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竟然也知道那种鱼叫铜头罗汉”
吴老师面带疑惑地问我。
“奥,听这村里的一个老头说的,这名字好怪啊为啥叫”
“你可不可以详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宋老师没等我把话说完,也没接我茬,而是继续问。
我赶紧把上午在河边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两老头一边听,一边点头。本以为我说完后,俩人会解释几句,至少告诉我这到底是种什么鱼,以及鱼身上咋会裹着个巨大的青铜环。
“你说是张老汉告诉你这鱼叫铜头罗汉”
我点了点头。
“那你知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
我又点了点头,把张老汉讲述一九九八年捕到铜头罗汉的事讲了一遍。
听我讲完,俩人依旧并没解释,而是从挎包里拿出一张褐色的名片递给我,上面写着“齐鲁博物馆吴洪明”,后面是个手机号码。
“记住万一再看到这种鱼,一定第一时间电话,千万别再做蠢事”
啥蠢事本以为我会被表扬几句小伙子,你干的不错,保护了濒临灭绝的动物,由此可见你人品好,这样吴静涵和你处对象,我也就放心了就算不这么赞扬,至少给个赞许的点头吧
奶奶的,竟然还被讽刺。
吴老师说完后站起来就往外走,宋教授拍了拍我的肩膀,把脸凑过来低声道“别当回事,老吴就这脾气,心不坏我们还有事,可能咱们很快还会再见”
我赶紧站起来,把几人送出门口。
走到门外,俩老头直奔停在坝屋子一侧的黑色商务车,韩彬华和吴静涵走在后面,我拉了一下吴静涵
“到底咋回事吴老师好像挺生气啊”
吴静涵莞尔一笑,柔声道“老师是老学究性格,恰好这几年在研究黄河下流的东夷文化,苦于无从下手,你昨天发给我的图片,我让老师看了,他一眼就认出那青铜环上的符号是远古东夷文化的文字,也断定搁浅的鱼是传说中东夷族用来守灵的铜头罗汉”
吴静涵顿了一下,接着说“沾化牛头村破庙里的双头六眼石像也属于东夷文化,而且老师和宋教授仔细考察了破庙,他们说那其实是个舍利塔,只不过从第二层往上早已坍塌,所以现在看起来那就像个奇怪的庙。我国已经发现的中国舍利塔建筑都是上下对称的,也就是上面有几层塔,下面就有几层地下室”
她话还没说完,一旁的黑色商务车已经发动,传来发动机轰鸣的声音。
“行啦我得先回趟济南,不过很快还会回来。”
说我朝我眨了眨眼,转身走向汽车。
竟然向我抛媚眼吴静涵竟然对着我抛媚眼说实话,我瞬间被惊住了,激动得心狂跳不已,直到汽车走远后,才缓过神。
傍晚时分,在河滩上捡古董的村民陆续回到村里,从我门前经过时,不少人和我打招呼,看他们手里抱着各种奇怪的青铜器,脸上洋溢着笑容,似乎头顶上飘着小云彩,里面写着“发财啦”三个字。
我这脑子拍了拍后脑勺,刚才应该把这事也告诉俩老头,况且我床下还有两个青铜盆,这两位算是考古界的大咖,应该能看出点道道儿。
不过反过来说,如果拿给他俩看,估计两个青铜盆会被带走,那样韩建立还不得疯啦
当晚无话,第二天吃了早饭,我再次划着小船巡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时划船行驶在河上,瞬间有了这种感受,我想九百年前的李白大哥也是在一场大雨后文思涌动,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
河水虽然凶猛,但毕竟已经立秋,俗话说“立秋后,地如筛”,水来到快,也下的快,巡了大半上午,我发现了件奇怪的事,河面上时不时漂过一根或者半根的黑色的木头。
刚开始我还不以为然,后来漂在水面的木条越来越多,几乎每隔七八分钟就漂过一根,有的木条上似乎还雕刻着花纹,显然不是天然的木材,这让我不自觉地和昨天的事联系起来,铜头罗汉,古代青铜器,刻着花纹的黑木材,会不会来自同一个地方呢
下午再次巡河,依旧偶尔可见河面上漂着黑木条,不过明显比上午少了些,我也见怪不怪。
回去的时候看到河面上多了些船,觉得挺奇怪的,此时水位高,又浑浊,根本不适合捕鱼,咋会有捕鱼的。那如果不是捕鱼,这些人在做啥呢
本想收回好奇心,划船回到河王村的小码头,可就在这时,恰好看到距离我百多米的渔船上,站着的一老一少俩人,貌似是对父子,那老的抡起胳膊使劲一甩,随之一个漂亮圆形的网被撒了出去,等了约莫两三秒钟,父子俩一起拉着绳子往船上拽。
靠还真有不信邪的,竟然是在抡网打鱼。
处于好奇,我慢慢把船划了过去,刚划出十几米,就看到那对父子俩已经把网拉到了船上,我心中疑惑顿时达到了顶点,远远地看到俩人提上来的竟然是一根两米长的黑木头。
又划了几十米,才注意到渔船上横着七八条或长或短的木头,全都是黑糊糊的。
原来不是打渔,而是捞水里的木头。
捞这玩意干啥,这些木条貌似已经腐朽的厉害,除了晒干了当柴火烧,似乎也没别的用处。
“老乡,你们这是做啥呢”距离渔船不到二十米时,我招手打招呼。
老汉朝我笑了笑“你是水利站的小伙子吧”
我也笑着点了点头“是啊大叔,这不巡了一天河,正准备回去呢”
老头把手里的网捋了捋,回道“我们爷俩在打捞阴沉木呢”
“阴沉木”我再次低头瞟了一眼渔船上的木头,“啥叫阴沉木啊”
“你不都看到啦”老头随手指了指一侧的七八根黑木条。
“我的意思是说,这到底是啥木头,为啥叫阴沉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