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几位小哥,你们慢点,慢点,老夫自己能走,你们这样扯,老夫的这边老骨头都要散架咯。”其中,年纪最大的老大夫说道。“苏大夫,要快点的,老爷在后院等着您呢,姑奶奶还是没有退烧,老爷夫人急的不行,已经三天了,再不退烧,人都要烧傻了。”拉着老大夫的走的小厮并没有停下。
后面跟着的其他几位大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脚下的脚步也是不停。
知府家还有一位姑奶奶,他们也是在几天前才知道的。
听说那位姑奶奶年轻的时候和家里闹翻,离家数十载,不曾回去过,也不知道怎么好端端的找上了知府。
“老爷,夫人,苏大夫和其他几位大夫来了。”
终于,在苏大夫快要忍受不了的时候,到了地方。
姜知府和姜夫人看到大夫来,连忙起身给他们让出位置。‘“几位大夫,劳烦你们看看,我妹妹到底是什么情况?早上还退热了,现在又开始烧起来了,温度比之前还高了点。”姜知府着急的问道。
几位大夫纷纷后退一步,位置让给了年纪最大,资历最深的苏大夫。
苏大夫也不多说,直接坐在床边的椅子上,拿出脉枕,给躺在床上烧的满脸通红,嘴里还时不时的喊着娘亲,昏睡的红英把脉。
红英的脉象极其紊乱,让苏大夫不禁皱起了眉头。
看到苏大夫皱头,姜夫人着急的捏着手中的帕子:
“老爷,这,这是……”
话说到一半,便泣不成声,后面的话,根本没有办法说。
姜夫人本名叫赵静瑶,闺中的时候就和红英交好,后来和姜南定亲后,两人的关系更是亲密了不少。后面姜家出事,姜南的母亲葬生火海,红英选择离家,赵静瑶还偷偷的去找过红英,还把自己的贴己都给了红英,她希望红英能好好的,能来年有机会,她们再见。
红英也借此把早就准备好的新婚礼物给了赵静瑶。红英离开姜家的时候,赵静瑶和姜南还没成婚,又因为姜南母亲的死,他们的婚期又推迟了三年。所以,赵静瑶和姜南是在红英离家姜家的三年后成婚的。
他们成婚不久,姜南就带她上京赶考,为了带她一起,姜南废了不少力。姜家已经毁了姜南的娘亲和妹妹,他断然不能让姜家再毁了他的妻子。
至于为什么姜家会同意姜南上京赶考,赵静瑶不清楚,但是她知道,一定是姜南和姜家人做了什么交易,不然姜家是不会轻易放出姜南的,毕竟姜南还顶着姜家家主的名头,姜家的族长也不敢收从姜南手中收回家主的权利。当年,苏红的毒誓可不是开玩笑的。
姜南从小饱读诗书,一举考上了进士,然后被外派为官,他们的孩子就是在姜南当县令的时候,出生的。姜南也有手段,短短几年做到了禹州知府的位置。也是来禹州的时候,他们听到禹州下面的秋水镇有一家绣坊出现了双面绣。
他们知道红英从小对绣品感兴趣,知道秋水镇出现双面绣,刚好他们上任要经过秋水镇,便去那家出现双面绣的绣坊找掌柜问问。谁知,刚去,就看到掌柜被一位夫人为难,等掌柜转身看他们,他们才发现这掌柜就是离家多年的姜红。
这些年,姜南不是没有找过姜红,但是他不想用姜家的势力,可是他自己又是一位小小的县令,又是刚上任,能用的人少。等位置坐稳了,官职上去了,能用的心腹也多了。
在世道上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找了几年没有找到,姜南也没有放弃,打算等上任后,继续找。铁鞋踏破无觅处,得来全部费用功夫。竟然在秋水镇的一家绣坊发现了姜红,姜红发现他们确实十分的慌张。他们当然不能任由姜红就这样被人欺负,便直接报了家门。
那位夫人知道他们的身份后,立刻便的恭维了起来,也不管身后的姜红,直接拉着赵梦瑶往沐家走。
赵梦瑶和姜南离开绣坊之前,深深的看了眼姜红,姜红低着头,不敢回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