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系统后,我有四个女儿(易楠苏伊)_第77章 第 77 章(2 / 2)_绑定系统后,我有四个女儿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77章 第 77 章(2 / 2)

陆婆子捂着胸口,脸上难掩喜色,“真的”

“对”

陆老头深深看了眼老三,“你可真能藏事啊。”

陆时夏和陈氏羡慕得不行。一百两良田啊,八百多两银子,老三可真有钱。

陆时秋嘿嘿笑,“爹,藏不露富。我这也是没办法。”

陆老头把契约还给他,“好不容易攒点钱,你这次养殖就花了几百两,要是给亏了,可就打水漂了。”

“亏就亏呗。反正我还有烧烤方子。不怕。”陆时秋不当一回事。

陆老头也是给他打个预防针,见他输得起,自己就放心了,“那行吧。就让老大帮你管。到时候你给他一成利。”

“行。”陆时秋很是大方,“如果一亩蛤蜊能产一万两千斤,一斤蛤蜊半文钱。去除成本,一亩可挣三两银子。五十顷就是一万五千两银子。我大哥分一成利,就是一千五百两银子。”

陆老头摇头失笑,“你竟想好事,还产出一万两千斤,咋可能。”

陆时秋也没跟他争辩,“我自己瞎猜的。能产出多少斤,还得靠你们努力。”

这是给他们画大饼呢。

除了陆时秋,没有人相信一次真的能产一万两千斤。

但是陆时秋一次就花掉那么多银子,他们多少对这方子有几分信心。

陆时秋也不再藏着掖着,把剩余的家底全拿出来,“爹,这五百两银子你拿着。你帮我招短工。顺便再通知咱们村,让他们帮我捞蛤蜊苗。我按斤收,一斤十文。”

陆老头接过银票,“行,这事交给我。”

陆时秋带着剩余银子去镇上购置渔网。而陆时春则上山砍树,用于打桩。

村里人听说陆家高价收蛤蜊苗,原本想进城打短工的村民全都到陆家打听情况。

得知陆老三要养蛤蜊,村民们面面相觑,“真的假的蛤蜊还能养”

“鱼虾都能养,蛤蜊有什么不能养的”

陆老头知道老三信誉不怎么好,他也不废话,直接了当开口,“现结现算。绝不拖欠。我们还招收短工,一天二十文钱,不包吃住。要报名到我四儿子那边报名。”

滩涂地养殖需翻滩改良,翻出的泥沙经过潮水多次冲洗和太阳暴晒后,整平滩面,捡除敌害生物及杂物。易受洪水冲刷和泥沙覆盖的埕地要用芒草筑堤防洪,堤宽九到十二寸,堤高出埕面6到九寸厘米,以稳定埕面,防止种苗流失。

无论是翻滩改良,还是筑堤防洪都得要需要大量短工。

百姓们见陆老头都发话了,琢磨这事可能是真的了。

有不少人就琢磨开了。陆老三虽然不靠谱,可他这些年是真的富,在县城开了海货店,一家人穿得人模狗样的。每次回来都大包小包拿东西。

既然他敢养蛤蜊,不管是真是假,他们都要跟着干。如果真能养成,他们当短工,也能把法子学会,明年他们包海滩养蛤蜊。如果不行,他们也不吃亏,工钱照样拿,还不用去县城,一举两得。

于是大家想过,全都举手,“里正,我要报名”

“到我四儿那。”陆老头指了指陆时冬。

陆时冬特地搬了张桌子在院子里,桌上放了文房四宝。村民齐齐围上去,没一会儿就围成一个圈。

整个红树村,但凡有壮劳力的人家全都出动了。

只要踏实肯干,陆老头来者不拒。

“爹,一共有五百个壮劳力报名。您问过老三了吗真的需要这么多人”

陆老头拿过名单,叹了口气,“你三哥一次就弄了五十顷地。可不就得五百个壮劳力了吗”

五百个壮劳力,每人每天二十文,一天就要十两银子。他手头的五百两银子只够请五十天的。

陆老头都替老三心慌。

偏偏陆时秋一点也不在意,“这不是头一次嘛。肯定要花钱筑堤。等明年只需要把缺口补齐就行了。”

陆老头瞪了他一眼,“除了筑堤需要这么多人手,后头还用这么多吗”

“那不用。后续只要二十个就成。负责在海边轮值,注意不能让人搞破坏,还得天天检查筑堤有没有缺口。”

陆老头松了一口气,“行,我会安排好的。你好好学习就成。”

打算好了,陆老头就在海边盖了一间砖瓦房,面积不大,也不能做饭,是给值夜的短工晚上休息用的。

五十顷滩涂筑堤只花了十天时间就弄完了。陆老头采用的是激励法。干得最好的二十人,将可以留下来做他们的长工。

壮劳力们都卯足了干,干活也相当实在。陆老头也依照约定,留下干活最实在的二十人。

筑完堤,陆家已经收获了几百斤蛤蜊苗。蛤蜊苗有大有小,投放的时间也不一样。

小苗在三四月份投放,中度大小的幼苗在十一月到春季之间,要是大苗的话就要在产卵前期。

现在正适合投放中度大小的幼苗。陆家人早已把蛤蜊苗分完类。

长工们便端着这些中度蛤蜊苗到圈起来的滩涂区投放。

陆时秋在旁边做指点,“投放幼苗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干投放和湿投放,干投放就是在潮水退却之后将幼苗均匀的投放在地面上,不能投放成一堆堆的,湿投放就是在潮水没有退的时候,在潮水流量缓慢的地方进行投放,湿投放速度相对比较慢一点但是幼苗的成活率会很高的,但是不能用小苗进行湿投放。投放的密度要注意了,不能过于稠密也不能太过于疏松,过密容易造成生长速度慢疏松会造成产量过低的,要在投放的时候注意控制。”

陆时春在旁边将他说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就在陆家男人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女人们也没闲着。

囡囡要回城,她就把自己的小秘密告诉了张氏。

“你是说母鸡吃贝壳”张氏有些不可置信,“贝壳这么硬,母鸡吃了,也没办法消化吧”

囡囡很肯定地点头,“母鸡消化的。不信我带你去瞧。”

她抱了一只母鸡到门前,那边有许多碎贝壳。母鸡低头寻找一会儿,真的在扒在那些贝壳。

两人守在门口等鸡拉屎,等张氏确认母鸡真的把贝壳消化了。

她打算把这只母鸡下的蛋收起来,跟平时下的蛋作对比,看看有什么区别。

囡囡可不知道她的心思,她得了张氏一通奖励后,就去找其他小伙伴玩了。

一连下了好几天鸡蛋,张氏发现吃贝壳和母鸡下的蛋会更坚硬一点,不会出现软壳,下的蛋也更多。

只是有一点,这些贝壳必须磨得很碎,母鸡才会吃。要是大,母鸡也不能消化。

张氏把这一发现告诉了陆婆子。

陆婆子眼睛亮得惊人,“真的那我们以后不用粮食喂了”

张氏哭笑不得,“娘,贝壳只是辅助作用。鸡只有只吃一样的。”

陆婆子笑了起来,“那也没事。咱们家贝壳又不要花钱买。”

“不用花钱买,但是得要碎碎的。”张氏把自己磨碎的贝壳拿出来给她看,“比小米还要碎。”

陆婆子咬咬牙,“没事。我们家有的是人。用锤头把贝壳砸得稀碎。再用碾子来回蔫,弄得碎碎的,喂给鸡吃。能省一大笔口粮。费点事怕啥。这事交给我了。”

第二天,陆婆子就让洪氏和陈氏负责碾贝壳。

两人都是勤快人,也没有嫌苦嫌累。听到贝壳可以喂鸡,立刻忙活开了。

两人用驴拉着碾子,一天下来,碾了一百多斤。贝壳粉跟麦麸拌在一起,鸡非常爱吃,又把其他好处也说了。

晚上吃饭时,陆婆子把这一消息告诉大伙,陆时秋想得更多一点,“娘,我觉得你们不能只想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你们得想法子把它发扬光大。”

陆婆子瞪圆眼睛,“我怎么发扬光大”

“我看娘发动全村过来磨贝壳,就说是洒在海里,给蛤蜊吃的。等你们积攒了几万斤,然后大肆收购麦麸,卖给人养鸡鸭鹅”

陆婆子有些怀疑,“有人要吗”

“怎么会没有人要你卖得比麦麸便宜不就行了。”

陆婆子摇头,“不行。贝壳不能太多,一百斤的鸡食,贝壳粉最多只能占五斤。卖便宜还不够人工费的。”

陆时秋捏着下巴想了一会儿,无奈摊手,“这么点就不值得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