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大明(韭菜东南生)_第572章 崇祯的决断(2 / 2)_崛起大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572章 崇祯的决断(2 / 2)

崛起大明 韭菜东南生 2134 字 5个月前

“罚你抄三遍皇明祖训,三天后交给朕。”崇祯帝威严的道。

“是。”朱慈烺心中叫苦,抄三遍《皇明祖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起来吧。”

崇祯帝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一丝父亲的微笑,等朱慈烺起身,他脸色又严肃,望着朱慈烺,目光严厉:“虽然你打退了建虏,血我大明十几年的耻辱,立下了大功,但切不可自满任性,肆意妄为,朕再说一便,你是国本,事事都需要自制自重,三思而后行。”

“是。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朱慈烺拱手谢恩。

崇祯帝笑一下:“好了,你母后估计等久了,去坤宁宫吧。”

朱慈烺起身谢恩。

崇祯帝深深望着儿子,直到儿子的身影在暖阁门口消息,脚步远去,他才收回了目光,头向椅后仰过去,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不过很快的他就重新直起腰,脸色也变的凝重,对王承恩道:“叫周延儒和冯元飙来!”

“是。”王承恩躬身。

……

黄昏,两道圣旨从内阁发了出来。

第一道,遣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出使辽东,和建虏商讨收敛辽东阵亡将士尸骨之事。副使为原兵部尚书袁可立之子,现户部郎中袁枢,调回京师,随马绍愉一起前往辽东。

消息一出。群臣哗然。怎么的,是要假借收敛辽东阵亡将士尸骨,和建虏换俘,继而议和吗?

第二道,是崇祯帝奖励抵御建虏入塞有功诸将,并在圣旨的最后写上了绝不和建虏议和的豪言。

如果没有第二道,只有第一道,在御史言官都已经回京,特别是六科给事中有五科回京,清流们对“换俘”之事正议论纷纷之时,即便是有内阁票拟,内廷朱批,在群情激愤之下,给事中们也有可能会脑子一热,将圣旨给封驳回去。

不过因为有第二道,给事中们一看,陛下并没有和建虏议和的意思,收敛辽东阵亡将士的遗骸,也是朝廷应做的事情。于是两道圣旨很顺利的就发了出去,只有一些明眼人知道,这两道圣旨一左一右,分明是两手策略,虽然圣旨说不议和,但并没有说不换俘,怕是用不了多久,洪承畴和祖大寿这两个狗贼就会归来了。

……

坤宁宫。

周后,张皇太后坐在上位,太子坐右边,定王坐左边,坤兴公主虽然有座位,但却不甘于被束缚,一直跑来跑去,每个人都是笑,尤其是张皇太后,几乎是笑个不停,张皇太后是天启的遗孀,虽然是皇太后,但岁数比周后大不了多少,为人和善,没有为天启诞下一个子嗣,一直都把周后的几个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太子出征,他对周后更关心前线的动态,若非大明祖制后宫不得干政,她说不得会派太监到兵部到蹲守,她好时时刻刻都能了解到太子的消息。

现在太子归来,而且是携着击退建虏入塞的辉煌大胜,立下了那些三榜进士出身的督抚们都无法完成的功绩,张皇太后如何能不喜?

张皇太后问起战事的经过,朱慈烺轻描淡写,尽量说的轻松,即便如此,也把张皇太后和周后吓的出了一身冷汗,坤兴兴奋,好奇的不停的询问,定王朱慈炯却兴致不高,一直都沉默,好像有什么心事。

“太子哥哥,你答应我的那件事情,可不要忘记啊……”抽着空隙,坤兴小声冲朱慈烺说。

朱慈烺知道她说的什么,看一眼满腹心事的弟弟朱慈炯,笑道:“放心,不会忘。”

黄昏。当张皇后离开后,朱慈烺跪下来,很郑重其事的向周后提出,前线将士困难,父皇和母后也都在节俭,东宫也当为表率,勤俭节约,因此他打算遣散一些宫女,周后听罢大惊,这怎么可以?虽然每年宫中都会遣散一些宫女,但都是一些年老力衰,难以继续在宫中生存之人,东宫的宫女都是年轻,怎么可以遣散?

朱慈烺眼含热泪,表情沉痛,连连说起前线将士的辛苦,甲胄不全,棉服没有的惨况,说的周后落了泪,终于同意他遣散一些宫女,不过数量控制在二十人之内,多了一个也不行。东宫女官和宫女将近二百人,二十人等于是十分之一,这已经是周后最大的容忍了。

朱慈烺欣然同意。

不要说二十人,就是十人也足够。

遣散那一名叫“绿萝”的宫女,找地方安置,然后再找机会送入宫中,就算是圆了定王朱慈炯的心事,也实现了对坤兴的承诺。

在朱慈烺跪求的同时,坤兴在一边偷笑,聪明如斯的她已经明白太子哥哥的用意了。

……

酉时末(晚上七点)。紫禁城的宫门缓缓合上,朱慈烺在这之前离开皇宫,返回东宫。崇祯帝连发两道圣旨的消息,他已经知道了,欣慰之余却也有点担心,不是担心言官们死不甘休,而是担心马绍愉能不能胜任使者这个角色?马绍愉只是一个郎中,和朱慈烺理想中的侍郎差很大一截,一个郎中和一个侍郎到建虏沈阳的影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但没办法了,圣旨以下,他只能遵从。

幸运的是,父皇听从了他的建议,起用了袁可立之子袁枢。就历史记载来说,袁枢不但对大明忠心耿耿,而且有一定能力,是一个可用之人,且当年其父袁可立在登莱巡抚的任上,就曾经有过精彩的离间之策,策反了努尔哈赤的姻婿刘爱塔,是辽东战争史上明朝诱降满清级别最高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