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的确是正确的选择,毕竟阿额木这个不被广大汉人士大夫信服的异教徒称帝,就如董卓乱政一般,让他多乱几年,各路诸侯就没人知道朝廷是什么了。
但这也正遂了林凡的心意,元廷从宁夏回关中的话,就算成功,之后也只能从河西或宁夏回大漠,管营州已经是山高皇帝远,根本守不住。
于是,林凡便分兵两路,丁一山再次分率左锦,刘伟棠十五万大军出辽西,辽东,攻候城。菲原,洛翰录率领东瀛军走东新罗湾海岸线进入营州,再次攻海参崴。
和上次出征的布置不同的便是宋军不再选择从纳尔干登陆,也没有走海路直接登陆海参崴,这是因为如今刚是年初,营州的几个港口还没过冰期,同时也是因为占领了新罗半岛,宋军没必要再进行登陆战了。
这次攻势格外顺利,根据暗司回报的消息,元军的主力已经调走了,留守的只有乃燕以及本地藩王的部队。
这些部队大都是游牧部落,人数也有十余万,数量不少,但本质上都是草原骑兵。
在热兵器时代,纯骑兵部队在平原地形上冲火枪步兵的方阵,后果可想而知。
一些分散的部落试图抵抗,但都被毫无悬念地击溃,一转眼,丁一山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就又打到了候城。
对乃燕来说,依托浑河的候城棱堡与副城,已经是他唯一能够依靠的防御工事。
棱堡的防御工事的确不错,大炮轰击也难以奏效。
乃燕以大部队陈列于浑河东岸的副城附近驻守,一边以浑河东岸的补给维持军队,一边以浑河的棱堡为防线。
尽管在平原地区,骑兵打不过火枪兵,但依托浑河,骑兵可以依靠机动性,让宋军无法渡河。
这套防御工事着实设计得十分科学,看上去没有突破口。
如果是去年有高丽和元军主力帮助,就算是林凡亲自来,也难以找到破城之法。
但如今,元军大部队走了,高丽也没了,丁一山也不急着攻打棱堡,他只是在这里作势渡河,一边在此地驻扎,让乃燕不敢分大部队去别处。
而与此同时,洛翰录所率领的部队则再次横扫营州平原,菲原则率军进入长白山山脉地区。
此时,低矮长白山山脉间的小谷地相比于很多尚未开发,沼泽较多的多平原更适宜耕种,这一地区位于浑河以东,也是乃燕后勤的主要依托。
三个月间,这些据点被一个个拔除,营州平原也基本被宋军占领。
此时,候城便成为了一座孤城,整个营州地区,都再没谁能为候城浑河东岸的副城提供补给。
棱堡里的守军不算多,但副城中的大部队却需要粮草维持,此时,乃燕也终于明白,元军撤走后,依靠这些藩王的力量想保住营州,注定是不可能的。
于是,乃燕派使者与丁一山联系,希望投降时能保住性命。
此时,京城到锦州的这段铁路已经基本修成,借着铁路,林凡得知这个消息不过一天时间。
从请降书中,林凡看出,乃燕虽然已经承认失败,但他麾下的部队大都是匈奴人。
蒙宋积怨已久,乃燕担心投降后,会被林凡清算。
回想起来,这也是第一支向大宋请降的匈奴大部队,以前虽然也有元军投降,但那主要是被匈奴人指挥的汉军,而这些匈奴部队,大都本就是以游牧为生的。
听说乃燕的事,房芜美也赶回了宫里。
“夫君,你打算怎么处置他们?”
“怎么处置,有你在,我也不能杀了他们。”
“只是因为有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