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夫子说》注定是最火爆的,偏偏也是最不赚钱的。
夫子们齐心协力不留私心的出书,不管是为名为利,清瑶相信其他书院也能办到,但是这里边还结合了清瑶从现代那课本上学来的东西。
比如课后练习,重难点,认读认写,还有配的插图,还有学习园地。
再不济还有很多讲课办法和学习方法呢,毕竟她的学识与眼界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优势。
这样一来,其他学院的夫子能办到,也要稍逊一筹了,大部分的模仿总是不如创新的。
没有利益,不占名声。
清瑶都以为萧家那个嫡公子是不会同意的,干脆放弃或者再来说服她,但是没几日萧家就传信来说,可以,就按五十文售卖,而且目前已经开始大量印刷,不日成品便能送到赵家村。
她还纳闷了,这利益为上的世家公子竟然没雁过拔毛。
不过,只要是为学生好的事,她就真心高兴。
夫子们太给力,直接给自己开了启蒙书,这书一直能用到考过了童生,而且以后清瑶还会一本一本的往典籍里加拼音再印刷,也就代表着即使学子们超前学习也能看懂部分书。
这就赢在了起跑线上,比其他地方的学子眼界学识阅历开阔了不是一星半点,在考试的时候就有优势。
当然这只是个起点,这才是语文课程,后续还有数学启蒙,比如九九乘法表……
这些基础都夯实了之后,还要培养其他方面的人才。
当真是学无止境,知识无岸。
不管怎么用,既然做了这个决定,那就没有后退可言,要不然清瑶都对不起这些个夫子们。
时间转瞬即过,一年一度的秋闱考试开始了,原本八月便要举办,但是一直拖到了九月底,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花国的科举考试非常残酷,虽然是一年一考,但是考试非常的耗费银子精力不说,新人要与老人争名额,只要参加过一场科举考试,便算是老人了。
而老人之间还要有一场加试考试,只允许各州府的前十名参加举人考试。
所以一次性考过是最好的,吊吊车尾也算过,但是,要是一次性没过,只要有第二次,那就不存在侥幸了,前十名方可参加下次考试!
残酷无比,天资与努力再加上一点机遇,缺一不可。
而很多的前两者都有的学子偏偏就败在了一点点幸运上。
张礼礤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张家书香世家,家学渊源流长,他自己也是争气,打小三岁识字,五岁诵诗文,十来岁就能写诗了。
第一次考试,便将小三元都搂在怀中,是宿城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可是,偏偏在考举人的时候,因为分配在了最边上的位置,有一天夜里风雨交加,他抵不住严寒,便一病不起……
失利一次不打紧,以他的才学就算是加考一次也不怕什么,前十名也是不怵的,家里今年特意缝制了皮袄来应付这种突发之事。
可是他当真是差了么一点运道,今年的考官乃是来自商州的监试秦大人,此人曾卷入过一起皮袄夹带案中,被牵连到了监试一职上,所以……
他是不允许考生们带皮衣进考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