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别墅能穿越(传山)_民国末(04)(1 / 2)_我家别墅能穿越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民国末(04)(1 / 2)

我家别墅能穿越 传山 3614 字 2021-03-10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号,上京城解放。

上京饭店,第一时间被接手。上京饭店早就从私人产业转换为国家掌控,只是之前被掌控的是那啥。

现在第一时间被政府接手,除了某些掌管饭店的高层被处理,其余的员工,干技术活的,全数保留,依然正常运转。

平稳过度,饭店没有出什么事。

解放后,粮油店的东家一大家子没有走,囤积了不少粮食,打算等过段时间,闹粮荒的时候高价售出,然后赚一波再走。

东家还想着撑死了再走。

许媛媛不管那么些,她就是个员工,但东家存粮食的几个地方,她都已经知晓。

东家不会告诉她们在门店的这些人,也许掌柜的知道,每次店铺里面的粮食都是东家他们家的下人运来的。

许媛媛为此悄悄跟踪过那些下人,知道几个库房,听他们说话,应该还有别的库房,不过许媛媛一直没有找到。

转眼就是二月底,也是正月里。

家家户户的粮缸都是空的,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多处粮油店被砸。

掌柜的缩在柜台里,两眼无神,铺子的大门被关的紧紧的,后面用麻袋装满了沙子。全部堆的满满当当,堵着门。

门一下下的被外边的人推搡着,外边的人喊着,“奸商,奸商,卖粮食啊?”

“开门,放粮啊。”

“奸商,开门,开门,放粮。”

外边的百姓,是群情激愤,一声声的高喊着。如波涛般一直涌进店铺内所有人的耳膜。

许媛媛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如老僧入定,一直不动弹,任由那些伙计站在沙包后面推着沙包,抵御外边的推搡。

公安在第一时间赶来劝阻外边的人离开。

等人都走了,几位公安同志敲开门,走进来说道,“外边的人都走了,你们谁是这里面管事的,能否请你们东家来一趟?”

掌柜的一身黑色棉袍,忙迎了出来,看样子还没有从惊吓中反应过来,走路都颤颤巍巍的,双腿打颤的厉害。

许媛媛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直不动,只是静静的看着。

“公安长官(掌柜还没有从昔日的那种长官的叫法缓过来),我们东家不在家,要不我带您去他家里找。我们店铺的粮食都是每日天不亮由东家派人送来。

我们这些都是东家雇的,也做不了主。”

掌柜的心里也苦啊,他真的做不了主。

几位公安同志,其中的一位说道,“行,麻烦同志带我们去一趟你们东家的府上。”

交涉是必然的。

其实这时候没有灾荒,虽然粮食不高产,可也不至于这么缺粮食。现在上京闹粮荒,是因为粮商们哄抬物价,还有南方还没有解放,粮食运不过来所至。

下班,如今每天都是半天的班。半天都不到,一清早就能卖完粮食,全是粗粮,粗的不能再粗的粗粮。

最多加工一次的粗粮,就这样,还高价都买不到。

许媛媛下班回家的时候,蓝布大手袋中装有一些粗粮,算是比较细腻的粗粮,不那么剌嗓子。

她每天都会带回来一些粗粮,一天带家里三人吃几天的量。平时的时候,邹放,不在家吃饭。吴佳也是晚上吃一点,有些时候,邹放还会带一些饭菜回家。

都是有些客人点好以后,没有动过的菜,动过的邹放可不会带回家。

三个孩子也过得不错,许媛媛没事不会管,也不会去主动看望他们。除了郑红梅,不是许媛媛去看她就是她带着丈夫抱着儿子来看许媛媛。

仇报了,以后的路就是平坦大道。

打开院门,许媛媛走进屋,家里没有人。邹放,吴佳还在上班。

时间过得真快,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走远。

如今已经是一九五八年冬

许媛媛退休回家。

全国轰轰烈烈开展的大炼钢,也在十二月份彻底结束。

因为部分地区久不下雨,上京城的一些街道食堂被取消。

许媛媛已经五十岁,到了退休年龄,她的工作给了最大的长孙。他的年龄刚好适合,高中毕业以后,没有考上大学,在许媛媛的培训下,已经学会了怎做账,怎么做好一个会计。

关于长孙接班的问题,她也有召开家庭会议就此事与三小家全体成员开过会。不是她偏心不偏心的问题,是长孙赶上了趟。

她刚好退休,长孙刚好需要招工进工厂,不给长孙也只能卖出去。家里的孙子孙女们也全体列席此会议,都表示理解。

运气问题,与偏心没有任何关系。

自家的儿女都有工作,不需要她安排,十年来,在她的强压下,孙子孙女们通通背上书包进学校读书。

现在家里的孙子孙女连外孙大大小小一共十二人。

三兄妹都是生的三男一女,家家四个孩子。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生过,怀过。

十年的时间,郑红梅生了四个孩子。

最小的闺女现在才两岁半,从许媛媛退休后,小家伙就巴上了姥姥,死活不走。要跟着姥姥,亲奶奶哄都哄不走。

这不,退休的许媛媛十年的时间保养的比十年前年轻了十岁不止。

早上牵着外孙女,提着篮子去买菜。

此时灾荒显形,但去年是个丰收年,即使日子不好过,但也不至于很差。

在菜铺,卖菜的小刘见到许媛媛,忙打招呼,“段姨来买菜啊?”

“嗯,看着这些菜都不新鲜啊。”许媛媛看着摊位上皱巴巴的菜,皱着眉头。

“没办法呀,今年有菜就不错了。”

小刘想起之前组长说的那些话,心有余悸。

组长说她们蔬菜组,下一批的蔬菜还没有采购到。

等仓库里的那些卖完,什么时候到下一批,还真不晓得。

南方有新鲜蔬菜,不比北方到了冬天只有大白菜萝卜之类的。

南方还有茼蒿,有菜苔等等之类的。上京的冬天每年都会有些这些地方的蔬菜,只是路途遥远,等到上京,菜都是蔫巴巴的。

“那倒是。”搓搓冰凉的手,许媛媛挑了几把南方才有的蔫吧小菜,然后回家,小外孙女薛萌萌,眨巴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姥姥。

祖孙俩牵着大步配合着小步,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刚到家,关好院门,就听见外边有人喊,“段姨在家吗?”

“在。”

嘱咐小外孙女两句,许媛媛跑了出去,是居委会的小邓同志。

小邓同志也是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是新手,身后还跟着一位老同志。

打开院门,“快进屋,有事进屋说,外面冷的很。”

“哎。”

进屋还真是有事,两人也不客气。

随着许媛媛进到屋里。

“小邓,小张你们来,是有什么事吧?”

许媛媛给二人一人倒了一杯热茶,坐在一边垫了软垫的藤椅上,客厅里的铁炉子,热乎乎的,让屋内也热烘烘。

这是才弄来的炉子,有长长的烟囱出烟出到外边。

家里一共三个炉子,两间卧室还有客厅里面有。

之前可不敢弄,全国轰轰烈烈的大炼钢,谁也不敢私藏这样的玩意儿,许媛媛的空间倒是蛮多,可不敢拿出来用。

这下可好了,结束了,能拿出来了。三个儿女家里一家一个。

多余的没有。

想要更多的,就自己去找废铁,再找师傅做。

有了样品,再找来废铁,也不怕没得师傅做。

小邓还有年长的小张都眼巴巴的望着许媛媛,一直转动手中捧着暖乎乎的杯子。许久才说,“段姨,咱街道的小粮店已经没有粮食了,您以前是在粮站做事的。

有没有办法,能帮忙找人调拨一批来。”

“调拨粮食,你们俩个真敢想。我一退休老太太,哪有这本事。我没有办法,但我能去试试。不能给你们任何保证,你们可得做好心理准备,百分之九十是不成的。”

没有把话说死。

年长的小张忙点头,感激的说道,“段姐,您能去试试就成。我们也知道希望不大,这不是到处找人,反正多试试,没办法。”

“也是,我下周一去试试,到时候每周一次的周会上,希望能遇见几位能做主的领导。”

“谢谢。”

许媛媛摆摆手。

思绪万千,脑子里面飞速的运转。她记得以前的那位老东家在别的地方有仓库,可是一直没有人找到,据说还有几个隐藏的仓库里,但那些搬运粮食送粮食的人都不知道在哪儿。

老东家一家离开以后,那几个隐藏的仓库谁也没有找到。

部队曾找过,可是找了多次也没有找到。

许媛媛想着要是自己能找到就好。

藏粮食的地方一般都干燥,清爽。

只要找到,那些粮食即使已经有些霉味,晒晒,摊摊,也能吃。

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吃的好。

主意打到隐藏仓库。

第二天,就把外孙女给送回家。

让她爸妈送回爷奶家里住一段时间,她有事。

第三天许媛媛一个人裹的像只熊,然后背着背篓出城,四个方向都有山,都的去找找。

肯定不是在什么废旧的仓库还有房屋中,要知道那些地方是瞒不了人的。

她想了两晚,想来想去只可能在山里,天然的干燥的山洞中,或者他们自己挖的改造的什么山洞中。

许媛媛一身旧旧的棉衣,出城了。

她时常出城,还时常回郊区的老房子,几年前重新翻盖过。

依然是土坯房,只是土坯打的更厚实了,还有铺了瓦片。家里兄弟俩一人一套宅子。

她常回去,邹放,吴佳也不知道她打的什么主意。

冬天的山里,枯叶层层叠叠铺在山道上。如同黄色的地摊,一眼望去,还是蛮好看的。

戴着厚厚的手套,右手握着磨的锋利闪着银光的柴刀。

边走边坎路上的野草与荆棘。

她走的都是一些古道,多年没有人走过的小道。

站在山脚围着转了几圈,选出来的小道。

一直转山的人还休息了一天,许媛媛在约定好的周一去了一趟单位,找了几位领导。事情没有办成,不是领导们拿乔不给面子。

是因为粮站也没有什么粮食可以调拨。

接下来的时间,一个人忙忙叨叨半个月。

在西山的一处地方,一处封堵住的地方,许媛媛发现了端倪,进到里面,发现里面满满当当的全是粮食,还是没有脱壳的稻谷小麦。

真好。

许媛媛第一时间,就回到粮站,“站长,站长。”

人还没有进门,许媛媛就开始喊,激动啊。

另外也许还有类似的仓库,但不能说一起找到以后再上报。

许媛媛下山以后,家也没有回,直接奔粮站。

粮站的站长老汪,听到熟悉的声音,头疼:不是吧,又来找他调拨粮食。

他以为还是前些天的事情。

段同志是单位的老同志,他又不能训斥,说什么不好听的话。

还得态度很好的接待。

“段大姐,您来了。快请进。”汪站长笑眯眯的站在门口迎接刚退休的老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