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听到之后,赶忙将奏章放到了朱见深的手中。
这封奏章是在朱仪出海后,写下来的,里面写了对于自己爵位继承的一种建议,对于自己中途翘班死翘翘给皇帝陛下的歉意,写的已经不能算是奏章了,倒是像极了身后事的嘱托。
“陛下,臣朱寿,成化九年十月二十一夜奏,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OO。”
看到这里,朱见深愣了一下,而后苦笑不已,这应该是有感而写,成国公知道苏轼的这首词,却不知道千里共婵娟的婵娟二字怎么写,既然是遗奏,他也没有想过去问人了,在成国公看来,陛下那么聪明肯定看的懂。
“若是这封遗奏递交到了陛下这里,就是臣离世之时,陛下幼年登基,沉稳有度,为战死沙场之士卒,立碑颂功,臣与英国公二人私下交谈,认定陛下日后一定能成为大明的明君。”
“臣本应为大明之强盛,在做贡献,冲锋陷阵,但臣近些时日,总感身体不适,耳顺之年当做好身后之安排,臣子朱仪出使海外,也不知何时能归,臣恳请陛下,在臣死后,让朱仪嫡长子朱辅能够承继大明成国公爵位。”
看到这里,朱见深暗骂一声老狐狸,成国公虽然平日看起来迷迷瞪瞪的,但算计起来不下与那帮文官,朱仪出海,回不来大家都感到可惜,可要是回来了那肯定能够积累经验,立下功勋,可到时候朱仪是成国公爵,朱见深也没有什么可以封赏的了。
现在成国公这一手,将朱仪从成国公爵的位置上给剥离出来,不就是给了朱见深理由跟封赏的空间吗?
一门两国公这个美谈,成国公府也想来凑一凑热闹了。
按正常思维的皇帝,肯定不会允许的,但朱见深并不正常,他觉得成国公这也是给自己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只要朱仪能干,自己就成全他这个美谈。
可能是因为怕猴精的朱见深察觉到自己的意图不准,便在下面的奏章中给自己表功。
“时光如O,岁月如O,臣年轻之时,曾在永乐二十二年追随太宗文皇帝出征塞外,为大明O血战场,宣德三年随宣宗皇帝平定汉王之乱,亦随宣宗皇帝领兵出关,大破O子进犯扰边之O寇,正统九年,臣出兵喜峰口,三战三胜,正统十四年,虽胜却败,导太上皇被俘与土木堡,险些误国,幸得上苍祖宗庇佑,有陛下与危难之时登基,匡扶社稷。”
“臣本想为陛下在解忧愁,但天不O其愿,望陛下,子O众多,长命百岁,望大明,千秋万代,国运昌盛。”
“臣成国公朱寿绝笔……”
看完之后,朱见深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而后提笔写上:“成果公请旨,由嫡孙朱辅继承成国公爵,朕准之。”
写完之后,朱见深闭上了眼睛。
而后又在最下面写上:“成国公,一路走好…………”
批完成国公最后的一封奏章后,朱见深放下笔,想到了不知道在何处,在干什么的朱仪。
你老爹,朕给你弄丢了,你的爵位,被你老爹给弄丢了……
第二日,成国公去世的消息,传遍整个京城。
而成国公府也开始准备起了丧事。
大明的国公死了,可不是跟普通百姓家老人死了一样,找些亲朋好友,一哭一埋了事。
朱见深下令,暂停朝会一日,礼部择选追封之号,上表追封。
当年英国公去世的时候,朝会并未停止,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朱见深没有下令的意识,这种事情是皇帝陛下对功勋的一种特别嘉奖,于谦等人也不能越俎代庖。
而在两日后,朱见深下旨追封成国公为平汝郡王,以王礼下葬,成国公爵位由嫡孙朱辅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