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养猪场面临最大的困难,一是猪舍需要重新修,二是空有猪舍,没有猪仔。
修猪舍简单,只要钱到位,找几个工匠三两天就能修起来,难的是没有猪仔。
如果想把养猪场重新运转起来,必须得快速补栏,卓青远很快想到老林的合作社,他想参考老林的办法,把十里八乡待出栏的毛猪全部收过来,调养一番再出售。
只有这个办法,才是最快的补栏方式,也是资金流动起来最快的方式。
如果单靠母亲留下的那些钱,一味地往里补贴,估计猪都没长大,钱全要用光了。
招工的通知贴出之后,养猪场里面又热闹起来,陆续有人来找他报名。招工启事写明只要男工,不需要女工,但还是有些妇女跑过来凑热闹。
卓青远原计划先招六个人,蜂拥而至的乡亲们全挤在养猪场,这让他一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他从屋里面找出纸笔,先登记姓名,然后告诉他们回去等通知。
卓青远有点犯嘀咕,村民的积极性居然那么高。
不过认真想一想就能明白,在村民的认识里,养猪场里面的事,无非就是喂喂猪,打扫打扫猪舍,再无其它。
卓青远把工资定的那么高,大家当然争相愿意干。
卓青远却不这样想,他的脑海里面全是全新的构想,他需要的一座高效运转的养猪厂,而不是单纯只为养猪而建的养猪场。
卓青远拿着统计好的名单,他拿着名单到隔壁向高老师请教。以高老师在村里几十年的建树,品评这些人,简直小事一桩。
经过一天的对比斟酌,卓青远最终敲定六人名单,并为他们安排布置好具体的工作分工。这些人当中,有三个还是养猪厂的老人。
卓青远又请高老师将新名单重写一份,他拿着新告示,贴到村里重要路口。
卓青远要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公平公正地进行招工,这份新名单刚贴出来,又给自己惹出麻烦。
“卓青远,你给我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卓青远还没起床,门外刺耳的叫喊声吵醒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