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实在太忙了,只能有选择性地带,至于底子相对差,则由学生去教。
到目前为止,也就收了姜宁一个学生。
至于放号开诊,则是要收费的。
不贵,每个病人二两粮食就行,毕竟只看诊开方,不提供药物的,针灸则需要半斤粮食。
不止他坐诊,还有研究院的其他医生,筹到的粮食都用来维持种植棚的运转。
马光年探过姜宁的底,能在末世将中医自学到这种程度,非常难能可贵。
基础知识已经夯实,眼下最缺的就是经验。
所以,马光年带着姜宁出门诊,分了几个简单的病例给她。
别说,不但药方开得可以,连按摩跟针灸也有模有样。
遇到有难度的,马光年会把姜宁叫过来,边治病边给她讲解。
跟着愿意带人的顶级专家,确实能学到很多知识,姜宁一整天都在分驻点。
最后,为了感谢马光年的无私,她开车送一行人回粤城的研究院……
别看两座新城在双向奔赴,但还是有距离的,过渡的地带比较乱,来回有不少风险。
知道姜宁的本事,马光年没有拒绝。
粤城中医药研究院,比起凤城的临时驻点,规模大不少。
悍马停在门口,刚好看到有人拿着药株从里面走出来,估计合作种植的模式搞得不错。
“小姜,要不是你们开了头,我们也没想到这个好法子。”
马光年很高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你以后要是有事可以直接过来。”
“谢谢马老师,以后我会经常来打扰你的,希望你到时别嫌我烦。”
马光年不烦,甚至希望多一些像姜宁这样的人。
培养一个优秀的中医太难了,突如其来的末世牺牲了多少医生,人才断层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