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渡阴人(佚名)_第11章(1 / 2)_天命渡阴人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1章(1 / 2)

天命渡阴人 佚名 1306 字 1个月前

我有些犹豫要不要下去。这井给我的感觉很不好,让我莫名地头皮发麻。但一想到那个浑身是水的小姑娘,我心里又七上八下的,隐隐想到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可能性。

我还是得下去看看!

再次把绳子放下去,脱掉鞋袜,然后抓着绳子钻进了井里。这井口其实不大,不过容下一个人绰绰有余。

我攀着绳子,脚蹬在井壁上一节一节往下放。这井壁也是用同样的石板砌成,幸好比较干燥,也没有生长苔藓之类的东西,不容易打滑。

我们家从事的行业原本就是跟尸体和墓穴打交道,这种下洞攀爬的活都属于基本功,从小被我三叔拎着磨炼,所以也算不上太难,属于闭着眼睛也能做到的事。

但下了有七八米后,就觉得不对,我的脚居然开始有点蹬不到井壁了。这时候我才发现,我周边的空间居然越变越大。刚下来的时候井洞只有半米多点,但下到现在,已经是一米有余了。

我只能双腿绞着绳子,不依靠井壁往下滑。越往下走,就感觉出空间逐渐在变大。这井壁居然是倾斜向下的,越往下越宽,俨然是个上窄下宽的倒喇叭形状。

这难道是……喇叭瓮?

我忽然就想起三叔跟我说过的一种东西。这种倒喇叭形状的地下空间,在我们这一行里称之为“喇叭瓮”,据说是根据战国时期的墓葬原理,反向推导出的阴阳布局理论。

在春秋早期的王墓,大多是箱墓。也就是墓室直上直下,四四方方,像个箱子一样。这种结构在理论上可以聚敛大量阴气,保证墓主尸身不腐,比埃及的木乃伊还行之有效。但这种墓穴结构也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时间长了容易垮塌。要是遇到地震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

后来到了春秋后期,我们行内出了个惊才绝艳的老祖宗,他发明了一种斗墓。这种墓穴结构,地上占地面积跟箱墓差不多,但墓室四壁却是倾斜向下的,上宽下窄,整个墓室就像舀米的斗一样,因此被称为斗墓。

比起箱墓,斗墓的设计不仅弥补了箱墓容易坍塌的缺陷,而且还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功效。它可以凭借四壁倾斜的特殊结构,让死者的怨气得以快速发散。这在我们行内称为“散怨”。

在我们这一行,“散怨”可以说是历代同行都非常注重的一点。因为绝大多数人死后出现的怪事,比如起尸、回魂等等都跟死者本身的怨气脱不开关系。于是这种可以散怨的斗墓很快就风靡了起来,甚至后来许多的盗墓贼都被人称之为“倒斗”,就是由此而来。

不过后来随着时间的变迁,又有一种新的墓局被人设计出来。这种墓局的结构完全是跟斗墓相反,造成上窄下宽的特殊结构。这就是喇叭瓮。

它所要达成的就是与“散怨”截然相反的效果,也就是我们行内所说的“封禁”。

我没想到在这口井里,居然见到了“喇叭瓮”这种传说中的墓局结构。按照“喇叭瓮”的原理,难道这里头是封禁了某种东西?

我攀着绳子继续往下滑,井口已经变成了一个圆圆的光点。井里头寒气逼人,非常潮湿。又下放了大约六七米后,我终于接触到了井水。

一下去就打了个寒颤,这井水刺骨的冰冷,那股寒意,直冻到骨头深处。我浮在水上,摸着井壁转了一圈,估摸着这时候的井宽已经达到了两米。

我适应了一阵子水温,深吸了一口气,一头往水里扎了下去。水中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只能靠手去摸索。

幸好这井水却是不深,大约沉下去五六米后,就踩到了泥土。蹲下身子在井底摸寻了片刻,抓了一手的井泥。正当我憋不住气想要升上去换口气的时候,我忽然摸到了一个软软的东西。

再一摸,就摸到了一团滑腻腻的丝状东西。我立即反应过来,这是摸到了一把头发。我吃了一惊,嘴里立即就灌进了几口冰水。连忙浮了上去,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气。

我脸色煞白,心有余悸地咳嗽了几声,一头又扎了下去。这回直接沉到那个位置,沿着头发往下摸了摸,就知道应该是具女孩子的尸体。我揽住她的腰,抱起她就往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