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妇难为(落雨秋寒)_第120章(1 / 2)_穿越之农妇难为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20章(1 / 2)

若是老三知道他二嫂的想法,肯定能气得背过去。她真真是头发长见识短,掉钱眼里去了,完全不明白这扁额的好处。护身符啊,有了它,别人想动宋家都得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再说的。

宋家更上一层楼的事,让周扒皮生生气病了一场。再想到被误了一年棵粒无收的土地,他就一阵肉疼。他拼命按奈着自己的怒火,决定蛰伏一阵子,不再去招惹宋家。

罗云初见二郎已经渐渐能独当一面了,便渐渐丢开了手,全让二郎挑起养家的担子,退居幕后相夫教子去了。他们家如今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是殷实之家了。这一辈子,她和二郎顶多就守着这些田地作坊了,日后若说宋家有什么大出息大发展的,必然是指望他们的儿孙辈了。遂儿孙的教育一定得抓牢了,不能调以轻心。

宋铭承起于微末,尽管有余家的帮衬,但仕途估计就止步于四品大员了。想更进一步,估计很有难度。不过若日后宋家的子孙们要走官场,也总算有个借力的地儿了。

只花了两年时间,青河县及周边渐渐形成了棉花和苎麻的产地,不少商户陆续在青河县内开有分号。而宋家的麻棉作坊由于抓住了先机,在别的商号匆忙来分食的时候,已经领先一步,打好基础,打开局面,形成了规模。而宋家棉麻作坊需要用到大量的女工,更为广大的农村妇女提供了挣钱贴补家用的机会。青河县更是日渐繁荣,

“娘,能不能别叫我饭团啦?人家都长大了。”八岁的饭团脸红红的,站在那,扭捏地说道。

罗云初捏了捏他的脸,笑道,“小家伙,害羞了?呵呵,你长得再大在娘的眼中也是小娃娃。”

饭团结结巴巴地说,“可是,可是,娘能不能别当着外人的面叫我小名?”上回小伙伴来家里玩,回学馆后他被取笑了好久。

“好,饭团,娘答应你,只私下叫,当着外人的面一定不叫。”儿子长大了啊,都不可爱了。

饭团无可奈何地看着他娘,算了,私下叫便私下叫吧。希望等他再大点时,娘能唤习惯他的大名吧。不过饭团恐怕要失望了,直至他娶妻生子,他娘都没有改口过。

当饭团十三岁,汤圆九岁时,豆包七岁时,罗云初又生下个女儿,名叫宋语娴。

“宋老弟,不是我说你啊,你在青河县也是鼎鼎有名的人了,这些年赚的银子也不少,怎么家中只有一位黄脸婆呢?不添些娇美的小妾咋行呀?罢了罢了,前两日我刚得了两个扬州瘦马,送你一个吧。”

二郎听了,微微皱了下眉,笑道,“谢谢林兄,可小弟不耐烦家中人多,恐怕要辜负林兄的美意了。”

林之焕同情地看了一眼二郎,拍拍他的肩膀,“宋老弟,咱们男人要拿出气势来,重振夫纲,莫要被家中的婆娘拿捏住了。”

二郎越听眉头越拧越紧,“宋兄,不是你想的那样,是我自个儿不想要的。”在老家时大哥没少为两个大嫂烦恼,搬到县上后,更是见多了后院女人争风吃醋之事,他本就没什么娶妾的心思,只想守着他家媳妇好好过日子。

林之焕一副深知你心的样子拍拍二郎,嘴上一个劲地道,“明白明白。”真看不出温温柔柔的宋家弟妹竟然这般厉害。

二郎苦笑,这回又连累自家媳妇名声受损了,唉。

李重武倒是知道一些宋家的情况,当下帮二郎转移话题,“喝酒喝酒,咱们今晚可要不醉不归啊。”

“回来了?”罗云初放下手中的活儿,让下人打来一盆温水,亲自伺候二郎擦了把脸。

二郎舒服地松了口气,“累了?”罗云初轻声问道,双手张弛有度地给他按着太阳穴,尽管如今家里奴仆成群,但关于自家丈夫和孩子的活计她都不假他人之手。

年关是他们最忙的时候,老家那头正在点收粮食运送过来,米铺布店作坊都要做一翻大清点,运算今年的收益,查账对账什么的。二郎这段时间也累得够呛。

“嗯。”二郎放松地闭上眼睛,懒懒地靠在罗云初香软的身子上。“忙和了近两个月,总算能喘口气了。对了,今年的银子给老三送去了吗?这是给他作打点之用的,莫要迟了才好。明年就到考绩年了,老三可千万得打点好咯。”

罗云初白了他一眼,“早送过去了,一共三千六百两。料想应该差不离了吧?”

“嗯,老三在淮杨干得不错,打点只是为了不失礼数,不让人使拌子而已。”

明州青河县及周边的几个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俨然成为了全国有名的棉麻产地。青河县发展至今,辖八个乡镇,辖七十三个村民组,总面积四十六平方公里,耕地六百三十一公顷,两千零三十户,一万零一千二百四十七人。每年产棉约一百二十万斤(籽棉),即四十万斤皮棉。

如今他们的麻棉纺织厂经营了七年,有五百多名工人,这些全是职业性质的。这几百名工人大多都是女工,负责的工种不一,有的负责纺线有的负责织麻布有的负责织棉布。自已老家那头每年都有两万斤左右的皮棉产出,加上在青河县里收购七八万斤的皮棉,如今每年织出的棉布总额是三万匹左右,麻布也有近万匹。棉布白布的价钱这些年一直在四百文上下摆动,棉布花布则在八百文每匹。

女工手脚若快的的话,织白布的话,一天能织三丈三尺,三天能织一匹,每匹布约摸能得钱百文。若织花布,功夫在设计图案和颜色搭配上,则五天才出一匹,不过花布的价格高,每匹能得钱两三百文左右,若图案复杂的话,价钱还能更高。可惜,并不是每个女工都能织花布的。不过为了作坊的发展,二郎对织花布的女工给出的福利很好。当年,二郎还专程到外地请了个有名的师傅来指导染布配线之类的。作坊里有近半的女工都乐意织花布。

每年作坊的总收入大约是一万八千两银子,扣除五百名女工的工钱(约五千两一年)还有收购皮棉的成本(以及一些其他的开支,每年净利润大概有一万两出头。

如今的米铺已经不是只单卖米了,像米和一些豆类都有卖,而且也不单单卖自家产出的粮食,还会适时收购一些。每年的营利也挺可观的,有三四百两银子的收入。对比作坊,米铺这点钱就显得少多了,不过蚂蚁腿再小也是肉啊,罗云初可舍不得关掉。米铺的银子可是全进了她的腰包的。

青河县蓬勃发展了,这里的人们也安居乐业了。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名以上的女工在厂里干活,女工们每天下工回家几乎可以说是被当成老佛爷似的供起来了,每天都有人做好热腾腾的饭菜,下工回来就能吃,丈夫也体贴入微,一派和谐。可不是么,一个女工一个月有一两银子的收入呢,怎能不受到夫家的重视?

“老家那头,我也让人送了五百两回家,全当明年的用度了。”这些年老家那头见二郎老三发展越来越好,许氏和宋大嫂没少闹腾,好在大郎没有晕了头,一直压着两人。三年前,老里正去世了,村民们一直念着宋家的大恩,遂推举了大郎担任新的里正。这些年大郎在二郎和老三的支持着实为村里做了不少事,修桥铺路,资助贫困想念书的孩子上学馆等等。宋家在古沙村及附近的几个村子威望都不错。邻村有些念不起书的孩子有时也会求到宋家,大郎查实之后,都会给予一些帮助。

罗云初对大郎这种做法是赞同的,现在才三年,还看不出什么,待这些孩子长大了,有了出息,就能看出好处来了。遂每年他们都会送几百两银子回老家给大郎调度。

二郎赞赏地看了罗云初一眼,“对了,饭团来年二月就要下场考童生试了,你得上心点。”

“这个你就放心吧,饭团一向是个乖的,而且他的学问他三叔和天孝都夸过的,料想不会有什么问题。”提起饭团,罗云初倍感欣慰。

又过了三年,已是秀才的饭团刚和他老爹闹了一场。他志在教书育人,他老爹希望他走官场仕途,这和他的志愿是相悖的。虽然他只有十六岁,但他已经想好了以后要做什么。他不想做官,不想过那种尔虞我诈的生活。他只想在学馆里或书院里过清清静静的生活。这或许很任性,但他的确志不在此。

“娘~”饭团见罗云初进来,忙收拾起沮丧的心情,强颜欢笑。

“饭团,在娘面前不必如此。也别怪你爹,你爹也是盼着你出息。”

“娘,我知道,但孩儿志不在此。”饭团也很难过。

“哎,今年的乡试你得参加,别急,先听娘说。你不走仕途娘不拦你,但你至少要考个进士的功名,有个功名傍身,娘百年之后才能放心啊。”罗云初苦口婆心地劝道。

饭团想了想,重重地点头,算是答应下来了。罗云初这才安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