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走出御书房,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松了一口气。
虽然江城面不改色,风轻云淡,可是面对这大隋最有权力的皇帝和太后,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所谓伴君如伴虎,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刚才奏对,皇帝李源吉明显有意对自己施压,江城也只好兵行险着,进行反问。
倘若自己答错了,或是惹得陛下不快,恐怕会有牢狱之灾。
“让我在朝中为官,我才不愿意。天高皇帝远,老子做土皇帝不好吗?”
江城心道。
江城前往通阁,取了包裹,向吴公公辞行。
“江大人,陛下可对你有所安排?”吴公公笑着问道。
江城摇了摇头,道:“陛下暂时并未决断,让我休息几日,再来面圣。”
“也是,江大人一路旅途劳顿,那先在京师休息几日。对了,江大人,你的朋友在太和门外等你。”
吴公公提醒道。
“朋友?”江城心生疑惑。
“是翰林院的编修王友祥和冯国柱两位大人。”吴公公答道。
“原来是他们。他们消息还真是灵通。”
江城明悟,笑着又给吴公公递过去两片金叶子。
吴公公笑得合不拢嘴,道:“江大人,这京城没有不透风的墙。你日后便会明白了。”
说完,吴公公低头含笑,转身离开了。
太和门前。
一辆马车静静地停靠在路旁,马车旁边站着两个身着长衫的文人。
他们的衣衫整洁而典雅,透露出一股儒雅的气息。
当橘黄的灯光映照在他们的脸上时,他们的容貌显得更加清晰。
其中一人身材削瘦,面容白皙,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只是脸颊有些病态。
而另一位则略显矮胖,脸庞圆润,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印象。
这两人正是江城在京城当中为数不多的朋友。
身材削瘦的正是王友祥,身材矮胖的是冯国柱。
这两人正是江城的好友。
江城在六七年前江城来京城求学的时候便结识了同在京城求学的王友祥和冯国柱。
王友祥比他们二人提前三年高中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成为翰林院编修。
后来冯国柱高中二甲第五名,但是并没有成为翰林院编修。
一般只有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和二甲前两名能够成为翰林院编修,冯国柱能成为翰林院编修,还要感谢王友祥的举荐。
当初翰林院出现了两个空缺,朝廷急着需要人,王友祥便推荐了冯国柱,经过考察后,冯国柱才得以进入了翰林院。
王友祥虽然比他们提前一步高中进士,却并没有冷落两人,反而抽空指点两人的学业,对他们很照顾。
王友祥比他们都要年长,如今有三十五岁,而冯国柱也有三十岁,最小的便是江城了,如今二十三。
所以他们之间,以前以兄弟相称。
当江城看到他们时,快步走上前去,拱手道:“拜见两位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