在敌人一列,只是刚刚把看完热闹的宾客们送走,在讨论着孟家老婆子的何去何从。
“行舟,你今日的事实在做的太过鲁莽了。”
孟行舟低头认错,“孩儿有罪,未明身份便请客上门,确实是孩儿的失误。都怪孩儿念着笙妹妹的名声,怕她再丢顾府的脸,这才出面的。请父亲责罚!”
孟行舟和孟云遥自从从通州到京城,便一直是叫顾明远爹爹的。
因为顾琤有些调皮,不爱读书,顾明远当时因得了一双知书识字,才华横溢的儿女,还很是高兴了一番。
可是此时听到孟行舟再叫爹爹,顾明远的神色便几不可查的有些不大愉快了。
郑绣莲给他戴了那么大一顶绿帽子,连宠爱了那么多年,宝贝了那么多年的神童小儿子都还是假的,不是亲生的,还害他在景仁帝面前丢尽了颜面。
当年他有多欢喜得意,现在就有多难过后悔。
好在姜德音生的顾宝笙在花朝节上救驾有功,元戎太后和景仁帝特地恩准她在行宫养伤,这才不致于朝堂上的大臣们对他群起而攻之,骂他治家不宁,教子无方等等。
也因此,若是往常孟行舟和郑姨娘等人提到顾宝笙,顾明远肯定眼都不眨的说她错了,而今,就是睁眼说瞎话,他也得说,顾宝笙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