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玖儿久酒)_第17章 北进探元(1 / 2)_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7章 北进探元(1 / 2)

景炎十二年(公元1286年)在柔佛岛的赵启璋为了解元朝现在的情况,派人前往元朝打算探查一些元朝的消息。

  探哨一行十几人,乘坐一艘小船,以南洋土国商人的名义前往广州。

  他们一行来到广州后,先去贿赂了广州市舶司官员,允许他们在广州随意行商。

  然后便借着行商的名义,在广州附近收集情报。

  之前东宋朝廷在南洋为了防止被元朝的出海商人和使者知道自己的存在,一直让各行省以南洋各土国的名号来与元朝商人打交道,或派土人攻击元人,来吓他们。

  所以元朝一直不知道东宋的存在,一直以为南洋还是很多小国并存的状态,而且之前由于元朝多次南征安南和讨伐倭人使得元朝元气大伤,所以现在对南方管理少了。

  故而广州的市舶司也对探哨等人不在意,并且探哨等人还给了钱,只想我为大元工作,收点钱怎么了,这也不是促进经济发展吗?

  探哨在广州了解到,元朝在忽必烈的治理下发展的还可以,但多年的对外争战,朝廷财政上明显不行了。

  于是元朝对南方的剥削日益增加,这使得南方汉人发起了很多次反元的起义,但结果也只能是被元军镇压。

  并且元朝对南方的统治很严厉,对各地人口的管理很严格,想从这里迁移人口向东宋,几乎不可能。

  各地官员严禁人口过多的流动,为了防止农民起义,元军在南方各行省都驻有重兵。

  探哨们在广州停留了十几天,便继续向北走,打算去金陵(南京)看看,打听情况。

  在路过琉球(台湾)时,他们也上岛去看了一下,发现元朝在澎湖岛设立的澎湖巡检司,几乎对这里没有什么管理,山上的土人都跑下来,在之前东宋烧毁的城镇上居住了。

  探查完后,探哨继续向北船行,在金陵靠了岸,在此地侦查了数天后,打算回去汇报情况了。

  探哨队回去向赵启璋详细的汇报了他们所探查的和关于琉球的事情。

  赵启璋了解后,奖赏了他们,赵启璋打算组建一个长期的情报组织,派往元朝长期侦查情况。

  赵启璋将自己的想法上奏给了东宋朝廷,文天祥在看到他的想法后,虽然心中也想去探查,但是现在东宋才发展几年,根基不稳,如果在暴露了,那将是对东宋毁灭性的打击,于是文天详驳回了赵启璋的奏书,赵启璋没有办法,只好私下偷偷来。

  东宋朝廷现在的政策是在南洋藏好自己,默默发展实力,之后再北伐元朝,光复大宋。

  赵启璋却有不同的想法,如果大宋一直在这南洋待着,时间一长,随着老一代中原移民死去,新生一代对中原的感观不高,那时如何是好?

  于是赵启璋秉持这种想法,瞒着东宋朝廷自己偷偷的组建了一支情报组织,让他们去元朝打探情报,并有可能的话偷偷支持一下那些农民起义,不一定成功,给元朝弄点乱也行。

  景炎十五年(公元1289年)随着东宋朝廷迁至蓬莱大陆,赵启璋因为在苏门答腊做的很好,几年就让其恢复了生机,所以被东宋朝廷调到蓬莱,让他去负责蓬莱南部的土地开发工作。

  赵启璋也只好停止了对元朝的探查,但是他到朝廷任命时,偷偷把自己的情报组织交给了皇帝,因为赵启璋觉得虽然皇帝比较呆,但怎么也是大宋的统治者,怎么能让文天祥等人控制朝政呢?

  东宋朝廷在迁都蓬莱后,深知发展不足,现在想要北复中原,根本不可能,别想了好好发展比什么都强。

  景炎十七年(公元1291年)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人先后病逝,五十多岁的文天祥向小皇帝许诺,10年后朝局稳定,就彻底将政权交给皇帝,自己告老还乡。

  皇帝并没有说什么,依旧让文天祥掌权,并且称文天祥为仲父,全权负责朝廷事务。

  文天祥没有什么可说的,他这一生全部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大宋,他希望大宋能够重回中原,但他知道自己是看不到了,所以他希望自己多做一些事,希望大宋未来能更好。

  文天祥继续推进在南洋和蓬莱各地的开发,以增加东宋的体量,特别是对蓬莱中央行省的开发。

  只有中央行省体量大了,才能更好的控制南洋各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