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铎抗拒多尔衮的命令,继续围困宁远。
也就在其间,大明京师有喜事传出。
李淑妃产下一个皇子。
隆武帝十分高兴,设宴和群臣同乐。
……
沈阳。
得了多铎的回信,多尔衮气的脸色都青了,多铎太狂妄了,连他的命令都敢违抗。于是,多尔衮下了一封更加严厉的命令,然后交给苏克萨哈:“你亲自去,告诉豫亲王,如果不想再做我爱新觉罗的子孙,如果想要将我大清的基业,葬送在宁远城下,那就不必回来了,否则,令他立刻搬师!”
“嗻!”
但这一来一去,就是二十天的时间,加上多铎之前拖延的时间,等于三万建虏兵马在宁远城下,足足多停留了四十天,等到苏克萨哈赶到宁远,将多尔衮的命令交于多铎,多铎不得不撤兵之时,已经是二月末,冰冻的关外大地渐渐消融,隆武四年的春天,踏着急促的脚步,从万千原野,滚滚而来了。
……
见建虏撤兵,黎玉田和马科急忙向朝廷报捷。
……
京师。
听闻多铎退兵的消息,隆武帝微微可惜,看起来多尔衮的脑子还是很清楚的,他知道,“大清”已经没有和大明对峙的本钱了,或许他们野战还强大,或许锦州义州还能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军屯,但随着大明内部流贼的平息,大明的兵马和钱粮,已经可以全数用在辽东,大明不怕耗费钱粮,“大清”却已经是耗不起,不止是因为从沈阳运输粮草到宁远不便,更因为他们的府库已经空虚,已经支撑不起大军在宁远的长久支出了。一个不慎就可能是大败,因此,多尔衮不得不慎重。
多铎没有能顶住多尔衮的严令,虽然不情愿,但最后还是撤兵了。
对大明来说,因为多尔衮的谨慎,迷惑之计没有起到最好的效果,多铎只不过是在宁远城下停留了一个多月,造成的粮草消耗和兵马疲惫有限。
不过,大明的目的却也已经是达到了。
原本,多铎攻陷中右所,已经是有功,对建虏的军心士气有所提振,但因为他的固执和不满足,三万建虏白白地在宁远城下受冻了两个月,很多人冻伤,最后却又灰溜溜地退走,这刚刚提起的军心士气,很快就又消泯于无形了。
论起来,多铎这一趟出征毫无功绩,只是白辛苦一场。
或者说,这就是一场失败,因为通过此战,大明已经看到了建虏的虚弱。
“陛下,建虏已经撤兵,对建虏的迷惑之策是否还要继续?”
“当然要继续。我们要将建虏的注意力集中到锦州,令他们以为,我大明十万将士,即将兵出山海关,攻取锦州,如此就可以为渡海攻击的大军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
三月初。
大明隆武朝第二次科举,在京师举行,和上一次一样,隆武帝亲自主持最后的殿试,殿试试卷也和上一次一样,增列数学和农业。
望着紧张答卷的考生,朱慈烺眼有欣慰,经过三年的洗涤,数学和农业之学,已经渐渐为天下士子所接受,在四书五经之外,数学和农业也成为了读书人从小的必学,反对的杂音虽然还存在,但比起三年前,已经是微弱很多了。
而在《几何原本》和《农政全书》之外,《泰西水法》《同文算指》《测量法义》《化学鉴原》等科学书籍也渐渐在民间在热络起来,因为有传言,未来这些书籍都将成为殿试的题目。
----科学的萌芽,正在大明土地上渐渐茁壮,等时间到了,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
会试之后。
京师武英殿。
隆武帝朱慈烺召集军机众臣,对渡海攻击,夺取金州旅顺之战,又一次的进行秘密军议。
刚刚被隆武帝任命为领兵部侍郎、辽南经略的高斗枢负责主讲。
————对于隆武陛下没有用前五省总督陈奇瑜,却用只做过郧阳巡抚的高斗枢为辽南经略,朝堂中是有惊讶以及不同意见的,但隆武帝不多解释,只以一句军机处需要陈爱卿主持就交代过去了。
但明眼人却能看出,高斗枢虽然只是巡抚,且巡抚的是小城小地郧阳,但他在郧阳保卫战中显出的智谋和战略,却为陛下所器重,相反,陈奇瑜虽然五省总督,并有十几股流贼驱赶、围困,全部赶入车厢峡的大谋略、大统筹,但晚节不保,在大好形势之下竟然利令智昏,轻易答应流贼归顺,放虎出笼,其大局观、决断观,是有相当缺陷的。
也就是说,陈奇瑜做参谋是极好的,但列土封疆,独当一面,为大军的督抚,却不能让人放心。
而渡海攻击,不但要攻下金州和旅顺,更要长期坚守,高斗枢坚守郧阳的经验和决断,正可以发挥。
因此,陛下选择了高斗枢。
而高斗枢授令之后,即开始忙碌了起来,很快就制定了渡海攻取金州旅顺,继而坚守的计划。
今日高斗枢首先讲解的就是金州旅顺的地形,以及建虏守军布防情形。
--经过连续四年的骚扰,大明对金州旅顺的守军将领。以及海岸周边的地形,已经是非常熟悉,加上高文采的密报,现在大明朝廷对建虏在辽南的兵力部署和守将情况,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
高斗枢的声音在殿中响起。
“大明辽东都司,分为两个大区,即辽东和辽西,辽东的中心为沈阳,辽西是广宁。”
“欲复辽东,必先复广宁。”
“要复广宁,就必须先拿下辽南,一来,削弱建虏实力,二来可以两面夹击,从西面和南面进攻广宁,令建虏无法自暇。”
“辽南指的就是复州以南的半岛地带。”
“辽南三面环海,岛屿众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我大明开国,就在这里设置了旅顺口、金州卫、复州卫、还有大大小小的十几座的驿城,将其和沈阳联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