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也即将来临。
杜红英悄悄的数了数自己的小金库。
有两千六百八十元了。
很好,她的第一桶金算是有了。
接下来的这几年稳打稳扎的干,干到南方的春风来时,就该她施展拳脚的时候了。
腊月间,杜红英分别收到了老爹和石柱的来信。
建在山川村的加工作坊已经出了几批货了,在那里上工的十位村民简直让人羡慕极了。
石柱汇报了按她的提示出货很顺利。
不管是怪味花生怪味胡豆还是风干兔和板鸭销路送到市里招待所都不错。
他还准备和陈秋叶一起在过年前去各乡场上摆摊。
目前在储备货源。
只是原材料有点少,毕竟能大肆喂养家禽的人家太少。
全靠了通安村的农户支撑。
通安村的新村村长都找过杜天全好几次,意思是为什么不将手工作坊建在村里,这样也能方便村民,还能给村里增加收成。
杜天全只能将锅推给女儿背,说是山川村的村长竭力邀请杜红英支持一下贫困村才办起来的。
还劝说村长要有互相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一个公社的村子,山川村是真的太穷了……
如此种种,搞得新村长也不好再抱怨了,若不然就是不识大体了。
村民们发现驻村干部确实有能耐,建了手工作坊后村里的提留增收了,村小的一些困难也得到了解决,适龄的孩子都撵进去上学了。
但是老师不够用,一百来个学生娃只有两个老师,累得够呛。
杜天全厚着脸皮求乡里教委安排老师,最后又找了一个还没返城的知青。
老爹来信又有了新的苦恼。
山川村村民开了不少的荒种大萝卜大白菜丰收在望,煤厂食堂消耗不了那么多,杜天全求助女儿问良策。
“爹的工作理顺了?”
五天没回来的高志远搂着媳妇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