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武其实早就看出晋国君臣的爱折腾了。
国外没有威胁的时候,不是国君折腾,就是卿位家族的某家搞幺蛾子。
很多时候并不是谁非要搞事,纯粹是平时积累了太多的矛盾,没有外部威胁之下,顺势的一种爆发。
当然,以晋国的政治格局来看,国君与“常务卿大夫”的对立太明显,注定哪怕平静也是暂时的。
已故的士燮说得太对了,晋国不能失去外部的威胁,认为一旦外部威胁都被解决的时候,等待晋国的就是内部造成的灭亡。
曾经的晋厉公没有将士燮的话当回事。
不清楚现任的国君姬周有没有听过士燮的那句话?
从某种角度来说,士燮未必是出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心,可能是向晋厉公进言,不要太过于针对卿位家族,想要的是保证当时各个卿位家族能够名额固定下来。
士燮当时是说给其他“卿”听的,然而那些“卿”跟晋厉公一样没在乎。
当时的那几个卿位家族之中,栾氏已经彻底被消灭,郤氏留下一个小宗苦成氏,韩氏则是失去了卿位。士燮的“预言”成立了。
吕武送走了程郑和赵武,独独邀请魏琦留下来。
“赵氏不可不防。”魏琦先挑出这个话题,讲这话担着风险。
毕竟,阴氏的主母来自赵氏,第三方来提出这个话题,能够被视为在挑拨阴氏和赵氏的关系。
现在的女人地位高低很难定义。
说女人没地位吧?赵氏被灭时期,公族的宗女上蹿下跳,形成了公族联合起来的局面,展现出非常强大的力量。
要说女人有权势,她们从各方各面又是处在男人附庸的地位。
赵庄姬是公族之女,她在赵氏被灭时期的定位很模糊,事后则是担当起为赵武保留力量的角色。
在晋厉公时期,没有赵庄姬的调解,赵武不可能将“赵”城要回去。
后续的发展之中,赵武要是没有从赵庄姬那里一再获得“遗产”,根本没立下什么功劳的赵武不可能新增名下的封地数量。
看看现在赵武有多少封地,又有多少是从赵庄姬那里获取,不能怪众“卿”怀疑赵武的成份,遭到怀疑的赵武哪怕是跟国君硬刚都无法洗清嫌疑。
魏琦能说。
吕武却不能接茬。
然而,没有直接反驳,其实就是给出了答案。
吕武说道:“如若元戎未能扳回局势,待士匄出征归来,我等或许应当私下决议元戎归属。”
魏氏是晋国的老牌家族之一,对晋国的政局再熟悉不过了。
身为元戎无法压制国君?赶紧又趁早地退位让贤,千万不要搞到其余的卿位家族集体失望,否则就不是元戎退下,所在家族选个人再为“卿”那么简单了。
“此间关键乃是楚生内乱。”魏琦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郁闷。
事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吕武说道:“确实如此。”
楚国发生了内乱,一时半会好像无法平息。这个从上次子囊率军北上没有逼到“虎牢”就能瞧出端倪。
按照以往的例子,北上的楚军无论能不能打得过晋军,他们出兵之后绝对会来到晋军的眼皮子底下。
子囊是率军北上了,得到晋军后撤的消息就停在原地,后来更是没有去“新郑”敲诈一顿,很匆忙地就给班师归国啦。
一定是国君判断楚国一时半会很难搞事,设局破坏了中行偃和士匄的靠拢,乃至于让荀氏和范氏本来就存在的裂痕得到加剧。
国君没针对阴氏绝对不是顾及以往的交情,也跟吕武偶尔会给国君助力一把无关,真正的原因是阴氏摆在明面的实力在卿位家族排行第三。
在晋国实力排行第一势必要遭到警惕与针对,并且不止来自国君,还包括其余的贵族。
中行偃是元戎,他却是无法做到让荀氏真正团结起来,仅以荀氏(主宗)和中行氏(小宗)在实力排行上属于第二。
这样一来,身为元戎的中行偃除了自带的那些污点之外,必须给加上更多的黑料,自家都管不好就是其一。
说难听点,自己家的门前雪都扫不干净,能指望办成什么国家大事?
魏琦说道:“若是众家提议,君上必不如意,元戎亦将与众家背离。”
吕武当然知道这个,答道:“介时推举士匄为元戎,成与不成……”,他停下来,一小会之后才继续说道:“我等已尽其意。”
其实应该说“就跟他们没关系啦”。只是这样说会显得太阴险而已。
魏琦品味了一下下才将吕武将表达的意思理解透彻,心想:“阴氏短短十数年便这般,阴武崛起迅猛绝非侥幸。”
该谈的事情已经谈完。
大家都很忙的,好不好?
不走还留下来吃晚饭么。
在接下来的时光中,吕武就旁观国君的各种表演,一边老老实实地处理各种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