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秧子,至少能果腹。这玩意儿放到现在,根本没人吃的东西。
蒸煮晒干也好,直接晒干也罢,都比野菜树皮要强得多。
朱兴明想想,有时候老爹崇祯皇帝确实够可怜的。他做错了什么,上天要如此的对待他。
崇祯不是昏君、不是昏君、不是昏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终其一生,崇祯一直在努力,努力想改变大明的现状。
只是,崇祯就如同一个迷路的孩子,终不得其法。他不知道该怎么做,内心很是迷茫。
现在的崇祯终于有了一丝方向,他有了儿子。太子朱兴明,这个年纪轻轻的小太子,为大明带来了多少的改变。
红薯秧子,亏他想得出来。这一来,可以节省大量的粮食。甚至于,将来这些红薯秧子可以成为灾年时期的救命粮。
红薯,似乎专为拯救天下苍生而生的。这东西产量巨大,浑身上下都可以食用。甚至于在小的时候,你就可以采摘它的叶子充饥。而且,采摘红薯叶对于它的生长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吃不了的红薯秧子也没关系,用大锅煮熟,然后晾晒晒干。吃的时候用水一泡,扔进锅里便是,储存到明年都不成问题。
只是,不饿的时候我们吃的是红薯嫩叶。也仅限于当成稀罕物来食用,红薯的嫩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对人体非常有益。
但灾年谁管这些,粗壮的红薯秧子不好吃。实际上是很难吃,可再难吃终究也是果腹的食物。
崇祯哭了,是激动也有委屈。他太难了,好在终于找到了解决之法。于是,皇庄开始行动了起来。
红薯已经到了收获的时节,割掉红薯秧子对它们没有任何的影响。皇庄的庄民们开始行动起来,一捆捆的红薯秧子被运下山,村民们用自制的大锅煮熟然后晾晒...
崇祯下旨,京畿各州县不得阻止流民的涌入。只要有流民进城,有多少接纳多少。在城中各地安置粥棚,红薯秧子杂粮粥,一锅锅的煮起,不计人头的流水席。
京城的灾民终于也开始多了起来,流民大量的蜂拥而至。朱兴明带着锦衣卫,负责赈灾计划。
很快,问题就频现。流民的涌入,大大的超出了预期的想象。
大街上,到处都是衣衫破烂拖家带口的饥民。他们就像是一群饕餮,永远的的喂不饱。
骆养性陪在朱兴明身边,他也在隐隐担忧:“殿下,这些流民实在太多了。咱们不计人头的流水席,这、这根本不够他们吃的。”
朱兴明也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怎么会这么多人?”
这些流民,和预计中的多出了一倍不止。照此下去,粮食还是不够他们吃的。
骆养性也奇怪:“殿下,下官按照您的吩咐。放流民入城的时候,已经让城门守卫逐个登记在册了。预计涌入北京城的流民在三万人左右,每天还有三到五千人的新增。可咱们在城中各处安置的粥棚,每日消耗的粮食来看,供应五万人绰绰有余。”
朱兴明冷笑一声:“这就合理了,有人在冒充灾民抢粥。”
骆养性一愣:“冒充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