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中宫。
秦落衡并未就睡。
他去到书房,继续想解决之策。
固然蒯彻给他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但并不完全,如果他不出手干预,恐怕领将会跟历史上一般,对于任嚣和赵佗,秦落衡并不是十分信服。
而且。
他想做一个尝试。
然而他跟任嚣和赵佗都不熟,所以有些事并不好商量,因而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不节外生枝,他便有了换将的想法。
上位者提出问题。
下位者解决问题。
朝堂上,他是下位者,自然要自己找到解决之策,他在脑海中将合适将领人选想了想,最终确定了一个人。
想罢。
秦落衡满意的点点头。
而后他翻开一份空白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些想法。
自古以来,军队对将士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耳只听金鼓,眼只看旗帜’,但这个要求,在天下一统之后就应该有所改变。
至少军队当有统一的思想。
但想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尤其是想要统一成千上万的士卒,让所有人形成一个共识,这更是难上加难。
这无疑将是另一场重大改革!
其推进阻力之大,触及利益之深,影响范围之广,几乎不用多想便能有所察觉。
纵然如此。
秦落衡却坚持想去尝试。
唯如此,才能避免,日后军队失控。
不过。
秦落衡也知道。
此事断不能操之过急。
一旦操作过烈,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会让不少将领生出反感,毕竟这种举动,无疑是在跟将领夺权。
秦落衡目光微阖。
却也是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想借着这次推行‘大一统’,在军中进行一次大胆尝试,在不触及将领底线的情况下,加强军队士卒的思想建设,从而维护军队高度的集中统一。
他在竹简上写了一些。
细看了一番,满意的点点头,而后扔到了火炉中。
随后起身回了寝宫。
夜已深。
......
并没几日。
越人袭杀扰边之事,便已传的满城皆知。
朝中上下一片震怒。
翌日。
议政之后,便有朝臣提到此事,自此,朝堂众官员义愤填膺,纷纷叫嚣出兵夷灭越人。
嬴政高坐其上。
他漠然的扫过百官。
额首道:
“越人猖獗,屡屡犯边,究其根本,在于楚领南海时,始终未能让南海融入华夏,自此留下了动乱之源,而今天下一统,南海自然理应归复大秦,诸卿对此有何想法?”
“臣杨端和有奏。”杨端和昂然站起,陈词激昂道:“陛下扫灭六国,威加海内,然南海宵小不识天数,不仅不主动来投,反倒屡屡扰边,袭杀秦人,而今更是屡禁不止,臣认为当出兵讨伐。”
“使南海永固于华夏!”
话语落下。
四周便有官员附议。
一时间。
出兵讨伐的声音甚嚣尘上。
“诸卿即都认为当出兵讨伐,那对讨伐岭南越人,诸卿又有何高看和良策?对于领将又有何建议?”嬴政淡淡道。
一言落下,举殿肃静。
在稍显沉寂之后,任嚣主动请缨道:“臣,任嚣愿替陛下扫平南海,让南海永归华夏。”
随即。
四周又传出阵阵请战声。
“臣,羌瘣请战!”
“臣,赵佗请战!”
“臣,李信请战!”
“......”
就在百官热情请缨时,秦落衡却是悄然起身,高声道:“儿臣嬴斯年有奏。”
一语落下,四周侧目。
“讲!”嬴政道。
“儿臣遵令。”秦落衡躬身一礼,看向了一旁请缨百官,开口问道:“诸将战意高涨,军心可用,小子认为大军若是再次讨逆,定然能一战功成,然小子近日对南海也有所了解,南海游离华夏日久,风习跟华夏迥异。”
“以大秦之雄风,毋须两年,南海大局必当郎廓清。”
“然天下九州,情势风习各异,实难为一统之治,天下眼下虽名副一统,实则依旧是混乱散漫,民众之间,隔阂如山,长此以往,这大一统之治恐只会付诸于言表。”
“诸位将军都为大秦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