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理清晰,论点鲜明,论据充实。
承璋虽然经过现代教育,自信脑子里的观点比这个时代的人要新颖丰富一些。
但是,在论据的问题是,承璋还是有些不自信。
再这么说,从蒙学到现在,承璋所经过的教育不过七年而已,受印刷技术的限制,承璋其实看过的书并不算多。
尤其是在本朝风土人情这一方面更是有所欠缺,可以说他对这个朝代至今为止还知之甚少。
万一考官出的与本朝政治密切相关,承璋的把握就小了许多。
拿到试卷,承璋首先看了看题目,本场策论共考三道题,题目十分简洁,分别为“筹饷”、“兴民力”和“治水患”。
看到这三个题目承璋瞬间就松了一口气,这三个试题中规中矩,且后世多有议论,观点这一关算是过了。
接下来就是行文了,承璋决定先吹一波先朝的彩虹屁,再夸夸本朝,然后隐晦的指出问题,最后再大幅度写自己的意见。
所谓筹饷,究其本质,不过就是问如何赚钱罢了。赚钱嘛,无非就是四个字开源节流
兴民力就更简单了,核心论点就是少搞事情。少打战,少徭役,多种田,多赚钱就行。
除水患,大禹几千年前就讲了,堵不如疏。承璋以前的地理学的也是不错的,想要治理水患就要在上游多种植被筑堤坝,中游可以挖蓄水湖,下游迁徙民众之类的措施脑子里硬想想还是有的。
承璋在草稿纸上先是列好了条条框框,然后又努力扩充。等打完草稿时间都已经到了下午。
然后又仔细抄写了,等做完一切,时间已经快到了,承璋只好急急忙忙的拉响了铃。
等交完卷子出考场,天空中依旧在飘着细雨。
考场外面,余老爹正撑着油纸伞等候着。一看到他们出来了,就连忙把手里拿着的伞递了过来。
余老爹这一日下午早早的就到了考院门口等着就是怕承璋没伞会淋雨。其实这两天余老爹也是吃不好睡不好一直记挂着承瑱和承璋的考试。
不光是余老爹,航山村的其他人也是担心的很。
从承璋两个的第一天起,余老太太和梁氏就早晚清香不断的在余家太爷爷和其他祖宗并各路
菩萨面前供香不断,就连晚上也从未间断过。
不仅如此,余老太太还去了当地的寺庙捐香油钱拜菩萨。这几天遇到乞丐余老太太都是格外慷慨的掏钱添福的。
“承璋,考完啦,忘记带伞了吧。我们先等会儿你弟弟他们,等大家都出来了咱们就好好去吃一顿。”
“嗯,好。”
余老爹感觉到了承璋的情绪不是很高,心里有些猜测,“承璋,考的怎么样,有没有都写完呀。”
“写是写完了,但是这次分到的号舍漏雨,后两天一直受冻了。”
“啊,那考试的人不管吗怎么会是漏的呢你淋到雨了没”余老爹一听就急了。
“没事没事,没在里面,在靠外面的地方。”
“嗯,没事,考完了就好。你不知道我在这里看着,昨天上午有个不知道为什么被拖出来的呢。”
“啊,那我不知道啊,在里面没听见。”
“那人还一直在考场前哭呢。你考完就好,下次考试千万记得带上伞这些东西。”
“嗯嗯。”
谈话间,承瑱就从考院出来了。三人在这里又等了一会儿等到了闻玉师兄三个才一起走了。
“走吧,你大爷爷正在家里买好了好饭好菜等你们呢。走,快回去吧。”
回了家,大爷爷果真已经在门口望着了。
“回来了,快,把东西都放下。肚子饿了吧,放好东西过来吃。”
考完了府试,大家身上的负担又轻了一层。饭桌上也是难得的欢声笑语。
两位长辈也不再开口问考试的事情,只管胡言乱语。一会儿说府城的人不好说话,一会又说府城的店铺多。从川北路头包子铺的老板聊到川南路尾棺材铺的小二,话题天南地北,风牛马不相及。
一顿饭吃完,承璋都快忘记考的是什么了,只记得什么百里香的掌柜抠门一文不肯让,黄家米铺的精米三十文一斤贵上天了。
虽然有些插不上话,但是考完的失落感和空虚感被冲淡了不少。
承璋也能感受到两位长辈的用意,当下也就劝说自己不再去想府试了。
吃完饭,帮着打扫了桌子,又洗漱完之后。承璋没有立马回房睡觉,而是借着月光坐了一整套广播体操,结束的时候还扶着腰大回环似的狠狠转了几圈。
末了,还感叹了一句“能随便乱动的感觉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