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小书儒(幕cheng)_第92章 仙府后勤(1 / 2)_绝世小书儒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92章 仙府后勤(1 / 2)

绝世小书儒 幕cheng 3148 字 25天前

唐堂的汇报层次分明,李金羽听后深感宽慰,显然一切都在按照计划顺利推进。

  特别是林掌柜竟然亲自带领一众仙儒进入仙兵营参与招募事宜,让李金羽心头涌起一股暖意。

  先前安排林峰兼顾仙兵营与仙印坊的确显得力有未逮。

  林峰驻守镇元仙书肆之举倒是极为明智,今日乃是仙籍贩卖的次日,想来此刻仙书肆定是人潮汹涌,全县内外的仙儒、富商及乡绅豪族,都会齐聚此地。

  对于仙儒来说,如此珍贵的仙籍降价出售实属罕见,定要购入若干回去潜心研读,待到来年的仙考之时,指望着这些仙籍助其一举登天。

  而对于那些乡绅富豪而言,购买大量仙籍带回家中赠予后裔子弟自然不在话下,反正他们的仙晶充裕得很……

  对于修士而言,灵籍价值只增不减,他们如今秘藏典籍,待数日后市场价格再度飞升,售出必能换取丰厚的灵石收益。

  若是勤奋些,可在本州搜集典籍,而后跨州贩卖至邻近之地,同样能从中赚取可观的差价灵石。

  随着灵籍低价脱手,其余书阁竟无半个客人登门,那些书阁主人纷纷前来镇元书斋探寻原委。

  料想林峰坐镇镇元书斋,其意图便在于此。

  念及那高昂的入阁费与经营权费用,李金羽心中不禁暗喜,想来黄昏时分,王府之内必将再添一大笔修炼资源进账!

  “你办得很出色!炼制灵盐之事还需加快进度,产量愈多愈好。”

  “除此之外,你在后方负责采买灵谷、灵兽肉食,务必确保随时供给我府修炼者的所需,此事至关重要!”

  李金羽面色凝重,手中的灵石充裕,对于麾下弟子们的饮食,他自是不会亏待,故特意强调了灵兽肉食之重要性。

  唯有饱餐一顿,才能拥有足够的灵力对抗敌人,更何况,这或许便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顿饭!

  “多谢王上厚爱!”唐堂深深鞠躬抱拳,这几日以来,他愈发深感李王上对其的信任与倚重!

  赋予他负责后方补给的任务,即便他未曾随军出战,若前线取得重大胜利,他也算立下了赫赫功劳!

  自古沙场征战,粮草始终至关重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足可见他肩负的责任之重!

  唐堂始知,自己离开县衙另投李王上,实乃明智之举。在此处效命,何止仅能涉足商业?

  不过短短时日,摄政王便委以他领军出征之重任,将来仕途必然畅通无阻!

  经过这段时间的交往,他更加信服摄政王在朝中独具慧眼的美誉。

  李王上看似根基尚浅,却犹如未卜先知般,早早掌控了大量的军需物资以及海量灵石。

  或许有人以为这一切不过是因缘际会,得益于擒获关西护,并得以抄没其家产。

  然而,机遇亦是实力的一种体现!即便抛开抄家所得的一万枚上品灵石不论,相信不久之后,王府的收益定然能够轻松超越这个数目!

  林峰、刘全与其核对过账目,彼此间交接有序,对于李王上的筹谋策略,他更是赞叹不已!

  且陈校尉的为人如何,民间早有诸多揣测,唐堂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

  能让陈校尉甘愿出资出力,真心归顺,即便是朝廷显贵舍弃身份光环,怕是也难以做到这一点!

  坊间流传,李王上之所以能有今日成就,要么靠的是好运连连,要么便是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身份。然而,对于这种说法,唐堂并不苟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尽管李王上荣膺子爵之位,看似打破常规,但在朝堂之上,此举恐怕也会引发诸多大臣的议论纷纷。

  无显着功绩、无突出才华、无高尚品德,为何能得到皇上的格外恩宠?

  唐堂淡然一笑,料想用不了多久,世人对李王上的看法便会有所转变。

  “这两幅图谱,一幅描绘的是大型船只,我称之为灵舰!另一幅则是改良版弩车图谱,相较于原有的设计,增添了箭矢储存装置。”

  "汝于盐晶矿区附近,宜临近海域,为我修建一处灵舟工坊,遵循此李氏图纸所示之船体样式,务必将其炼制成形。至于船内之构造,后续可逐步完善。"

  "当前灵气储备不足,此事不妨徐徐图之,切记,此李氏图纸之珍贵,犹胜尔之生命!"

  李金羽面色肃然,郑重其事地将图纸递予唐堂手中。

  此乃他这几日日夜赶制之作,受限于时日紧迫,仅绘得一艘风灵帆舟之设计图,即便如此,亦已远超当下时代之水平。

  此舟倚风力驱动,以舵控向,用锚定舟,更奇巧者,乃以内置灵轮替代传统的橹与桨,推进舟行!

  此外,虑及航行中可能触礁沉舟之险,他又精心设置了防水舱室。

  "李公子放心,万事皆可交付于小人!"

  唐堂接过图纸,捺住心中好奇将其妥善收起,他心中暗自思量:

  究竟何等样式的图纸,竟令李公子如斯看重?

  船耶?不过是渔夫出海捕捞之器罢了。

  不论是武朝还是其他各朝,似对船只并无过多重视。

  实在难以想象,李公子口中所谓之“战舟”,究将是何等形态,又蕴含何种非凡之处?

  李公子亮出此等新型法宝——“连弩图谱”,竟令匠造世家陶木一族赞叹不已,想来这所谓的“战舟”亦非寻常之物。

  "此连弩图谱,名唤‘诸葛连弩’,嘱咐陶木家主,务必秘而不宣,若泄露出去,即便我不加追究,朝廷亦必不会放过,此乃灭门之罪也!"

  "告知陶木家主,依据图纸所示,可研制轻型与重型连弩,视箭匣大小而定装载弩矢数量。”

  "昨日所交之图纸,仅为‘诸葛连弩’简化版,望陶木家主能在十五日内,为我打造出五十具可装载二百枚以上弩矢的重型连弩。”

  "另外需制作一千具能装载五十支弩矢的标准连弩,除此之外,全力赶制弩矢!"

  唐堂听闻此言,正在沉吟之际,李金羽的话语再次响起,并随之递出了弩矢图纸。

  昨日交付陶木手中的图纸,实则仅为袖珍连弩的设计,甚至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连弩。其尺寸仅适手佩戴,且无箭匣装置,仅能容纳五至十支短小弩矢,威力有限。

  而今日这份图纸,则展示了真正的连弩原型,配备箭匣,箭矢较长且力道十足,一击即能取人性命。

  至于那载矢量达两百支的连弩,不仅体积庞大且份量沉重,可在敌军袭来之际连环发射,有效重创敌阵!

  唐堂接过后,同样慎重其事地收好图纸,虽不必随军征战,但他对府军的实力提升满怀期待。

  昨晚,陶木长途跋涉,直至深夜方抵兵营督造之所,连连表示感激。

  由此可见,昨日那份图纸对于这位匠界大师而言,影响之深远!

  然而,李金羽与刘全并未察觉,此刻屋梁阴影处,悄然藏着一名黑衣之人。

  他们的所有动作,尽数落入此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