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_第64章 人心变易(2 / 2)_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64章 人心变易(2 / 2)

        就算是树上的鸟雀,有人拿着竹竿捅了它的窝,它也会飞来飞去,叽叽喳喳的骂骂咧咧,甚至在人的头上拉翔抗议啊。

        在现代留学十年。

        赵煦跟着自己的老师,翻阅、查证了无数史料,也看了无数私人笔记的案例和后人的研究。

        所以,赵煦知道的。

        司马光入朝,旧党上台,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

        这一点,甚至就是如今在都堂上的新法干将们,也都是心知肚明的。

        冯景看着自己眼前的天子,那张微笑着的小脸。

        他知道的,这位少主有自己的想法。

        而且这位少主的想法,他难以揣测。

        只能是低下头去,小声的问道:“大家,这样说来,司马相公马上就能入都堂了?”

        赵煦微笑着摇摇头:“早得很!”

        虽然庆历兴学运动和伴随的古文复兴运动,让大宋文坛,完全的彻底的抛弃了汉唐旧儒们的训诂注疏与经义。

        可儒家思想的内核没变。

        就算是赵煦登基,不也要五辞三让?

        何况是司马光这样一个大臣?

        再说了,司马光资序不足啊!

        他的寄禄官,虽然已经升到了太中大夫,但这个寄禄官官阶,完全是因为在洛阳做了十五年的留守西京御史台和提举崇福宫来的。

        想要被拜为执政甚至是宰相。

        司马光还缺一个至关重要的知州资序。

        他需要去做一任知州。

        至少是名义上,被除授为一个重要地方的知州。

        只有这样,他才有资格,被拜宰执!

        冯景咽了咽口水,问道:“司马相公不会马上入朝?”

        “谁知道呢?”赵煦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冯景:“司马公,是大行皇帝托孤顾命的师保!”

        “是国朝有数的文华上科,天下士人的楷模!”

        “便是我也要以礼相待!”

        “如此人物,若不能入都堂,拜为宰执,天下人肯定会失望的!”

        冯景深深的低下头去,再也不敢试探赵煦的口风。

        赵煦心里笑了一声。

        对这些内臣们,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试探风向,总想着投机的心思,赵煦心里面和镜子一样敞亮。

        而且……

        何止是内臣是这个样子啊!

        赵煦扭头看向宣平坊御史台的方向。

        他知道的!

        很可能就在此时此刻,就在现在,御史台里的乌鸦们,就应该已经飞到了树梢上,正在观望风向。

        投机!

        官员的天性,也是人性。

        就像那个熙宁变法时代,被天下人口诛笔伐的邓绾所言: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

        尚书新省,都堂令厅上。

        昨日的欢快气氛,已经消失无踪。

        现在,从章惇到李清臣再到张璪,三位三省执政的脸上,都挂着浓浓不安。

        司马光,入京了!

        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打在整个都堂里。

        打的每一个执政,摇摇晃晃。

        司马光!司马君实!司马十二!

        人的名,树的影啊!

        人还未见到,仅仅是其抵达京师的这个消息的冲击波,就已经让人摇摇欲坠,内心惶恐不安。

        那可是司马光!

        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在洛阳反对了新法十五年,始终如一的司马光!

        人品道德,天下无双,才望学识,几乎无人能及的司马光!

        一直以来,能做司马光对手的。

        只有如今隐居江宁的荆国公!

        在坐执政,在司马光面前,不过是晚辈,是后世,是幸进少年!

        根本不够看!

        何况,伴随着司马光抵京的消息。

        还有一个让所有人都坐立难安的消息。

        司马光抵京,还未入城,就在官道上被数千人围观。

        根据开封府的报告,无数人都在官道上,围着司马光的马,哭着喊着,要让他留下来,不让他回洛阳。

        据说,司马相公的呼喊声,一直从金明池持续到汴京外城的新郑门。

        一路上,司马光都是被数千的百姓簇拥着、拥戴着。

        据说入城后,连城门卫兵、开封府的铺兵、左右都巡检的胥吏,都跑去围观和拥戴。

        这就是人望!

        也是人心所向!

        在这种浪潮下,都堂上的每一个执政都知道。

        他们无力对抗!

        因为,这样的情况,历史上发生过。

        东晋的谢安!

        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当人心,开始转移,当汴京百姓开始拥戴一个旧党大臣。

        现在,哪怕是最坚定的新法支持者,也开始心灰意冷,开始沮丧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