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之1995(泡沫里的咸鱼)_第67章 就是极限了吗(2 / 2)_回档之1995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67章 就是极限了吗(2 / 2)

        问题在于,相应的报刊杂志,早就被不知不觉越来越多的‘参商’书迷给清扫一空。

        “呸,你想认爹,人家还不想要你这磕碜儿子呢。”

        这世上许多事情,一旦和金钱联系起来,都难免俗气。

        铺货量实在太少!

        于是,早早的,一些人想起来最近的热闹,你一本,我一本,很快就没了。

        然而,如果这个数字大到一定程度,比如,10万元,按照这年代很多普通人的薪资标准,30年才能赚到的一笔巨款,那么,事情就不那么俗气了,只剩下夺人眼球。

        而且,越是找不到,越是想要,结果就是,无论是想买的,还是想卖的,都在不知不觉中多了几分心心念念。

        “有《青旭》吗?”

        这么好的兆头,干嘛还要再受这份憋屈。

        还饿?!

        谭丰振正要说什么,钟长林已经打断,猛地起身:“得再饿一饿,明天不要回复,后天……后天开印,另外,对了,咱们要再在《中原日报》上发一个道歉声明,让媒体再炒一炒,炒的更热一些,老谭,你别在乎这个,都是预热,都是给咱《数不清的流年》预热,想想啊,你这杂志,按零售价3块,哪怕到10万本,又能有多少?咱出书的定价可是15块!”

        然后……

        《青旭》!

        人家有专栏,好几家报纸都报道了,据说这个月,还要一次性发表两篇小说,还有访谈。

        没听错吧?

        本就已经连续几天在不同报纸不同版面反复出现,当下,‘预付十万’的新闻一出,‘参商’这个名字,迅速突破了文学圈子,开始向整个社会蔓延,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青旭》吗?”

        无论是欲念还是怨念,最终都转为了需求。

        钟长林一摆手:“让它响着,反正想要书的,早晚还得打过来。”

        要知道,八十年代,《青旭》的销量最高也只是3万出头而已。

        谭丰振加上又一个单子,终于看向对面,缓缓给出了一个数字:“63个经销商,一共要追加4万3600本。”

        商都的大学生林普就是晚到的一个。

        老板也有些混不吝:“能让我赚钱,他就是我爹。”

        “那儿,”老板探手出来朝右侧指了指,见陆小敏扑过去就要上手,连忙转换商人状态:“五毛钱一份啊,你不要可别乱翻。”

        如此到9月1日。

        然后,根本就找不到。

        当收藏了。

        陆小敏还真不知道这个,连忙找寻:“你说的报纸,在哪?”

        这该怎么算?

        而且,追订这4万多,就是极限了吗?

        钟长林思绪飞转的时候,谭丰振再次接了一个电话,然后才对自家主编道:“老钟,咱们是不是该立刻联系印刷厂,连夜开工?”

        这次,这么不经卖的吗?

        再看《青旭》。

        陆小敏啐了一句,不想再和总是往姚冉脸上瞄的老板继续闲扯,拿着报纸,拉着好友匆匆离开。

        姚冉没开口,陆小敏却翻了个白眼:“老板,我们又不是聋子,你刚刚的话都听到了。”

        情路坎坷啊!

        启梁的徐漫和章晨曦也没能买到。

        啧,一家叫博艺的出版社,为了能够与那位少年作家达成合作,竟然预付了对方10万元巨款。

        “……”

        其实已经通过邮局订购。

        不仅有9月的,甚至还有8月的呢。

        以前都没人理的杂志啊。

        作为高三学生,日程紧张,两女早早要去学校参加早自习,只能放学之后尝试购买。

        什么状况?!

        状况是……

        骑车在商都转了大半天,一无所获的林普甚至有些自我怀疑。

        陆小敏拿了报纸,掏出五毛钱丢过去,一边翻找一边道:“老板你真小气,我本来还想在你这预定几份杂志呢。”

        谭丰振其实就觉得吧,你该‘饿’就‘饿’,该‘炒’就‘炒’,不耽误把杂志悄悄的提前印出来啊。

        要知道,钟长林私下里的设想,《青旭》能够趁着这股东风,在年底之前达到与《商海》同样的目标,就算超额完成任务。

        同样的状况,还发生在太多太多的地方。

        编辑部的电话,从中午到傍晚,眼看天色都要黑下,也还在不断地响起,另外,一些距离较近的经销商,还纷纷亲自找上了门。

        谭丰振猛地摇了下头,让自己回过神,这才看了眼对面,转而又低头瞄向笔记本,如此往复两下,才道:“如果没算错,这……各地大大小小62个经销商,一共要追加……”

        最新一期《青旭》发行的日子,钟长林也砸下了一枚更加重量级的舆论炸弹。

        谭丰振下意识接听,嗯嗯啊啊片刻,挂了电话,又老神在在地低头在笔记本上记了几笔,看的钟长林有些抓狂。

        “可不是嘛,”老板见一时没其他客人,趴在书报亭窗口桌面上,瞄了眼姚冉漂亮的娇小脸蛋,一边道:“上午就没了,而且,你俩看报纸吧,最近几天,好几份报纸都在报道,呐,今天的《中原日报》,说是有个出版社,预付10万,要给那参商出书……”

        这话还没说完,铃声再次响起。

        今天的工作刚结束,陆小敏和姚冉就一起匆匆离开,来到医院外的机械路,第一个书报亭,直冲过去。

        两人说着,走出了谭丰振的办公室。

        刚开始,老板们都很高兴。

        没办法。

        直接就破了5万啊!

        于是,9月1日的这一天,舆论覆盖密度最大的中原省各个城市,无数的书店和报摊老板都产生了一个错觉,好像突然之间,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口头禅:

        下周开学,最近想要再睡几个懒觉,中午去找寻时,无论是街边的书报亭,还是大型的图书城,都已经售罄。

        钟长林刚要再宣布一下聚餐的事情,就见自己的秘书李晴从外面走廊进来,看到他,抬手比划了一个手势。

        钟长林听到谭丰振报出的数字,下意识咽了口唾沫。

        再次看眼前的笔记本,谭丰振也有些恍惚。

        钟长林有一种预感,只要把某个少年牢牢绑在旗下,博艺的辉煌……就像对方当初描述那样,将来,‘博艺传媒集团’……总之,一切才刚刚开始。

        想通这些,钟长林不再犹豫,对李晴道:“不给,让他那什么经理给老子滚蛋,有多远滚多远,就算他张群礼亲自过来,老子也不给了,以后都不给了!”

        PS:三更一万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