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成天启(乾乾静听)_第一百三十五章盐政(下)(2 / 2)_穿越明朝成天启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一百三十五章盐政(下)(2 / 2)

“臣以为,朝廷不仅要将盐场拿来买拍,用以招商,地区售卖之权也应由拍卖来获得,来招到不同的商人。如此,则可免于一家独大之险。”

“不仅如此,”范景文扫了在座的几位大臣一眼,继续说道,“朝廷还应规定食盐售卖范围,何处所产之盐,应当在那些区域售卖,不可越界。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有些省道路通畅,可节约成本,自然是盐商售卖时首选之地,可有些偏远山区,道路崎岖不平,则鲜有盐商愿意往之。”

“若朝廷规定了盐商之售卖区域,则可解决这一难题。”

听完后,朱由校在心里细细琢磨,觉得有理,虽然市场自有其规律,但是也不能任由其肆意发展,否则终将发展成一个畸形的食人猛兽,朝廷还应该加大力度在其中调控的。

“爱卿言之有理,如此,拍卖两次,朝廷可以多得一份税银的同时,也解决了百姓们吃盐之不均。甚好。”朱由校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

“爱卿之前不是说有两点需要改进吗?那另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其他几位大臣听完两人的对话后,也想明白了这一点,不禁高看了范景文这个后生晚辈一眼,想不到眼光竟然如此长远。

此时,他们更加佩服陛下的眼光了,要知道,范景文也是朱由校特意提拔到户部侍郎这个位置上的,之前只是一个小官而已。

听了朱由校问出关于第二点改进地方的时候,这些大臣们也跟着好奇起来,想看看这位后生晚辈还有什么奇思妙想。

范景文此时已经彻底放开了,开始侃侃而谈。

“第二点,臣以为朝廷应当废除灶户之终身制度,不可再一代为灶户,则代代为灶户。”

对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终身制度,朱由校早就看不惯了,不仅军户是终身的,匠户是终身的,就连灶户也是终身的,使得这些人们世世代代都看不到希望,这是何其残忍。

现在听到范景文提起这个,朱由校也跟着不由激动起来,想不到有人和自己想法一样,于是问道。

“怎么个解除法?”

“应当允许灶户脱离灶户这一身份,是否愿意继续产盐,全凭其自主抉择,而且,拍卖盐场之时,朝廷还应当要求盐商必须要和灶户签署一份协议,协议规定灶户若是受到压榨和迫害,允许其脱离盐场,或者依仗协议状告盐商。”

“如此才算彻底解决灶户们的后顾之忧,盐商压榨灶户之事虽可能不会发生,但朝廷也应当做好防范措施。”

看到朱由校和几位大臣们都露出沉思的表情,范景文停顿了一会,等到众人都想清楚了之后,才又继续说道。

“还有,朝廷应允许甚至鼓励盐商招募流民成为新的产盐灶户。现今旱灾频发,流民越来越多,此举或可解决一部分流民之生存问题,替朝廷承担一部分责任。”

“自然,所招之流民也必须签订协议才可,否则朝廷则可按其不遵守法纪之责,收回盐场,重新卖给其他商人。”

“此举大善。”刘一璟抚掌赞道,做为内阁首辅,近年来各地灾害和土地兼并,所造成的的流民问题他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也万分担忧。

流民问题,一旦解决不好,则极有可能发生叛乱起义。

现在听到了范景文的提议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刘一璟忍不住抚掌赞同。

随着更加深化的讨论,对于如何改制盐政,也越发详细完善起来,这群人不愧为现今大明之中,无论是眼光还是能力最顶级的一批人,所提出的建议皆能准确的切中要害。

其中徐光启就提到,在大明境内,一共有二百一十九个县产盐,这些县分布在两京一十三省之中,遍布全国。

盐场则有一千多个。

应当将这一千多个盐场划分出一部分出来,专供勋贵以及文臣武将来优先进行拍卖,以此来笼络人心。

听到徐光启的提议后,朱由校先是一愣,但转瞬间便明白了他的心意,这是在为自己考虑啊。

之前自己整顿京营,得罪了一大批勋贵,杖杀官员,又得罪了一大批文官,一直这样高压下去,恐怕会适得其反。

需要的是打一巴掌给一甜枣,如此才能稳固。

朱由校之前便考虑过,整顿京营之后,断了那些勋贵们的一条生财之路,一定会对自己有怨恨,是时候给他们一些好处了。

这些勋贵们虽然已经废了,但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也是自己的基本盘,若是将他们逼迫到文官的阵营里边去,那纯粹是在为自己找不自在。

现在好了,用盐场来做拉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朱由校感激的看了徐光启一眼。

其他几位大臣自然也明白了这一层意思,但是他们才不会反对呢,毕竟此次盐场拍卖不仅仅是勋贵会得到好处,文官们也是其中具有特权的一员。

刘一璟等人齐齐赞道。

“此举将有利于朝廷之稳固,臣等赞同。”

听到这些大臣们赞同,朱由校没有丝毫的意外,悠悠的喝了一口茶之后,他在思考另一个方案的可行性。

既然文臣武将和勋贵们可以用盐场来拉拢,那么遍布在各省的宗室藩王们是否也可以拉拢?

以盐场来换取他们手中的田地,将那些田地重新分配给百姓。

之前朱由校曾查阅过,这些宗室藩王们所占之田地,占全国田地面积的一层多将近两层,若是能将这些田地解放出来,将会极大的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朱由校在沉思着,其他人看到陛下如此神态,知道可能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全都聪明的不再发出一点声响。

通过盐政这一举措的改制,在场的大臣已经对朱由校佩服起来,他们在朱由校身上看到了一代中兴之主的样子,都感觉能在这个时期为臣,跟随陛下建立一番丰功伟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自豪骄傲。

此时看到朱由校又在沉思,在座的大臣都好奇陛下又会有什么远见卓识之策。

却不想,最后只换来了朱由校的一声无奈叹息。

通过用盐来拉拢宗室藩王,使其放弃所占的田地,朱由校深思之后,觉得不大可能实现。

这都是一群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究竟是盐所获利大还是所占田地获利大,在没有出来结果之前他们是不会轻易做出选择的。

这和文臣勋贵们不同,文臣勋贵们只需要用银钱来换取就可以,而这些藩王们却要用田地,自然难度会大很多。

如果强制要求他们的话,倒也是可以,但自己难免会落下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声,连自己的宗亲都能随意杀害,其他文臣武将难免会寒心,这对于自己将来行事会是一种阻碍。

哪怕是皇帝,也是需要立人设的,这样才能方便行事,儒家常说的修身,齐家,平天下,所谓修身,其实就是立人设。只要人设立的好,哪怕自己背地里干的都是缺德事,也自然有一堆人替自己辩解。

对于人设的重要性,朱由校经历过前世里娱乐圈里各种明星立人设,所得的好处,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看来得需要先将盐场拍卖,过几年之后,让所有人都看到盐的暴利,那些宗室藩王们才会动心。

想到这里,朱由校知道,这件事先不急,慢慢来,步子大了容易扯着……

深吸一口气,朱由校回过神来,看了看在座的几位大臣都在看着自己,笑了笑,说道。

“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要补充?”

刘一璟等人对视了一眼,齐齐说道。

“臣等再无异议。”

“好。”事情终于商定,朱由校说道,“如此,便这么定了。”

从清晨,一直商议到傍晚时分,刘一璟等人才从乾清宫中走出,就连吃饭都是在宫中用的膳。

虽然颇费心神,但是走出乾清宫时,几人的脸上都挂着满意的笑容。

一个多月后,派出调查大明所有盐场的锦衣卫和御史回到了京中,轰轰烈烈的盐政改制,便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