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张围)_第948章 番外:河东篇(1 / 2)_我岳父是李世民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948章 番外:河东篇(1 / 2)

听到屋内的谈话,狄仁杰打起精神仔细听着关于倭奴的消息。

        李治不解道:“你们真的在那里发现了银矿吗?”

        何必点头,解释道:“一开始他们还藏着掖着,但之后收买了几个倭奴,便知道了其中来历,得知了三座银矿山的所在,后来我们就让他们挖矿。”

        “只不过后来有倭奴作乱,温挺就失控了,他杀了很多很多人。”

        何必思索着,道:“应该是温彦博老人家过去的那些年月吧,他就带着辽东兵马屠灭了百济,百济人几乎要死绝了,后来到了新罗人地界,他才收起了杀心。”

        “再之后就是在倭奴地界上的事了,其实我们杀了很多人,温挺就是个杀人的疯子,谁也拦不住他。”

        何必感慨着道:“你们见过金春秋了吧?”

        李治点头道:“见过了。”

        “金春秋是个见利眼开的人,现在温挺已回了关中,而金春秋一边与辽西辽东两地郡守讨教治理方略,并且要带着新罗兵马再次攻打倭奴,如果他成功了,倭奴也该死绝了。”

        李治沉默了良久,那会是一个什么场景,又会死多少人。

        何必与晋王说了很多关于这些年远走辽东的见闻,狄仁杰听得仔细,可不想错过这些能够增长见识的话语。

        以往关于这些遥远的地方只能在典籍中知道。

        倭奴是个不适宜长久居住的地方,时常会有海水倒灌,还会有地震与喷火的高山。

        那里的地势与水土也不适合大规模地种植粮食。

        新罗的地界在贞观十七年就并入了大唐的版图,金春秋一心想要新罗人也成为唐人,所以他现在还需要大唐的户籍,将新罗人编入大唐的户籍才能真正地成为唐人。

        为此他需要功绩与功劳,别看金春秋面对唐人时很谄媚,其实他是一个阴狠的人,背地里的野心极其庞大。

        他需要功劳来给新罗人编入大唐的户籍,倭奴的人命就是他收获功劳的稻草。

        有了何必带着,李治与狄仁杰在幽州的生活好了许多。

        何必本就是一个活着洒脱的人,他不想身边跟着晋王以及一群累赘,好吃好喝地照顾了一些时日之后,便将他们送到了渝关城前。

        “过了渝关就早日回长安城。”何必丢下这么一句话,板着脸站在一旁。

        李治追问道:“何叔不跟着我们一起回关中吗?去见见丁伯与姐夫也好。”

        何必冷哼一声,“若骊山有难某家带着辽东兵马就去帮他,若无事,某家一个人自在活着也挺好。”

        狄仁杰示意晋王不要多问了,使劲使着眼神。

        何必很想将李治提起来,丢到渝关城的另一头,甚至想来了手法与方式,把人丢出去的同时,只让晋王受一些轻伤。

        跟在李治身边的侍卫们也都是发怵,他们三十余人一起动手,都打不过眼前这个好汉。

        这给众人心里留下了一个印象,给骊山办事的人都是猛人,这个人太生猛了。

        “何叔,之后要如何安排金春秋?”

        见李治又问了,狄仁杰眉头直跳,胖脸上写满了纠结,要是到时候打起来,自己要先跑才行。

        何必抱着一把横刀,闭着眼沉声道:“他既然要做大唐的狗,那么大唐让他死,他也该感天谢地,但这些事礼部自然有安排,在这个人对大唐社稷还有价值的时候,不动他,直到他没有价值。”

        这就是大唐社稷较为黑暗的一面,像金春秋这种一心想要改命换个身份的活法,他的这种心思终究会害了他。

        李治与狄仁杰出了渝关城。

        “晋王殿下,金春秋这样的人一旦放任会成为隐患的。”

        狄仁杰看人的目光一向很准,只要他觉得谁要大难临头了,那这个人肯定有大难。

        对此李治深信不疑。

        几人入关之后,打算先去关中的河东,出来快两年了,等再回长安城多半是冬季了。

        一路走着,狄仁杰开始了苦读,沿途都会采买书卷,此番回去他要参加科举了。

        河东地界,这里是闻喜县。

        汾阳的汾酒很吸引人,裴宣机往往教完书之后,便会自在地饮上一杯。

        为了支教事业,大唐每年都要拿出上万贯的银钱来养着各地的支教的夫子,并且让各县查问夫子教书的成果,以及教出来的学子进行县试考核。

        支教夫子是负责教书,而县里来进行县试。

        这是大唐自科举建立以来,第一次使用县试来进行选拔。

        裴宣机送走了闻喜县的县丞,便给自己倒上一碗酒水,痛快地喝下一杯。

        每一次喝酒总会放一些空酒碗,他先是自饮自酌,自言自语良久之后,便将这些碗中的酒水全部喝下。

        在裴宣机的心中一直藏着事,那是自己半辈子碌碌无为,见到了骊山县侯,之后开始了推翻世家的大业,达六年之久,死了很多很多人。

        这些人有寒窗苦读数十年的背叛。

        也有一往无前,甘愿为其死的壮士。

        也有一腔热血,挥刀而去的年轻人。

        裴宣机举着酒碗道:“诸位,不负期望,骊山县侯与天可汗没有背叛我们,世家倒了,科举大兴,你们没有白死。”

        每年这个时候,他总是说着奇怪的话。

        裴宣机的发妻是个很寻常的农家女子,她已经习惯了丈夫每年做出的这个举动,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裴宣机的支教事业很顺利,但也有不顺利的时候,他有一个学生叫做来俊臣。

        这个叫来俊臣的学生,十三四岁的模样,他慌慌张张跑来,“老师,外面来了一队官兵。”

        裴宣机年过四十了,妻子刚刚生了一个孩子,正值不惑之年,也是一个男子最沉稳的时候。

        听到学生的话语,裴宣机道:“俊臣呐,你是不是又做坏事了?”

        来俊臣道:“我没有。”

        裴宣机接着道:“你应该多向李游道学学,你看看他读书多么用功。”

        “老师,读书就一定会出人头地吗?”

        听到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裴宣机欲言又止,只好道:“大概吧……”

        裴宣机心中有了些许动摇,继续道“你若是不读书,多半是不会有出息的。”

        “为何?”

        裴宣机放下了酒碗,双手放在膝盖上,耐心教导道:“不读书不知礼义廉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