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你吉言。”陶氏浑身都洋溢着喜气,取出钱袋子,“价钱还跟以前一样吗?”
郑老板想了下,能让提学大人亲点入书院,袁家小子的课业肯定很不错,以后说不得还真能中秀才,就道:“这大喜的事情,我也沾沾喜气,稻草纸还是一样,大呈文纸就每刀算200文。”
陶氏笑开了花,连连道谢,又对李氏夸起郑老板大方,然后爽快地掏出640文铜钱递过去.
宋英算了下,发现郑老板卖给陶氏的稻草纸,是40文一刀。
她看了眼李氏,想了想,还是没有提醒。
袁家是纸店真正的老顾客,老板给的价格更优惠很正常,大呈文纸上,老板已经让利很多,再为了5文钱争,老板说不得一气之下,就不便宜卖给他们了。
两家人付了钱往外走,店里没其他客人,郑老板就送他们到门口,“袁小子,以后在县里念书,可要多介绍你同窗来我店里买纸呀,给你们优惠价。”
袁清笑着点头:“一定一定。”
郑老板又摸了摸宋元的脑袋:“以后就要成为读书人了,要好好念书,向这位大哥哥学习。”
有元宵猜灯谜的事,宋元对袁清很佩服,对郑老板这番话就不排斥,点头应了。
再三谢过郑老板后,一行人离开。
等走出一段距离,李氏对陶氏道:“今儿多谢大妹子了,没有你,我不知还要磨多久呢。哎哟,这纸贵得咧!”
“可不是么,”陶氏深有同感,“难住我们这些贫苦人家孩子读书的,哪里是什么束脩,而是这笔墨纸砚。
对了,笔墨砚你们买了吗?这些也不便宜,不过细心些,倒是能用很久,不像纸,很快就用完了。”
“还没,正打算去买咧,墨家里还剩半块,砚台天娃念书时的还在,今儿就只买笔。”李氏顿了下,发出邀请,“你们接下来要去哪,买完东西一起回去吧,我家赶了牛车来。”
宋家有牛车,遇到邻里去县城,都会让人搭个便车,更何况刚才陶氏帮了忙。
“那敢情好。”陶氏年纪大了,早上来时,太阳不那么晒,走慢点倒没什么大问题。
但午间太阳晒得很,若在县里耽误太久,饥肠辘辘之下,回程就必须搭牛车。
虽说今儿他们不会在县城里耽误太久,但能搭顺风车,自然不想去走路。
她笑眯眯道:“清娃能有今日,多亏了王先生的教导,我想着买条猪肉给王先生送去,聊表谢意。”
“来时路过状元坊,没先买吗?早上的猪肉新鲜,还能挑好的。”
说着,李氏指了指杨氏背着的背篓,“我们路过时顺道就买了,还有给王先生的束脩六礼。”
陶氏道:“不是我不想顺道买,这些做读书人生意的,大都讲究得很,买完肉,手上沾了油,有些店家嫌弃得很。”
“油有什么好嫌弃,”李氏不解,“这可是好东西,这些人家里难道不吃肉么?”
“这倒不是,读书人的东西自然与我们农家不同,沾上点油渍,店家就很难卖出去了。”
“原来是这样,幸亏妹子你跟我说了,以后我们也得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