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景如婳(慕色渐近离时已至)_第30章 杀猪菜席面(1 / 2)_世景如婳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0章 杀猪菜席面(1 / 2)

小年前,村里开始分粮,分粮好过年。

  南方小年比北方小年要晚一天,入乡随俗,我选择过北方小年。

  张淑英主任一大早就跟我说,今天要分粮,还会分肉。

  我疑惑,如果村里会分肉,为什么知青院吃肉还要跟我换?

  张淑英主任跟我一起,有多少食材她也是知道的,我匀肉给知青院的事情她也是知道的,自然也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就小声跟我解释:“知青的工分都是不一样的,有点赚的多点,有的赚的少点,他们大多数平时吃饭都是大锅饭,但总不能赚的多的去补贴赚的少的。知青本来也不怎么能干,一年到头好多人赚的将将够吃,哪有多少多余的去吃肉呀,所以就过年的时候凑一凑,大家一起吃一顿。实际上赚的多的,人家肯定也会另外想办法吃点好的。”

  所以才有的知青在村民那边吃,他们有时候不是搭伙,是知青请村民帮着做好饭的。

  当然其中也有的知青,赚的够,但和大家一起吃,都是各有各的原因。

  比如严知青和苏知青,严知青是个很务实的人,虽然刚下乡的时候他赚不了满工分,但这么多年的锻炼,他作为管理,肯定要以身作则,所以他是拿满工分的,而且他也会一些别的方式赚取补贴,比如他也是知识分子,他会写稿,经常给一些报刊寄稿,稿费虽然不算多,也是个进项,而且严知青家里是做木工的,他也会做些木工补贴。

  苏知青虽然拿不到满工分,七八个工分也是可以的,再加上她会做刺绣,也会做衣服,手艺还不错,闲暇的时候会帮其他手工不好的知青或是去村里接点活,因为隔壁民胜有制衣厂,手艺好点的村民要么被招进厂了,要么也会接制衣厂的活儿,一般不会花时间给其他人做,手艺不好的人家需要做的时候,自然就会找知青院的人做,既便宜又方便,而且知青院的姑娘们都是城里来的,眼光比较好,做出来的东西比别人好看。

  毕竟制衣厂只会找本地人或熟悉的人,一般不接收外地来的知青。

  再比如胡建军,胡建军其实也想去外边吃,大队长挺看重他,他又和张红军大哥一起开车,两人关系自然比其他人亲近,他跟大队长家搭伙也不是不行。但严知青和苏知青为了更好的管理知青院都是在知青院吃,严知青看重胡建军做管理人,胡建军当然也没办法出去吃了。

  后来王凯旋和郑国庆来了,他俩都穷,胡建军只好把自己的粮食拿出来补贴他们,就更不好出去吃了。

  不能特意去外面吃,偶尔在村委改善伙食就成了他们的指望的了,所以每次来吃都会多少带点吃食。

  说起来,最近这批知青,我不用说,王凯旋和郑国庆有胡建军补贴,只有江家兄妹过得苦哈哈。

  尤其是江芊芊一来就接二连三的做一些膈应人的事儿,苏知青是个眼里不容沙子的人,给江芊芊整的是老老实实的,连带被江芊芊拖累的江海涛也不好过。

  现在不好过还不算什么,毕竟除了带过来的,上个月江家还给他们寄了不少东西,但江家有人去检查过之后,给他们的帮助只会越来越少,以后的日子,才是更难过的。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现在重要的是分粮分肉。

  虽然我也就这三个月的工分,发的不会很多,但这就是我第一次领工资呀。

  分粮就是在村委前的小广场上,村长就把粮放在院子里,上来也没让我去排队,直接就开始算我的,理由也很简单,过年了,村民和知青都都不用上工了,但是我要。

  我每天都在抄录孙书记记录下来的各种资料,当然这个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只是一份每天跟做饭洗衣服一样必须要做的工作而已。

  说起洗衣服,其实孙书记的衣服,本来村长看我刚下来怕我吃不了苦,说让我把孙书记换下来的衣服送到大队长家去,后来我们自己开火之后,顺带就把洗衣服的活儿也接下来了,不过我也就洗了几天,张淑英主任就把活儿接走了,我平时也就洗洗自己贴身的衣物,后来老赵叔来了,张淑英主任连老赵叔的衣服都接去洗了。

  大队长和村支书算了算核对好,给我分了一百五十斤粮,我全都换成了永常稻,永常稻是农场那边换来的,据说十分香甜可口,上次去农场我已经尝过了,习惯吃大米的我一下子就爱上了那个味道,所以看村里每年也会换一些来,有的村民也会换成永常稻尝尝鲜啥的。

  一百五十斤粮换成大米只有五十斤,缩水三倍,可见永常稻有多贵,村里人换这些,也就是想给老人孩子补补身子,哪有像我这么换的,大队长跟我确定了三遍,才给我分好,在旁边帮大队长分粮的张红军大哥帮我把粮提进了灶房。

  我把灶房锁好,就去了办公室抄录资料,直到快下工的点,我跑出来,上午的粮食也差不多分完了。

  村里人多,就算是按户分,也没那么快,所以村里都是提前算好,分来领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