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科举路(北越九九)_68、入县学(1 / 2)_寒门科举路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68、入县学(1 / 2)

寒门科举路 北越九九 3494 字 2020-07-27

时间布鲁布鲁转到了九月,已进入收获的季节。

承璋也已经到了进县学的时间。本县县学,名为溧洋书院,建学已有百年,是溧洋县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堂。

这次和承璋一起去上学的还有承瑱和萧清举。承瑱上次院试名列四十二,萧清举则是第八名。

拜过孔子像,交了束修六礼后,三人就算正式入了县学。

县学的条件比以前余大爷爷办的私塾要好的多,内置宿舍、伙房,风景秀丽,美不胜收。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看了几眼之后,三人就结伴住了进去。

这宿舍有点类似于大通铺,与现代大学四人寝自然是没得比的,但是承璋一向一来对物质环境并不挑剔,所以很快就接受了新的住处。

宿舍每人有两个柜子,一个存放衣物粮食,一个存放书籍笔墨,地方不是很宽敞,堪堪够用而已。

三人因为彼此熟悉,就和管理入住的师兄恳情将三人的住宿位排在了一起,从左至右分别是承璋、承瑱、萧清举。

等整理好了衣物,三人便去领了这个月的廪膳,三人每人每月六斗。

大历王朝物阜民丰,本朝又极为重文,所以早在大历第三代皇帝本康帝时就规定凡秀才者,每月供米六斗,每年贡银四两。算是给读书人的一个福利。

六斗米着实是很不少了,省着点都快够四口之家吃一个月了。承璋和承瑱两个人是绝对吃不完十二斗米的。

正好今天余敬中也在,三人就商量着让余敬中拿了一半回去。

若是以前余敬中是肯定让他们放着慢慢吃的,但是经过上次天灾之后,余家几乎掏空了整个家底,如今算是彻底穷了回去,这才把米拿了回去。

承璋也没想到好不容易挣来的巨大家底,这么几年就没了。如今他也是要抠搜过日子了,不过虽然要抠搜,但是温饱还是能做到的。

且说三月前的水灾,余家先是花了近百两买粮食,然后又用了好些钱去建了房子,还凑了大头建宗祠,一点点算下来,家里的钱剩的差不多只有五十两了。

比一般农户是要富裕不少,但家里上学的孩子实在太多,这五十两也撑不了多久。

不过这也比其他人家好了不少,村里大部分人的麦子都在暴雨中受了潮,发了芽,虽然朝廷派人来收购发芽的麦子做糖,但换来的钱远远不够买粮食吃。

这三个月,因为上半年的麦子减产,粮价一直居高不下。也就是快到秋收了,最近的粮价才有点下降的苗头了。

如今,村里大部分人家都是清汤寡水,靠野菜度日呢。

余家虽也有些麦子受潮发芽,但大部分都是好的。送了一些给亲家之后,剩下的还是能撑过三个月的。

但一直吃麦子对人也不好,家里人也都吃腻了麦子。这六斗米拿回去也是要让家里换换口味。

承璋的那三十亩田在余敬中等人的伺弄下已经很有了些规模。这半个月来也陆陆续续开始产些蔬菜瓜果了。

三十亩是很大的面积,几乎能种遍想吃的东西了。

胡萝卜、矮黄、菠菜、莴苣、茄子、黄瓜、冬瓜、葫芦、芋头、山药、茭白等等都一列一列整齐的种在土地上。为了满足家里人的口腹之欲,余敬中还种了柚子、葡萄、樱桃等树苗。

因为是御赐之地,所以早就有机灵的商家瞄上了这地里产出的东西,余敬中也乐的自在,就和好几家酒楼定了协议,让他们自己来收菜,省的他去摆摊了。就这样,这几天这些菜也终于开始赚铜板了。

这次入学,余敬中就拿了不少放的住的菜给承璋他们。

学堂里虽说有专门的伙房,但是里面的菜都是要收钱的。为了省钱,也有不少学子拿些自家的菜起个炉子随便做做就把一餐混过去了。

承璋他们自小没怎么烧过菜,本来是不打算自己做的,但在来的时候遇到了萧清举,他自高奋勇承担了烧菜的工作。为了省钱,三人就凑合搭在一起吃饭了,菜都由承璋那三十亩地里出。

开学第一天,照例是不用上课的。

三个人先是跟着大家交了少许的书本费领了书,又去交了一些钱让专门的老妈子帮他们洗衣服,倒恭桶,最后才开始逛起了书院。

溧洋书院建成年代已久,树木茂盛,环境优美。

书院总体分三进,主入口采用抬梁式结构,左右有两柱,柱下有础。上有阑额,额上有画。有一匾额,正书“溧

洋书院”四字,左右两边有对联一副“惟洛有材;于斯为盛。”白墙青瓦,不甚美哉。

过头门,左右各有一小径,入左,过一窄门,内极阔,有一湖,有一石,书“望心湖”。湖上有一台榭,岸边有小船一艘,望之悠悠,颇有意味。

湖上有残荷,雨盖犹存,下有锦鲤,穿梭游戈,好不快活。

退,入右,有一石子路,两旁有竹,竹林深处有一小亭,名为望心亭。内有石桌石椅,仰头一望,上有石刻,为一麒麟。

左莲右竹,示意廉洁。是为告诫学子哪怕日后飞黄腾达,为官做宰,依旧要心系百姓,不忘廉洁。

承璋出了竹林,绕过影壁,沿轴线走去。

有一大门,名为行成门,越之,两侧有回廊,左右皆有小门,中间有一大树,树龄过百年。

过左侧小门,内里建筑乃是教学斋,通体明亮,无窗无门,仅有草席予以遮风。周围茂林修竹,相映成趣。

过了教学斋后有讲堂数间,有门窗格扇,颇为精致。进内,有案十数张,想来作日常讲课之用。

讲堂左侧即为宿舍,舍后有湖,回廊蜿蜒,假山林立,尽头还有小门几个,精巧细致,让人叹为观止。

讲堂之后还有藏书楼一座,高三层,望之巍峨。

藏书楼右侧还有些讲堂,与之前的相似,再往前走便是与教学斋相似的自学斋,内里案几甚多,大概是为学生自习而用。

自学斋后面有一殿,殿里有些牌位,还燃着香火,殿前有一孔子像,入学时已然拜过了。

整个县学逛下来,费了好一番功夫,总体来说与之前承璋在现代逛的景点差不多,古色古香,巍巍壮观。

县学规模宏大,很有气势,设施完备,是理想的读书场所。

余敬中陪着来入学跟着逛了逛,也感叹确实是个好地方,心里也放心了,就告别三人回了茅草房。

上次院试统共取了四十六人,溧洋县的只有六人,除去余承璋三人之外,还有三个人。这三人中有一个熟悉的人,是米铺老板的儿子,县案首孙清远。还有两个,一个叫林行净,一个叫吴竹修,都不认识。

打了照面之后,三人就准备做些饭来吃了。三人一共带了两个炉子,准

备一个用来煮饭,一个用来做菜。

萧清举没有说谎,他是真的会做饭的,味道也还可以。三个人第一次做饭难免有些手忙脚乱的,还好有几个师兄见三人慌乱,来帮了一下。

菜色很简单,做法也很简单,除了煮就是炒,随意弄了些菜,三人饱了饱肚子也就行了。

大通铺有十二个床位,除了六个新生还有六个老生。

这一群人有老有少,承璋是这群人里最小的,大家也都对他很友好。他迅速和其中两个老生,一个叫苏凛,一个叫晋鹏的,熟络了起来。

承璋问道“两位师兄,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学院的规矩呀”

听到承璋问的这个问题,新生一下子都聚了过来想一起听听。

通铺内有一四方桌,苏凛和晋鹏坐了下来准备好好给这帮新生们讲讲。

“欸,那你可就问对了,咱们书院这规矩多着呢”

萧清举说道“两位师兄给我们讲讲”

“行,那我就给你们讲讲。这首先啊,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咱们宿舍最早卯时五点开门,卯时三刻五点四十五自学斋开门,可以去看书。但是,伙房到卯时正六点才开。一般的课到辰时八点上,就是在讲堂里。有德高望重的先生或者山长上课呢,就会到教学斋里让所有人都去听。”苏凛说完就拿水杯喝了一口。

林行净问道“那倘若我们想出去呢”

苏凛说道“学院十五日一休,那时便可出去,但日常若有急事要外出,得告知王严正王训导,获得批准后方可出去。”

“哦”

“那我们要上的课呢”

晋鹏说道“明日你们去教学斋时,山长会详细告知。”

今早承璋他们进来拜孔子像的时候,确实有一个训导说明日辰时要去教学斋。

众人还想聊呢,外面突然有一簇灯光和一个影子,接下来又有三声敲门声,接着说道“甲三号宿舍,该睡了。”

承璋这才知道,原来古代也有宿管还是个男的

苏凛耸耸肩,轻轻说道“忘记说了,睡觉的时间是酉时正刻晚上六点。再不睡,方教谕又要来啦。”

承璋爬上了床,内心充满了好奇和对明天的憧憬,又带着丝丝

忐忑,就这样睡去了。

次日几乎刚到卯时,承璋就醒了过来,常年良好的作息习惯让余承璋形成了十分准确的生物钟。

天还有些暗,其他的人都还在睡,他轻轻的推了下承瑱。

这是他们两兄弟来时就说好的事情,以后在县学求学的日子里,谁先醒来就要叫醒另一个,两兄弟要一起进步一起努力。

承瑱这些年起的也都很早,早起也早就没有了难度。

在这样阶级等级固化的年代里,读书已经成了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他们没有任何理由懈怠懒惰。

承璋看了一眼还在睡着的萧清举,转头看向承瑱,用手指了指萧清举的床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