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武这话说的时候,语气是非常遗憾的。
因为这衣架一旦减产,这村子里的乡亲们又没了农活,那整个秋天包括到冬天,那基本上都是没有任何的收成。
也就只能看天吃饭。
天气好了还好,像是前几年的时候刮大风下大雨,还下了暴雪。
大家躲在棉被里都冻得不行,只能出去找点干柴火回来烧。
种的一些红薯土豆放在窑洞里,天太冷了就全都坏了。
天气要正好合适,那一整个冬天也就这些东西是能吃的。
这种日子张正武自己已经过了将近有三十来年的时间。
改革开放之后还好了些,在往以前去吃大锅饭的时候,连正常农作的时节里,大家都吃不饱,更不用说冬天了,冻死的人饿死的人数不胜数!
今年也就是因为李岩,大家才能有了点收入,日子稍微过的好了那么一点。
多多努努力,手里劳作一下,制作点衣架,平常手里也能多有个一两分钱甚至几毛钱的。
所以一旦晾衣架减产,他几乎可以想象得到,这个冬天大家都会怎么过。
而面对张正武的担忧,李岩也有自己的考量。
刚刚出头的这几年确实很苦,再加上农村信息不发达,交通也非常的不方便,想要发展起来确实太过于困难了。
在一九八零年末这个时候,一线城市跟二线城市,差别就已经很大了。
越往下就越是拉垮。
在这个时候一线城市里头的人,大部分人都已经学会了开车,条件好的基本上都已经有了车子。
但是反观农村,这个时候也确实有不少人已经建起了小洋房,但大部分都是用的黄泥土掺杂着稻草,还有一些木板子做成的房子。
到了下雨天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
家里条件好的就全都是做的木房子,除了头两年避雨效果比较强,再往后两年那基本上也都是一个样的。
所以一到了下雨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愁。
哪里漏雨了就去找点黄泥土来,夹杂着稻草往墙面上一糊,等风吹干了这就又不漏了。
来来回回的补,来来回回的漏,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
好不容易迎来了改革开放,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放下来。
一直到一九八一年初开始正式把田和地细分到家家户户,日子才算是好了点。
所以一九八零年末是最尴尬的一段时期。
农民们确实可以种地了,收成也能全当做是自己的,但却还保留着交公粮的制度。
家家户户都要往上交。
一年下来如果产量好一点还好说,如果产量差了一点,那基本往后半年里就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了。
张正武已经过了数十年这样的日子,所以在看到一点希望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要抓住这点好的。
所以他才这样惆怅。
“五爷,你放心吧,咱们村子一定能找到出路的。”
其实李岩知道,只要一九八零年末一过,到了一九八一年开春的时候,就会有拿着公文包从政府里来的工作人员正式开始给他们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