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他特下令新朝的首次科举,由礼部牵头、吏部等衙门负责协调配合组织好科举考试的实施,力求做到公平无私,选拔出真正有才之人为国所用。
“朕昭告天下,凡有志于学,有才于文者,皆应踊跃报名参加科举考试,为国效力,为天下苍生谋福;”
“朕期待与诸位学子共襄盛世,共创辉煌!”
“钦此——”
随着宣读诏书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蔡和,念完《告天下学子书》上最后的“钦此”二字后,偌大的金銮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只剩下了满朝文武此起彼伏的呼吸声。
龙椅之上,陈怀安面色如常,一片平静的等待着朝中文臣的劝谏。
他知道,自古以来的改革,一旦涉及触动到这天下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那改革的推行必然是困难重重,甚至是要以流血、牺牲为代价。
而他,已经做好了迎接朝中文臣劝谏的准备!
“皇上圣明!”
突然,一片死寂的金銮殿内,突兀的响起了一道犹如洪钟般的声音。
这一句“皇上圣明”,犹如一道炸雷,让原本低头不语的朝中文臣武将,纷纷循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赫然看见,那前朝的八大异姓王之一,新朝中德高望重的武宁王刘新武,竟然第一个站出来表态道:“皇上圣明!”
“科举改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刘新武一字一句的说道:“如若皇上不弃,臣愿意在幽云十六州之地,亲自为新朝的首次科举考试保驾护航,以确保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为皇上、为国家选拔贤良之才!”
刷!
此话一出,震惊朝野。
这朝堂之上无论是前朝旧臣降将,还是跟随新帝陈怀安于龙城起兵靖难的武将文臣,谁都知道这武宁王刘新武在幽云十六州的地位。
毫不夸张的说,今日能有资格上朝的幽云十六州文臣武将,有一个算一个,皆是受武宁王刘新武的举荐,才能在前朝位居高位,从而在新朝的朝堂之上也占据一席之地;
那通过举荐选拔官员的制度,对于武宁王刘新武来说,可是他在朝中培养自己势力的不二手段啊!
以礼部尚书张甫为首的一帮前朝文臣,刚刚还在心里盘算着,这皇上想要推行科举改革,首先恐怕就得过武宁王刘新武这一关;
此举,无异于是直接触动到了武宁王刘新武的利益,让以他为首的幽云十六州文臣武将集团,未来在这新朝的朝堂之中话语权减弱的直接表现。
本以为,科举改革会招来武宁王的强烈反对。
谁曾想,这武宁王竟然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皇上的科举改革,并且主动请缨,负责幽云地区的人才选拔。
如此一来,反倒是让一众准备附和武宁王意见,劝谏皇上收回科举改革之圣谕的朝中文臣,一时间竟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皇上圣明!”
紧接着,朝堂之上又传来了皇上圣明的高呼声。
这一次,是楚湘王刘志新站了出来。
刘志新道:“皇上,老臣也赞同皇上改革科举之制度,为国家选拔贤良之才,此举能最大限度的为皇上广招天下之英才,为开辟新朝的盛世打下坚实基础;”
“老臣虽为前朝之异姓王,但在封地还是有些余威尚在,封地的门阀世家,地方官吏,也都愿意卖老臣一个面子;”
“老臣一家承蒙皇上天恩,无以为报,若是皇上不弃,老臣也愿效仿武宁王,为皇上在荆楚之地推行科举改革保驾护航!”
楚湘王这边话音刚落,站在他身边的九江王杜波也急忙站了出来,道:“皇上,老臣也愿意在封地为皇上推行新朝之科举改革出一份力!”
“皇上,臣也愿意——”
接下来,长信王邓俊杰也站了出来,对新朝的科举改革一事表示支持。
这几个前朝的王爷可都是人精,眼见有向新帝陈怀安表忠心的机会,又怎可能就此错过?
在昨日的朝会之上,那各路武将副帅主动上交兵权之时,这几个“光杆”王爷没能赶上机会;
今儿个在各自的封地之上,为新帝陈怀安推行科举改革一事,再怎么也得站出来表明自己的姿态啊!
且不管最终这推行科举改革之事,能不能得到地方上的门阀世家的支持,先把自己绝对效忠新帝的态度表明,那终归是不会错的。
眼见前朝硕果仅存,在各自封地德高望重的异姓王都争先恐后的站出来,表示对皇上推行科举改革一事的支持;
这朝中,那些原本还处于骑墙观望状态的文臣武将,又哪里还敢站出来说一个不字。
一众文臣武将,在礼部尚书张甫的带领下跪倒一片,齐声高呼:“皇上圣明!”
“臣等,愿意为推行新朝之科举改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刷!
当陈怀安突然看到,这朝中的文臣武将竟然齐刷刷的跪倒在殿内,表现出对自己提出来的,科举改革一事大力支持的态度时,他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心想着,朕都已经做好了舌战群雄的准备,尔等竟然连一个提反对意见的都没有?
不过,看到自己推行科举改革的举动,能在朝中毫无阻力的推行,多少还是令陈怀安心中有所感动,这满朝文武明事理的人还是多啊!
同时,陈怀安也深知,这朝堂之上满朝文武的支持,只是推行科举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的一步。
真正的阻力,是那些常年以来把控着地方经济、政治大权的门阀世家。
科举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