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寒门辅臣(寒梅惊雪)_第五百三十七章 社学问题,沿海四所(1 / 2)_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五百三十七章 社学问题,沿海四所(1 / 2)

第五百三十七章  社学问题,沿海四所

将社学做成买卖,大明官吏的操作是这样的:

你想读书?

还没钱?

不行,没钱读什么书。

你不想读书?

有钱吗?

有啊,那行,不用去社学了,点名的时候我找人给你答到。

你家有钱,又没空去读书?

忙着放牛、搬粮食?

你得去读书,干放牛娃多没前途,必须去读书,爱谁放牛谁就放牛去。除非你给我点好处,否则你几个儿子都得去社学。

所谓的“受财卖放,纵其愚顽,不令读书”,便是明初社学失败的真相。

顾正臣要搞泉州府的初等教育,要办自然就办成,要不然浪费那么多钱粮人力,折腾孩子干嘛。但这事能不能办成,需要老朱发句话才行。

在金陵时,忙着卖货、宝钞、开海筹备等事宜,没考虑社学问题,但现在不能不考虑了。

顾正臣看着想大干一场的李烈,摇了摇头:“社学需要延后,眼下不是大兴社学的时候。”

李烈吃惊地看着顾正臣,语速快了起来:“朝廷已下诏之事,府衙怎能迁延?事关教化,岂能不尽早为之?顾知府,无数百姓眼巴巴地渴望着孩子能读书识字,明事理,懂孝悌……”

顾正臣端起茶碗,在李烈说完之后,问道:“李教授,你熟悉《大明律》吗?”李烈愣住了,不明白顾正臣是什么意思。

顾正臣看向杜三佳与王敬:“杜训导、王教喻,你们二人启蒙时,先生可让你们背诵过律令条文?”

杜三佳、王敬摇头。

启蒙阶段,学得都是一些简单的内容,像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然后才是《论语》、《大学》等书籍。

顾正臣敲了敲桌子,肃然道:“陛下明令,社学当以《大明律》为主要课业,兼修儒学典籍。在陛下没有收回这个命令之前,泉州府不立社学。”

开了社学,孩子们来了,怎么教学?

学个“白”字,白昼的白,组词是“白昼抢夺”,造句是“凡白昼抢夺人财物者、杖一百、徒三年”?

难道还要告诉孩子们,凡兄姊殴杀弟妹、及伯叔姑殴杀侄并侄孙、若外祖父母殴杀外孙者,杖一百、徒三年?

《大明律》这玩意是专业人才工具书,让还不认识几个字的孩子去翻这种书根本就不合适,还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不是打多少下屁股,就是砍脑袋,这学上得惶恐。

顾正臣见李烈还想说话,摇了摇头:“此事我会奏知陛下,恳请陛下将社学教化要务转为儒学典籍。李教授,你若当真想振兴泉州府教化,可以从今日起做筹备。”

“筹备什么?”

李烈问道。

顾正臣淡然一笑:“五十户一社,泉州府有三万九千二百六十户,需要设置七百八十余社学,李教授可曾想过泉州府有这么多儒师吗?”

李烈紧锁眉头。

泉州府三十万人,找出几百几千识字的不难,可识字有多有少,识字也不意味着有学问,能当先生。

如此庞大规模的社学,先生就是一个大问题。

更困难的是,社学主要是面对乡里百姓,而乡里又不在城内,而是分散在偏远地带,一个乡里都未必能找出两个适合当先生的,总不能将棺材店的掌柜拉去当先生吧?

顾正臣看着怅然若失的李烈,清楚他认识到了社学广立是不切实际的事,便走出来说:“要做好泉州府的教育事,并不是没有办法。你只要能找出一百儒士,我可以解决三千孩子的读书问题。”

“当真?”

李烈惊喜不已。

顾正臣肃然道:“君子一言。”

李烈恭恭敬敬给顾正臣作揖,然后挺直胸膛:“我希望有朝一日朝廷开科举时,泉州府已准备好了人才。”

顾正臣微微点头,目送李烈等人离开,然后写文书,提出优化社学三策,并希望宋濂等人早点编出来拼音字典,好刊印出来发给社学用。

文书还没写完,核销钱粮的文书又送到了,刚批完,惠安知县的文书又送来了……

令人羡慕的知府生活,其实一日日过得并不潇洒快意,更多的时间是坐在桌案后处理公文,找这个人问话,找那个人问话。

翌日,天色尚昏。

顾正臣已起身,重复着剑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