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恩仇引(梅远尘)_第二一三章 言不尽三人成虎(2 / 2)_大华恩仇引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二一三章 言不尽三人成虎(2 / 2)

大华恩仇引 梅远尘 3379 字 5个月前

        再斟满一杯酒,再一口而尽。

        最后干脆提起酒坛,引颈狂饮...  ...

        “端木玉,不得不说,我以前还是低估了你。然,我张遂光可不是夏牧炎,你最好也看清这点,否则...呵呵!”张遂光斜倚着紫檀椅,一手支身一手拎着空酒坛,轻声念叨着,“夏牧炎自然要对付,却不能由着你们的法子来,我可不想成为一颗不得已的棋子。”

        ...  ...

        午时二刻,正当饭点,“君悦”酒楼客满盈门。

        这家酒楼位于十字街交汇口,对面是妓馆,右边是客栈,人流往来整日不断,实在是个极好的位置。

        “小二,我要的菜怎还没上?我们急等着出城呢!”一个虬髯壮汉朝柜台吼道。

        他这一吼,整个楼面的食客都投来了目光。小二见状,急急跑了过来,看着壮汉一桌四人,笑呵呵回道:“老爷稍候片刻,我再去伙房催一催,误不了你的行程。海涵!海涵!”说完,麻利地跑向伙房,朝内叫道,“兑乙桌尊客的烧酿肥鸡、清蒸螺蛳鱼、小炒牛腰子、酸溜果果菜加急!”

        “唉,娃儿他爸,要不先不吃罢,赶紧出了城再说。”虬髯汉子对座的是个裹着头巾的中年妇人,一脸着急谓他道,“保命要紧啊!”

        “可不成!我们倒不打紧,却不能饿着两个娃儿。”壮汉子摇头不允,正色道,“虽说城外聚了几万兵,这一时半会儿的,想来也还不至打起来,吃顿饭的功夫而言,误不了事。磨刀不误砍柴工,此去渠州有近三百里远,我们吃顿好的,赶路才有气力。”

        他二人话音皆不小,方圆几桌的人听他们嘴里又是出城,又是保命、打仗的,皆是大为好奇。

    

    邻桌一书生模样装扮的年轻男子凑近了些问道:“这位大哥,你们说出城保命甚么的,这...这从何说起啊?也没听都城说有甚么不平之事啊。”

        虬髯汉子四下望了望,见大家都瞄过来,有些“忌讳”地压低着嗓子,回道:“你不知道么?白衣军陈兵在城南,今日便要攻打都城啦!”

        “竟有这事?不可能罢?”书生脸色一惊,问道。

        “错不了的。”虬髯汉子靠近他一些,道,“我舅舅是白衣军的一个佥事,昨日遣人送来急信,说他们近日便可能攻打都城,叫我带着一家赶快出城逃命去。”

        “这白衣军怎敢来攻打皇城?”书生大声斥骂道,“想造反了不成?”

        越来越多的食客听了此间对话,皆不知不觉围了上来。

        人群中一个黑脸汉子蓦地大声言道:“呔,我就觉得有古怪,果然如此!”

        众人闻声皆好奇,不约而同看了过去。

        书生问道:“甚么事?怎不说清楚些?”

        “唉!”黑脸汉子懊恼叹道,“这白衣军向来驻扎在下河郡的,前几日竟开到了城南。你说,这几万精兵几百里开过来做甚么?”

        数万白衣军陈兵城南本就无法掩盖,此事早已在都城传开。只是,谁也没有想过他们会是来攻打都城的。

        另一个老者也凑了上来,搭腔道:“我听说是端王把他们调过来的。你们有谁知道白衣军主帅是谁么?”

        “是贽亲王啊,这个谁不知道。”人群中有人答道。

        夏牧阳被世人称为“武王”,便是因其是大华最强战力白衣军的统帅。

        “此一时彼一时啊。”先前搭腔的老者叹道,“武王在庇南被厥国人陷害了,如今白衣军的统帅是他的副将夏靖禹。那夏靖禹可是端王的得意门生呢!”

        “哦,竟还有这层关系?会不会弄错啊!我却不知。”虬髯壮汉“奇”问道。

        “我倒也听过这事。”书生接话道,“端王在华子监授学多年,军中武将许多都是他们学员,夏靖禹是平康侯府的公子,进华子监受学倒也说得过去。只是,这全部足以证明他领军开到城南是端王的授意啊。更不足以说明,他会攻打都城啊!”

        “不错!小公子说的有理。”书生的话竟有不少人附和。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先前说话的老者又道,“你想想,三王是甚么时候死的?端王甚么时候开始把持朝政的?白衣军是甚么时候来的都城?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哪来那么多巧合。你没听说么,翟家巷的徐裁缝一家昨夜被端王府的人掳走了。那徐裁缝是做甚么的,那可是一家三代给皇帝爷做龙袍的。啧啧...不多说了,说多了惹祸上身。”

        老者话说到一半即止,脸上一副自危不已的形容。

        东城、西城、南城、北城...  ...

        酒肆内、茶馆中、客栈外...  ...

        端王、夏靖禹合谋篡位的消息越传越广,渐传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