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之1995(泡沫里的咸鱼)_第88章 专题报道(1 / 2)_回档之1995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88章 专题报道(1 / 2)

第88章  专题报道

        比起拍摄时的琐碎,央视剪辑后的专题,如同一只精心制作完成后的‘香肠’,观赏性要提高许多。

        五分钟的短片,采取一种递进式的叙事节奏,开端以‘一月发表9篇文章’的媒体新闻作为切入,引出一个近期在中原省广受关注的少年作家。

        随后,央视介入采访。

        镜头中的女主持与一个少年侃侃而谈,关于写作,关于学习,关于集邮,关于书法。

        还有绕不过去的那份考试成绩。

        1022分。

        简短一段开篇,一个天才少年的形象跃然而出。

        然而,当观众以为仅止于此时,少年人出版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并且对出版社建议,向河元市进行捐赠,同时又向学校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产生了‘美丽河元’征文活动。

        叙事进行到这里,观众也明白,开始升华了。

        再想想专题的名称,‘心系家乡的少年作家’,一个少年人,自己成名了,还不忘记身边的同学们,希望通过征文活动让大家一起对文学感兴趣,一起实现进步,对于一个16岁的孩子来说,能有这样的想法,已经不错。

        有人记起了那段很有‘人文色彩’的广告语,打算找一找市场上有没有荧幕里出现过的桑河酒,亲口尝一尝。

        占线。

        不过,或许看错了呢?

        转向一旁悠哉捧着一本杂志翻阅的妻子,陶丙立不太确定地问道:“老婆,刚刚那个,是咱家暖瓷吧?”

        专题最后,是少年在写黑板报。

        镜头最后在那段写完的黑板报上的定格,也让无数人感慨万千。

        之前根本不关心电视内容的钟长林妻子见丈夫突然这么‘奇货可居’,也终于不再唠叨,还小心的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棉纺路的小院。

        整天被荣合通带来带去,连个稳定的落脚地方都没有,今天,当下,甚至又那么被送了人。

        自己成名了还不忘同学们的少年作家,发现在家乡戏剧团工作的邻居已经很久没有开工,斟酌之下,亲手策划了一场‘送戏下乡’地推活动,不仅让戏剧团重新恢复活力,还使得地方上一家默默无闻的小酒厂迅速引发关注,并且带动了更多的就业,少年作家的另外一位邻居,就因此在酒厂找到了工作。

        打听某个少年作家消息的。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当中那一段众所周知的传世经典,再一次的,不知不觉深化了某个少年的形象。

        远方人们诸多的想法,一时间还无法闯入雨幕下的中原腹地。

        还想到了自己。

        无数的观众,都在不知不觉被带入到某些情绪当中。

        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

        原来,这就是自家的‘大招’。

        许多人还想到了孟子的那句名言:

        又拨到郑春的大哥大上,还是占线。

        少年人只是少年,无法兼济天下,但能够兼顾自己的家乡,已经实在难得。

        是啊。

        “你没发现什么不妥?”

        达则兼济天下。

        还好,忍住了。

        张晓晓捧着杂志呆了好几分钟,然后就决定,放弃了,颓废了,反正是躲不开了。

        而且……

        比起其他地方的纷纷扰扰,这里如同雨幕中的一个平静角落。

        甚至还有人想要去一趟河元,亲眼看一看那座小城。

        然而,如果仅止于此,央视的专题啊,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一些?毕竟这年代,全国各地,类似的人和事,实在不少?

        然后是葛蕾蕾的大红脸,差点没忍住,把少年在期货市场上的壮举与父母分说一番,可不想他们哪怕一点点小看他。

        本来在骂着郑春那个‘信球’走了狗屎运的陶丙立看到最后荧屏里某个少年写黑板报的场景,一眼就捉到了自家女儿身影。

        不过,今天没办法,只能先去办公室。

        方薇还在慢条斯理地吃着早饭,嘴角带笑,张晓晓却觉得这间屋子自己是一分钟都不想待下去了,她要搬出去,远离方薇,远离《青旭》,远离那个可恶的什么少年作家。

        河元西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