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退隐后,大汉倾覆,曹操慌了(多喝热水啊)_第155章 马超的血性(1 / 2)_三国:我退隐后,大汉倾覆,曹操慌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55章 马超的血性(1 / 2)

马超自从败给许褚,就一直闷闷不乐。

                  一方面是他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输给许褚。

                  他之前不是没有和许褚交过手,许褚的武艺虽然也不错,但是和他还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不是许褚手里的大刀,他怎么可能会输?

                  马超不服,不是他不如许褚,而是他的武器不行。

                  不光许褚的武器厉害,曹营那些武将的武器,一个比一个厉害,这才是让马超头疼的地方。

                  另一方面就是,他从凉州带出来的三千西凉铁骑,如今只剩下两千四百人的样子了。

                  一战,损失了两成,就算马超再心性凉薄,也会觉得心疼。

                  这三千西凉铁骑就是他最后的底牌了啊。

                  可如今,底牌都快被人打没了,他怎么可能高兴得起来?

                  所以自从战败之后,马超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门。

                  也就曹操没有趁机攻城,要不然马超根本得不到清静。

                  马超不高兴,张卫也不高兴。

                  虽然马岱知道进退,会做人,但马岱只是副将,代表不了马超的态度。

                  马超战败,要不是他及时关闭城门,阳平关就丢了,马超不仅不感谢他,反而在埋怨他,他怎么可能高兴得起来?

                  不过考虑到守卫阳平关还需要马超的勇武,张卫只能把心里的不爽压下去,每天巡视城墙,防止曹操进攻。

                  可这几天,情况似乎有点不一样,因为他在无意中听到不少士兵在讨论,说马超对张卫很不满,马超率领的西凉铁骑也有看不起汉中士兵的意思,说汉中士兵太窝囊,根本就不敢出战,就知道躲在城墙上面看戏。

                  如果只是几个人这么说,张卫不会放在心上,而是会让人约束手下,不要在这个时候传播这种对军队不利的传言。

                  但是,说这些的士兵,有点多。

                  多到什么程度呢?

                  十个士兵里面至少有三个在讨论。

                  三成士兵在讨论,那几乎可以肯定所有的士兵对这件事都是有所了解的。

                  那么西凉铁骑对汉中士兵的态度,究竟是不是这样?

                  马超是不是真的对张卫不满呢?

                  张卫觉得这个时候还是不要想这些,先守住阳平关,挡住曹操的进攻再说。

                  所以他打算下令,禁止士兵讨论这些事情,可就在他想要走下城墙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两队士兵起了冲突。

                  一队是他带领的汉中士兵,每天都要坚守在城墙上,从未有半点松懈;

                  另一队却是马超的西凉铁骑。

                  西凉铁骑骁勇善战,但他们却不用在城墙上整日坚守,只有曹操的先登部队冲上来的时候,他们才会出手;

                  再就是跟着马超出战,所以他们相对来说更加轻松一些。

                  这两队士兵发生冲突的原因是西凉铁骑骂汉中士兵是废物,除了守城,什么都不会。

                  汉中士兵这段时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日夜都不能休息,自觉付出了许多,怎么能忍受西凉铁骑如此谩骂?

                  更何况军中早就生出传言,说西凉铁骑和汉中士兵有意见,他们为什么要忍?

                  这里是汉中,不是凉州!

                  他们汉中士兵,凭什么受这群西凉丧家之犬的委屈?

                  结果就是双方一言不合,大打出手。

                  西凉铁骑虽然悍勇,但汉中士兵人数更多,很快就依靠人数优势把西凉铁骑打趴下了。

                  张卫赶过来的时候,一群汉中士兵正在殴打那些西凉铁骑,据说已经有人去找马超报信了。

                  张卫是一点都不敢怠慢,赶紧让人把动手的士兵全都分开,然后不分汉中士兵还是西凉铁骑,每人鞭打十下,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