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姬冶跟李太监来得匆匆,去得匆匆。
楼淮祀摩拳擦掌,催着卫繁打流仙钗,大肆收购虫壳。卫繁拉着卫絮,姐妹二人点了人手去村落收虫子,人手不够,家中的婆子都派了出去。只是,出师不捷,话语不通。栖州城附近还好些,连猜带蒙的彼此都能听懂大概,再走远点,就是鸡同鸭讲。
那些婆子满怀壮志,抬头挺胸到村中,哗啦,被围个水泄不通。这些村落一年也见不到一个异乡人,忽得来了一个穿得体面、操着外地语的婆子,立马呼朋唤友过来看稀奇。你说的,我听不懂,我说的,你也听不懂,大家七嘴八舌唠半天,都嫌对方说得的是鸟语。
等得又比又画,一头雾水又笼烟云,以为听懂的,听岔的,还是半点没懂的,大家凑一块谁也说服不了谁,婆子被围在中间出了一身臭汗,一个头两个大。
贾先生跟着跑了几个村,老命都快去了半条,卫繁心生不忍,一把年纪了,不好再东奔西跑。
卫絮出主意道“不如在城中张布告,招募会官话又通一二土语的学子书生。”
卫繁一听有理,反正她不差钱,又道“大姐姐,都说入乡随俗,你我要不要学些栖州话。”
楼淮祀将下巴一扬,拿着下眼睑看人,趾高气扬道“还叫我们迁就他们叫他们学官家话。”
卫繁道“就怕他们不愿学。”
楼淮祀道“在府外长街空出一个院子里来作学馆,招募来的学子书生分几个来当老师,月俸三两银。愿来学的学生不要学资,还供茶饭,小有所成能说得家常用话,便能一份短工,日俸三十文。”
卫絮两眼一亮,笑道“这是好事,勉强也算得开民智。”
卫繁吹捧“夫君想得最周到了。”
原本只想要劳力的楼淮祀半点不心虚地接下了夸赞。
这种学馆要的先生又不需多大的学问,打油诗不会一首都不要紧,只要识得字,土语也不必说得如何尽善尽美,彼此能通,无误就好。
布告一张出去,立时来了好些半桶水的书生学子,这些人考科举够呛,纯浪费路资,去私塾教书也是误人子弟,平日也就只能靠着替人写写书信糊糊口,半饥半饱面黄肌瘦。
在这半拉调子的学馆当个不像不样的先生一月能得三两银,这与天上掉馅饼无异,十几个书生连斯文都顾不上了,差点没大打出手。
俞子离还饶有兴致的写了个门匾赠与楼淮祀“知半学馆”。楼淮祀也不介意其中的讥笑,叫人刻了匾牌,挂在门楣上,还叫来舞狮,敲锣的呛呛一通热闹。
府外长街自被楼淮祀买下后,日夜有人巡逻,栖州民好奇得要死,碍于巡街的太凶了不敢过来。这次借着半知学馆的东风,还是府外长街头次任由栖州民进出。
真是一街之隔两样天地。
栖州长街矮屋夯土道,臭气熏天排水沟,烂菜叶子臭咸鱼。再看府外长街,墙白瓦黑,虽然也是夯土道,却夯得又紧又实,道边排水沟又且宽,还种了草木。
无从比较,无有嫉妒。看了这两条街的云泥之别,不少栖州民吃惊之余还生了怨怼之心。贾先生见势不妙,特地找了牛叔,府外长街需多加人手日夜巡逻,谨防恶民偷盗。果然当夜就有贼人拿绳索攀上屋顶,试图盗窃纵火。牛叔早有防备,拿下后尽数投入了栖州大牢。
楼淮祀手黑心狠,遣了差役顺着栖州主街敲着锣宣告罪行,将几个贼犯拉到栖州主街,当众摁倒在刑凳上笞打三十板,半死后拖回牢中,养几日后打算拉去清水沟。
姬冶那边赶紧赶慢回到禹京,带着俞子离的水利图造图,还有楼淮祀的大白话奏折。
不过
姬冶瞪着缩头缩脑恨不得缩成寸高,藏在兜中的卫放。
“我与李阿公有要事,这才匆匆回禹京,你又为什么回去”
卫放无辜地眨了眨眼,小心地躲在李太监背后,娇里娇气道“我回禹京给家里道平安,大姐姐和妹妹在栖州万事安好,祖父祖母阿爹阿娘大可放心。”
姬冶皱眉“区区小事,哪用得你跋山涉水亲自递信”
卫放吭吭哧哧道“外人报的信哪里有自家人报的信,让人安心嘛。”以拿衣袖擦擦眼角,“再说,我想念阿爹阿娘了。三皇子放心,看了阿爹阿娘后,我还是会去栖州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