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持节,缓缓走入议政殿上。
为首的,依旧是那丞相杜如,以及左右中书舍人,各部尚书、侍郎等。
群臣见过允文帝陛下,摄政王后,又转头看向摄政王妃季梦幽。众臣还在回想,明明之前,摄政王妃季梦幽是她亲口说的,等到处理结束鲁州洪灾的事情,便不再上殿。怎么,这才过了几日,就又来到了议政殿上。难不成,这是要做垂帘听政的太后?只是,允文帝陛下,又不是这位摄政王妃亲儿,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她凭何那么做?
本来众臣都在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行礼问安。还是杜如明白事理,纵使摄政王妃依照她的诺言,不该出现在这议政殿上,杜如还是拱手持节行礼问安。这是他的规矩,按照规矩,他身为臣子,而季梦幽身为摄政王妃,于情于理他都应该要朝着季梦幽行礼。众臣见状,看丞相杜如都行礼问安了,也纷纷持节问安。这一来二去,倒是免了这议政殿上本该出现的一场纠纷。
如果刚刚,杜如没有按照规矩,给季梦幽行礼问安的话。那么,别人不知道会如何,但是季梦幽已经预料到了,谢一燃会朝着众臣破口大骂。别的事情,到谢一燃那里,他还能够存有自己的理智。可是一旦事情,是与季梦幽她相关的,那么谢一燃一定没有任何理智,根本不可能冷静的去做任何事情。或许,这便是所谓的在意的越多,也越复杂。
好在,杜如带着众臣行礼,按照规矩来,也没有任何的区别对待。这一点,谢一燃也挑不出来什么毛病。他摆了摆手,让元禄继续按照以前的顺序,一点点的进行着。元禄清清嗓子,朝着殿内众臣高呼:“有本启奏!”
杜如听罢,立刻持节上前一步。他没有问关于昨夜皇城下钥的事情,而是当头一棒,去问季梦幽为何不遵守诺言。他上前,一字一句说的清清楚楚:“摄政王妃,老臣斗胆问上一句,数日前,是谁在这议政殿的殿内说的,自己在处理完关于鲁州洪灾的事情,便不再踏足这议政殿上,不再参与朝议。怎么,刚刚说出口的诺言,仅仅过了几日,便可以不遵守了吗?王妃娘娘,老臣请您给老臣一个解释,给众臣一个解释。”
季梦幽早就知道,众臣一定会质问自己,一定会与她周旋好久,关于自己之前的诺言。只不过,季梦幽她没有想到,走上这议政殿,那群大臣不关心当下最要紧的事情,却先关注了自己的诺言。好似自己是否遵守诺言,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大恶极的事情,好像自己遵不遵守诺言,对于他们而言,比这天下百姓的事情,更为重要。
如果光是前面,她不遵守诺言,却是有错。可是季梦幽此时此刻,光是想想之前的事情,又想着那群天下的百姓。他们也有许多事情,鲁州的洪灾,说到底还没有解决完毕。还有江南的地震,陇西的平叛,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情,甚至那天下经济的颓势,竟然没有一个人关心。那群拿着高官俸禄的大臣,包括几朝元老的丞相杜如在内,他们不关心天下家国,却只关心一个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
想到这里,季梦幽即便是想不生气,也不得不生气了。她朝着谢一燃看了一眼,而后又转头看着面前那群文武大臣们,朝着他们大声的言辞严肃说道:“诸位大臣,这天下事情繁多,前有江南地震的事情没有处理结束,后有鲁州疫情的事情,再之后还有那日王爷以调兵总勘合令下的讨伐陇西的事情,怎么,诸位大臣不在乎天下百姓,反倒是一直揪着我的事情不放呢?”
季梦幽这短短几句话,却叫那群文武大臣,一个个的都哑口无言。季梦幽见此情景,朝着那群文武大臣又说道:“我知道,我确实曾经答应过,等到鲁州洪灾的事情处理结束之后,便不再上议政殿上,不参与朝议。可是,如果事情紧急,我便不能够舍弃掉从前的诺言吗?你们又是如何知道,我来这里,我站在这里,不是为了那些更重要的事情?”
谢一燃微微一笑,打心底里佩服起来。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情,自己怎么觉得那是自己的事情。他盯着自己身前的季梦幽,这一次是打心底里觉得季梦幽做得好。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该去据理力争的时候,就应该这样,同那群人说着自己心里的感觉。无论如何,都得如此这么形容着。
季梦幽看着众臣,迟迟没有回话。便知道,那群拿着朝廷俸禄的文武大臣们,自己都没有脸面再去说什么。这样也好,之后就不会再有什么大臣,拿着自己那诺言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说来说去了。说一回还好,若是之后,季梦幽来议政殿上,次次都要说,喋喋不休的说,她也觉得烦闷。这样处理了之后,一切都好。
见状,谢一燃给元禄使了个眼神,让他继续。元禄再一次迅速的心领神会,走到前面去,朝着众臣高呼:“此事之后再议,众臣还有何本,迅速启奏!”
杜如知道,一直揪着季梦幽的事情,没有任何意义。于是,他再次持节上前,朝着殿上的谢一燃和季梦幽,还有允文帝陛下说道:“陛下,王爷,老臣还有事启奏。有道是,祖制规矩在这,皇城的下钥时间,从古至今,一直是固定的。怎么,怎么昨夜,允文帝陛下要传旨意,延迟了皇城前门下钥的时间?这是否与祖制相悖?还请允文帝陛下,摄政王,摄政王妃给众臣交代!”
允文帝陛下坐在上边,几个内监围着他,一脸的不知所措。昨日那道旨意,是淑嫔假意发下去的,允文帝陛下自然不清楚,不知道。
谢一燃明白,该来的终究会来。他问杜如:“丞相今日,为何只挑着我们的错处?关于天下百姓的事情,是一件事情,也不上奏?”
这叫祸水东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