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进科考场,承璋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比前两次更紧张了。
先生前几日就到了府城,不过为了防止考生与廪生相互勾结,院试朝廷统一进行派保。先生来府城也不过就是为了给他们加强一下信心而已。
承璋这么些日子下来与派下来的廪生也已经熟悉了,认保派保后顺利的得到了院试准考资格。
院试与县试、府试不同的是,院试要用的文具统一由朝廷,不必自己准备,这就极大的减小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
另外,院试也不用再在考院里过夜了,一共考两场,考一场就淘汰掉一批人,初试不过也就没资格考覆试了。
院试由通判大人监考,承璋看了一眼胡子留的老长的通判觉得不太看不出年纪,不过估摸着四五十应该是有了的。
进了考场,拿到卷子。
所考内容不过就是策论和诗赋。
策论两篇,一大一小;诗赋自然就是一诗一赋了。
策论中较长一篇的题目是历代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较短的一篇则是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试陈教农之策。
诗为万年山上太平雀
赋为璇玑玉衡赋
一看到这个题承璋就暗道一声不好。
长策论所言要结合历代兵制,但是承璋对史实这一块知之甚少,而且对本朝兵制他更是一窍不通,此题怕是要得个低分了。
再来就是这赋璇玑玉衡赋,承璋一看这名字就知道要写的应该是大赋。
璇玑玉衡皆为天象,用骈赋和小赋格局都太小了,唯有大赋可显其宏大。
但是大赋对作者要求很高,需要作者学通古今,璇玑玉衡更是要对古代天文学了如指掌,承璋的心瞬间凉了。
承璋跳过了长策论,先写了小策论。
小策论所言与农学有关,托现代的福,承璋对于封建小农经济这一块还算了解。
要是需要,他还可以将整个农业经济发展脉络给写出来,不过,科举场上承璋还是决定不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种事情了。
再来比较有把握的就是这首诗了。
万年山上太平雀,看似写雀,实则歌功颂德。唯一难点就是要把
马屁拍的十分隐晦,若是像宫体诗那样就落了下乘。
歌功颂德实在是每个读书人必备的功力,承璋做这诗不过些许时间。
做完了这两篇,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不止了。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不过看着那两道毫无头绪的题目,承璋已经没有什么吃饭的心思了。
对于兵制,承璋确实不太了解。而且川洛府深在内陆,消息一向闭塞。
看这题目的意思似乎是本朝起了战事,但是承璋这些日子埋头苦读竟是一丝消息也没有听到啊
不博古,不通今,承璋已经有八分确定此次院试是要折戟了。
不过若是边关真起了事,承璋觉得自己也不能什么都不干。
是以,他打破沙锅拼了一把,随意扯了一些左传里的例子之后,就把现代伟人独创的敌后战法给搬了上去,还死不要脸的写了一些在现代电视剧里看来的计谋,比如什么挖地道、建碉堡之类的。一时兴起,还给抄了一首毛爷爷的清平乐六盘山。
这题算是应付过去了,还有一篇赋承璋觉得也无所谓了,随意拼凑了些知道的知识之后,全篇开启了彩虹屁模式。
等写完这些,时间还早。
不过承璋已经觉得自己注定不过了,一不做二不休,第一个拉响了交卷的铃声。
就这样等衙役收走了卷子之后,承璋一路走一路听见有人在说“真乃神人啊。”
“厉害啊。”
“年少有为啊。”
承璋从号座走到考试院门口,走着走着自己都觉得走出了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感觉。
考院门口,余老爹和先生都在门口等着。
先生一看他这么走就走了出来,连忙走过来问道“怎么回事,承璋你怎么那么早就出来了。”
“先生,这次我怕是凉了,唉。”
“凉了什么是凉了。”
“这次考不过了。”
先生追问道“怎么回事,考得什么题目”
承璋简单的把题目说了一遍之后,先生就说道“如此看来,你到底年纪还小,这些东西看的还不够,这才在考场上写不出来。也是我不好,没有多叫你看些这方面的书。”
“不过,也不能全怪你,兵制一题估计没几人写
得出来,我大历与北坞刚刚在半月之前兴了战事,我也是刚听说,你一门心思闭门苦读,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不要灰心,一次就中的是极少数人,再说未必你就不能中啊,你先不要丧气,左不过这两天时间,再坚持一下吧。”
余老爹在一旁也听的真切,见承璋心情低落也是赶忙上来安慰了一番。
“没事,承璋。大不了过一年再来。”
“可是院试三年两次,明年怕是没这个机会了。还有慧姊姐姐也”
余老爹听承璋这么说也沉默了一会儿,不知如何辩解,就只能一直说没事没事来安慰承璋。
等太阳将落,大部分人都出来了。
刚出来的一瞬间就传来一片哀嚎声,还有几声特别响亮的。
“天杀的,哪个不要廉耻的破烂玩意儿出的题还让不让人活了啊”一个年约三十的青年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