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地精(老胡十八)_122、122(1 / 2)_七零小地精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122、122(1 / 2)

七零小地精 老胡十八 3676 字 2020-08-13

小地精的灵力是怎么涨的,她想不通。可春晖却跟家里大人一样,觉着张爱国老婆有点奇怪。

在她印象中,这位队长夫人运气挺不好的,年轻时候陪着张爱国一路吃糠咽菜摸爬滚打,好日子没过上一天,某一年的夏天忽然就病死了。她刚死没半年,张爱国就被提拔到公社当领导,还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毕业后很快分配到县革委会当常委,从常委到副主任,没几年又调到市委算是整个牛屎沟,乃至大河口公社官运最亨通的人,没有之一。

这一世,知道他将来会成为“一方大员”,春晖都尽量避免崔家人跟他正面冲突。

上辈子,曾经跟他有过冲突的很多人家,譬如张大力,譬如顾家,都被他整过。村里人还调侃,他这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积极发扬“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精神,果然是当官的料,只是可惜了黄英,好日子没过上一天,全为他人做嫁衣。

张爱国后来娶了个干部家的闺女做妻子,他和黄英生的三个女儿就一直留在牛屎沟,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没有父母关爱的孩子,很容易学坏,张秋兰懂事得早,二十岁不到让张爱国给出力分配了一份进报社的工作,可秋雁秋萍就没那么好运了,跟村里二流子混在一起,私奔的私奔,嫁人的嫁人。

好像直到崔家被炸之前,谁也说不清楚是跟人私奔还是被人拐卖的张秋萍,都一直没有找回来。

崔家人全都惋惜不已。小姑娘跟幺妹同岁,明明也是挺聪明一孩子,一双大眼睛又圆又亮,如果母亲健在,哪至于如此

而如果没记错的话,黄英就是死在这个夏天。可奇怪的是,听大伯娘传回来的消息,黄英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不止能下炕走几步,还能扶着墙走到村口晒太阳啦

要知道,上辈子她可是从春节前病倒下就再没能起来过,夜深人静时整个村子上空飘荡的都是她声嘶力竭越来越沙哑的咳嗽声,以及呼吸平静下来时痛苦的呻吟,比春天的猫叫还瘆人。

不仅黄英好起来,就连秋雁秋萍跟崔家孩子的关系也好起来,以前虽然也会偶尔一起玩,但现在

她们可是干啥都要来叫幺妹一起的。

春晖想不通,只能归结于幺妹的好人缘。

毕竟,这么可爱这么懂事这么乖巧的小孩,谁不喜欢呢

幺妹在家玩得乐不思蜀,黄柔在八月底的前一天结束判卷工作,刚走出市一中大门,顾三已经等在那儿了。

“怎么,今天没事”

顾三撩撩凌乱的头发,“放周末了。”顺手帮她的行李接过来放自行车前兜,出来判卷半个月,她只来得及带了一套换洗衣物。

“累吧”他关心的问。

“还好,你工作忙完了”他这半个月是没有周末的,书记和主任撤职的撤职,坐牢的坐牢,整个系统管理层倒下大半,他现在被提为县供销社书记,代主任,一人挑双职,管着单位的大事小事,真正的大忙人一个

“忙不完也得送你回家,小绿真估计都哭鼻子了。”长这么大,她还没跟妈妈分开这么长时间过,哪怕是去年妈妈去上班把她放家里也有没两个星期不回家。

再说了,他是当过团长的,知道什么叫“发号施令”“令行禁止”“分工协作”,请示过县革委会后,把三门市部主任提成县社副主任,曾经跟着他“干革命”的年轻人一个个提起来,全部有机的分配到各个门市部各个重要岗位去,甚至每个公社分社都有他信得过的人严格把关。

等把垃圾清除干净,他还有别的打算。别的行业他不管,可供销社现在明明是跟老百姓吃穿住行息息相关的单位,老百姓的日子过成这样,他觉着自己有责任。

改变不了别的行业,别的地区,但红星县这巴掌大的地方,他得试试。

黄柔知道他是有野心的,也不过多干涉他工作上的事儿,随便说两句别的,坐上自行车后座,双手熟练的抱在他腰上,就像这半个月以来的每一天一样。

是的,虽然当时接到单位带信是说在市一中给所有判卷老师统一安排食宿,可从市区到大河口也就三四十分钟路程,顾三不让她住宿舍,每夕亲接亲送,正好没个小电灯泡在跟前,小两口倒是过得蜜里调油。

今儿结束了,她也得回牛屎沟去,不知道小丫头有多想她,说不定又想哭了吧

时间还早

,二人来到市第一百货门市部,给幺妹买了一罐她心心念念的钙奶饼干,又给两边老人各买了一罐老奶粉,路过农贸市场看见农民悄悄兜售的石榴,又买了两网兜,菜蛋肉家里都还有,倒不用买。可饶是如此精打细算,一趟就花出去五六块钱,着实让人心疼。

今年这工资没涨,物价却飞涨得厉害,计划经济再计划,它也赶不上变化啊听顾三在革委会的熟人说,今年虽然风调雨顺,可全县第一二季度粮食产量却只有去年大旱年同时期的百分之八十,这一现象非常不对劲。

不知道是该种地的不种地,全都忙于政治运动、阶级斗争而荒废农业还是大锅饭的弊端逐渐显露又或者是没有段书记的英明大胆的领导反正,或许都有吧。

两个人不无惆怅的想,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

但惆怅那是全国人民都惆怅,多他们不多,少他们也不少,离村口越近,他们的心情也越愉快,回家,回牛屎沟,就是让人那么的有归属感。

“幺妹你妈回来啦”秋萍眼睛尖,指着村口前方几百米的大弯道说。

幺妹眼睛一亮,嘴里叫着“妈妈”,脚下哒哒哒就跑过去,可想死她啦

顾三为了呼应她的叫声,把自行车铃打得“叮铃铃”响个不停,苍翠碧绿的山腰上,蜿蜒盘绕着一条土黄色的山路,人声鸟声自行车声,声声入耳。

其他孩子也稀罕得不行,呼啦啦追在幺妹屁股后头跑出去,“大永久”“大永久”的叫着,与有荣焉。

离着一段,黄柔跳下车,慢慢的走,顾三把幺妹抱上车,载着她打着铃在路上转圈,从村口骑到大弯,又从弯里转出来回到村口,其他孩子眼巴巴看着,跟着,跑着,黄灰四起那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开进来一辆劳斯莱斯呢

骑够了,顾三也不小气,把车借给几个李宝柱几个男孩,让他们载着弟弟妹妹们玩一会儿。当然,虽然只是第一次骑自行车,可大山的孩子们仿佛天生就具备这项技能,一个个颠着脚踩着脚踏滑行一段,大腿一跨,就能把车骑走了。

大家都会,那就比赛吧,看谁骑得快。

以村口作和终点,大家排

着队轮流骑,骑到大弯道再转回来,看谁用时最少。没有手表和计时器怎么办那就数数呗,全体孩子按均匀不变的速度从一开始数,谁骑车期间数的数最少,谁就用时少,这方法还是幺妹想出来的,大家都没意见。

夕阳西下,孩子们玩得忘了时间,一直到天黑,蛐蛐“啾啾”的叫起来,大人们扯着嗓子喊,他们才恋恋不舍的各回各家。顾三出来收了车子,问幺妹要不要在这边吃饭。

“不用啦叔叔,我回家吃。”

跑到家门口,正好跟要出门叫她的春芽碰上,“姐姐,我们骑自行车比赛好好玩。”

春芽不屑于跟那些叫她“小结巴”的孩子玩儿,不忘教育她“他们可坏了,去年滚铁环都不让我玩儿,我们现在也不要跟他们玩儿。”

幺妹眨巴眨巴大眼睛,不太懂这种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情节,黄柔系着围裙出来了,用手帕帮她擦满头的大汗,小脸红成番茄,刘海给黏脑门上了,“怎么出这么多汗”

“好玩儿”

“你呀,是不是玩得都想不起妈妈啦”

幺妹摇头,“想,也想妈妈,但也好玩儿。”

“小贪心鬼,赶紧洗手去,吃饭啦。”

黄柔能看出来,这种开心跟在大河口的开心不一样,大河口是有节制、受限制的,在尽量不说错话,不给妈妈招麻烦的前提的开心,但在这儿不一样,那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当然,等她拿出钙奶饼干的那一刻,小地精的快乐又达到了极致,她抱着妈妈的脸颊“啪啪”亲了好几口,“宝贝妈妈你太好啦我爱你妈妈”

一群大人被她逗得哈哈大笑,都说看不出来是个小油嘴儿,这么会哄人。

刘惠酸溜溜的说“这才是小棉袄,我家这仨,是破布条儿,四处漏风不说,还冷不丁会扎我一下嘞”

小彩鱼笑嘻嘻的点头,表示赞同。众人更是大笑不已,春苗似乎是有心事,在大家的说笑声中,弱弱的说“奶,我,我初中考完了。”

“完了就完了呗,明儿领成绩通知书把铺盖搬回来,别把东西落下。”

没听到自己想听的,春苗苦着脸,“奶,那”

“那什么那,你这孩子咋这么墨迹,有

屁快放。”崔老太剔着牙,哈欠连天,生产队的活,吃是吃不饱,累是累得要死,要不是有幺妹这个小活宝撑着,她早就想睡觉了。

黄柔眼珠一动,忽然明白过来,“要考高中啦”

春苗点头如捣蒜,如释重负。现在的初中和高中都只有两年,去年以前都是春季学期毕业,这两年开始渐渐往秋季学期推移,可饶是如此,一年也上不了几节正经课,都在学工学农呢。

“你觉着考得怎么样县城高中能上不”

春苗害羞的点点头,“应该没问题。”

其他大人都不说话,看向一家之主崔老太。

崔老太悠哉哉剔完牙,这才抬了抬眉毛,“看我看啥我说不让她念了吗”

春苗一愣,随即大喜,难以置信的问“真的吗奶我真的可以去念高中吗”要知道,两年前的现在,奶奶可是连初中都不想让她念呢。

那时候她还只是十二三岁的半大孩子,现在她可是接近十六岁的大人了,下地挣工分能得六七分了奶奶居然不让她挣工分减轻家庭负担,反而还同意她上县城读书

每个月雷打不动要交好几斤粮不说,还要钱,买书买牙膏买手纸,哪一样单拎出来都是要花不老少钱的啊,不止不能给家庭减轻负担,还加重大家负担,让全家大人养着她,供着她

跟她玩得好的三个好朋友,都是大河口公社下其他几个生产大队的,连初中结业考试都没参加就被家里人催着回去挣工分呢

春苗觉着,现在的她像踩在棉花上,美丽而幸福,但又担心一步不慎,她就会从棉花上摔下去,摔得分不清东南西北。

“只要能考上,随你念到哪儿,咱们家就供到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