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博物馆(小雨清晨)_244 一个文明成熟的标志(2 / 2)_星球博物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244 一个文明成熟的标志(2 / 2)

星球博物馆 小雨清晨 1972 字 5个月前

王有全就在传送点边上,看来也是刚过来没一会,正在用手机尝试着操作飞剑呢。吴小清直接帮忙了——他毕竟之前就有过不少的练习经验。

进去的一路上,平时话很少的王有全就开始说话了:“那边谈判谈成了!一下子拿回来六块电池!就是那种反物质的!”

吴小清哦了一声,并没有特别的激动。这事其实在言修他们出发的时候,吴小清就跟搜救队讨论过了——所谓的九大派完全已经没有了主动权,再有三昧真人这个前任掌门出马,投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不投降也没有什么……叶夫根尼在这里坐镇,随时准备扔第二颗核弹。

搜救队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哪怕反物质电池他们一块也拿不到,靠着这一战,在击垮九大派之后,他们也可以在电力塔恢复之后,组织起升天境的所有人,把他们当做电力来源——让他们补充电能到反物质电池里来。

当然,这样一来这次任务肯定会大大延期,也许会多出三五个月的时间……但比起九大派存在的风险,这依然是可以接受的。

真正让吴小清动容的,是王有全说的第二个消息——搜救队找到了一个存在隐形装置的巨大空间。

按照搜救队的猜测,关于这个文明重生的秘密,还有电力塔自动修复——甚至外层空间自动修复的秘密,很有可能就藏在这个隐形空间里。

“地方特别的大,又黑……就跟一个大水箱似的,”王有全拙劣的形容了一下那个隐形空间的模样,“搜救队说,还能听到声音。”

“声音?”吴小清看了一下眼镜,搜救队并没有对自己说话——看起来应该还在地球。

任务成功了,自然之前的大批***的预备订货,就要立刻中断,还有电池的生产线,也要马上停下来——多耽搁一个钟头都是几万块上下的成本。

搜救队虽然有钱,但还没有有钱到可以拿钱当水漂的时候。处理这些临时的事务性问题,对搜救队来说才是当务之急。

而这里,对搜救队来说,其实不过是告一段落。既然搜救队打乱了自己看书的安排,让自己来空间站,显然是想让他亲自来执行这个任务了——他的这幅眼镜,也是观察这种隐形目标的最好帮手。

沈长文,叶夫根尼还有许言都在,两个教授此刻正在兴奋的讨论问题,许言在一旁傻傻的听着,一句话也插不进去嘴。看到吴小清和王有全之后,立刻喊道:“过来看看!又有新发现了,**子刚看见的,这东西可以做隐形衣!”

叶夫根尼发现的东西其实并不奇怪,在这之前,吴小清曾经发现过了。

在短发客的手机被送回空间站,里面的图像被分析之后,叶夫根尼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事实——就是那类似波一样的光学现象,并不是空气本身的震荡和扭曲。

叶夫根尼作为一个**方面的专家,对于空气的特性还是非常了解的,要在空气中产生这种视觉可以察觉的光波不是不可能,但无一例外,需要巨大的能量。

比如飞机和火箭,在推动的时候,强大的热能就会在空气中造成显著的密度差,形成小范围的折射,让空间出现分层,甚至进而出现波的痕迹。

但如果仅仅是飞剑这样的冷飞行物,以低速小范围进行转动——几乎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后果。

叶夫根尼提出的假设,是这种隐形装置是一种类似膜的软性材料——他的这种假设,现在已经得到了一部分验证。

短发客在他的指挥下,现场通过另外几把飞剑快速切割了目标区域,然后把剑整个用塑料袋包括,原样不动的送了回来。

沈长文刚刚在显微镜下,对几个特定区域做了细致的观察——利用特别的染色技术,他们成功的观察到,在飞剑外表,有非常少量的细微不明材料滞留在飞剑上——不属于剑体的一部分。

从这些材料的结构层次来看,它们显然也不是升天境内,其他那些沈长文等人已经了解过的普通粉尘。

目前还暂时不清楚这种材料的隐身原理,但这种材料的基本性质已经得到了确认——材料很轻,很软,网状结构,很容易被切断又很容易重新粘合——看模样像是固体,但却具备着液体的性质。

这种材料在非染色状态下是完全透明的——折射度跟空气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如果这东西飘在飞人世界的空中,它们几乎不会被察觉,更不用说被研究了。

两位教授现在在讨论的,是这种材料的隐性原理猜想——透明和隐形,在需求上可以说完全是南辕北辙。隐形要求的是完全遮挡住目标区域的反射光线——不仅遮挡,还要伪造出完全一致的背景。

“在地球上,对隐形材料主要的设想是两种……”

“第一是想办法伪造隐藏信息——就跟变色龙一样,把自己完全和环境融为一体,达到隐形。”

“第二种是让光线折射,把隐形物后方的光线通过某种方式放到前面来,变向屏蔽了自身的光线。”

“前者应用很广,但更多只能说是伪装,后者是真正的隐形,但几乎没有成熟的东西。”沈长文专业虽然是材料学,但搞低温材料肯定跟这些东西扯不上太大关系,再加上在场听他解释的人的知识层次,只能说得比较浅显。

相比起来,叶夫根尼更具备想象力一些,在看到吴小清之后,他一边打招呼让吴小清过去,一边下判断:“以我对这个文明的了解,我觉的更多是你说的第一种——但不是伪装。”

“吴小清,我记得你曾经描述过那些制造幻觉的机器……这对于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