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王梓钧)_第272章 0267【立道】(1 / 2)_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72章 0267【立道】(1 / 2)

第272章  0267【立道】

        李道冲其实早已麻木了,他去年罗列朱铭的十大罪状,还威逼利诱金州官员联名弹劾。

        本以为肯定有效果,结果送到东京之后,直接被蔡攸卡住不发。

        蔡攸还回信安排任务,让李道冲不要急躁,继续搜集朱铭的罪证。待到时机成熟,定然能将朱铭打倒!

        问题是,李道冲没想过把朱铭打倒啊,只求别跟朱铭在同一个地方做官,只求不要有任何人妨碍他捞钱。

        “君有馈焉曰献……”

        李道冲看着心腹抄回来的东西,琢磨片刻,提笔写道:“朱铭篡改经义,非议君上,此阴诋花石纲也。”

        心腹只摘抄一些关键内容,李道冲仔细看完,居然下意识点头。

        他也是进士出身,就连身边的心腹,也曾经中过举人。朱铭讲得有没有道理,他们心里是明白的,在佩服其学问的同时,并不妨碍他们跟朱铭作对。

        李道冲忽地问心腹:“金州可有《礼记发明》售卖?”

        心腹摇头:“没有,便连东京都难见。”

        当然很难买到,朱铭还是在逛东京相国寺时,在文玩一条街的旧书摊发现。

        这本书的印刷量不大,且几十年没有再重印过。

        其实没必要刻意去读,《礼记发明》确实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很多内容,纯属王安石的牵强附会——为了变法,故意歪曲经义。

        王安石对此毫不掩饰,且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直接挑明:我遵崇周礼,不是要恢复周礼。如今的世界,跟上古已经不同。我所谓“法先王”,是“法其意”,然后“合其政”,而不是直接“法其政”。

        李道冲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叫来一个亲随说:“送去东京,亲手交给六相公(蔡攸)。”

        写完小报告,李道冲便去饮酒听曲。

        他如今已躺平,在家养了个戏班子,天天听曲喝酒打发时间。

        不躺平还能干啥?

        政治斗争从来都是此消彼长,朱铭不断的步步紧逼而李道冲却毫无反制措施。人人都看出他是纸老虎,就连他通判厅的属官,也在暗中向朱铭表达善意。

        权力已被夺得差不多了,李道冲只能混日子,盼着蔡攸那边早点发难。

        ……

        “今日听太守讲学,兄长可有收获?”魏应时问道。

        魏应物说道:“大有收获!只是……太守所讲《大学》,似乎行文与今本有异。”

        魏应时点头:“朱太守改了文序。”

        其实,不是朱铭改的,是程颢、程颐兄弟改的。

        并且二程的改动,内容还不一样。

        程颢是阐述三纲,立即给出三纲释文,再阐述八目,立即给出八目释文。

        程颐则直接罗列三纲八目,再将八目分为两部分,格物致知是一个整体,剩下的六目是另一个整体。

        宋代学者阐述儒家经义,便是如此随心所欲,直接按自己的理解,对经义内容进行改动。

        后世流传的《大学》,采用程颐所改版本。

        而朱铭也用了程颐的版本,因为阅读和理解起来更丝滑。

        魏家兄弟修的是新学,他们没接触过洛学,加之洛学书籍大量焚毁,北方学禁执行更严格,二程的思想反而在江南流传更广。

        他们还以为,是朱铭改了《大学》的行文次序。

        魏应时说:“改动之后,其文更顺,道理通畅,正该如此。”

        魏应物道:“大学之道,三纲八目,为士子之准绳这个便是科举也能写。”

        兄弟俩越讨论越兴奋,又觉有许多不明之处,于是结伴前去请教朱铭。

        二人在州衙遇到曾孝端,另外还有几个士子。

        自从朱铭为其翻案伸冤之后,曾孝端就成了死忠粉,太守有啥命令他都非常听话。

        众人碰面,互相作揖。

        很快被一起带进去,齐刷刷朝着朱铭执弟子礼。

        曾孝端说:“太守今日讲学,吾等受益匪浅,只是乍问大道,还有许多不明之处。”

        朱铭拿出一份书稿:“尔等拿去抄写成书吧。”

        曾孝端双手捧过细看,却见《大学章句疏义》六字。

        朱铭直接照搬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但在细微处又进行了改动。

        朱熹说世间之人,生来就通晓万物道理,被浊气所污而受到蒙蔽。不被蒙蔽者就是圣人。凡人必然被蒙蔽,所以要不断学习,要重新领悟道理,最终趋近于圣人。

        朱铭不愿搞这套,在阐述《大学》的时候,说人降生世间仿佛一张白纸。受成长环境影响,有的学好,有的学坏。通过学习领悟道理,并去实践的就是君子,就能止于至善。

        格物致知的解释没变,因为朱熹的阐述很明白:物理之极处无不到,吾心之所知无不尽。

        但具体怎么格物致知,朱熹根本没讲。也即这套哲学思想,只有认识论,没有方法论导致王阳明格竹子格到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