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王朝(仙野留踪)_第十二章 潭州过客(1 / 2)_夕阳王朝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十二章 潭州过客(1 / 2)

夕阳王朝 仙野留踪 4865 字 2022-07-03

荆湖安抚制置大使孟珙病重,孟珙自知天命不长,担心死后庭芝无人提携,想在朝中为其寻一人作靠山,便想到了贾贵妃的弟弟贾似道,此人为人谦恭,正任职荆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颇受理宗重视。孟珙便上本推荐贾似道出任户部侍郎,得到理宗采纳;孟珙又写信给贾似道,托其以后照顾庭芝,贾似道欣然应允。

不久孟珙病死,理宗念其功大,追赠太师,命灵柩回京厚葬。庭芝请命亲赴江陵,为其扶灵回京,贾似道奉旨接灵,灵柩从江陵水路乘船而下。庭芝感念孟珙大恩,向理宗奏请为孟珙守孝一年,理宗准其辞去官职,为孟珙守孝。

蒙古闻知孟珙病逝,趁机进攻荆湖北路和京西南路,一时间,两地战火纷起,朝廷急调江万载和张世杰抗敌,又将吕文德调往荆湖。

继先和莲心乘船行至芜湖,遇到运送孟珙灵柩的船只,便请求前去拜祭,贾似道听说继先来拜,亲自出来迎接,庭芝更是喜出望外。贾似道不过三十多岁,眉眼精明,面色却很谦和。

继先登上官船,庭芝急上前问候:“二弟从哪里来?”继先道:“我在建康府收到余玠大哥来信,邀我去重庆,不想却路遇你们,听闻孟老将军病逝,特来拜祭。”又向贾似道问候,“见过贾大人!孟老将军之去,犹如大宋顿失一柱,令人惋惜。”

庭芝面色哀戚,“老将军重病已久,天不假年,我等也无可奈何。”

贾似道道:“老将力撑大宋半壁江山,大厦忽倾,何人可代之?似道情愿折寿给老将军几年。”

庭芝领继先到孟珙灵前祭拜,贾似道掩面泣道:“庭芝啊!咱们都是老将军一手提携的,老将军不在了,以后更要相互照应,共为朝廷尽力,这样才不负老将军之恩。”

庭芝道:“贾大人所言正是庭芝所想。”又问继先:“你们不是在邓州吗?”

继先道:“说来话长,我上也是刚离开邓州不就。”

贾似道道:“继先兄弟年轻有为,不向朝廷求取功名岂不可惜?”

继先道:“我闲散久了,无意政事,即使舔居官职也是尸位素餐。”

庭芝嘱咐道:“此去重庆要好好帮助余将军,他在西川的担子可不轻呀!蒙古又进犯荆湖,夔州已经陷落,只怕水路入川行不通了;你可以从鄂州沿湘水转道潭州,然后从乾州北上,这样比较安全,就是路途遥远了些。”

继先道:“那倒无妨,毕竟安全要紧。”

庭芝道:“此去重庆路途遥远!你们赶紧上路吧,况且官船不能在江上停留过久,我们还需回京。”

继先向庭芝和贾似道作别,向鄂州前去。

继先到达鄂州后,换船前往潭州,潭州是荆湖南路的治所,又是五代时楚国国都,教育十分兴盛,在北宋时形成了潭州州学、湘西书院和岳麓书院三位一体的潭州三学;三学曾一度毁于兵乱,理宗大兴理学时又重新恢复三学。

继先和莲心刚到潭州城外,只见一队兵马浩荡出城,领头的将军少年书生模样,但却高大威武,继先和莲心闪到一旁给他们让路。继先正观察着那将军,猜测发生何事,却听见远远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声音由远及近,乃是几骑正向此飞奔;马蹄踏飞的尘土犹如龙滚江海,等到与将军相会时,一把勒住缰绳,稳稳停住。定眼一看,乃是五匹纯白色骏马,马上五人共是四位青年和一位姑娘,五人长袍飘然,腰上各悬一把长剑。但见一人手握画扇,面如刀削;一人腰插长萧,成熟稳重;一人手持书本,玉面涵情;一人赤手空拳,目光深邃;那姑娘背插一把竹签,面若三春海棠。五人一抬腿,犹如清风吹落花般飘下马。

五人上前对将军抱拳问礼,手握画扇的青年道:“李大人,你这是要去哪里?”

将军道:“解救鄂州,不知五位大侠到此何干?”

赤手空拳的道:“特来向你报信,李大人不可去鄂州。”

将军也下了马,疑惑道:“却是为何,本将听说蒙古趁孟珙将军去世发兵攻打荆湖,现在鄂州已经被围,所以向太守请命,领兵前去解围。”

腰插长萧的道:“鄂州根本就没有被围,是夔州被围,现在夔州已经落落,你听何人所说鄂州被围?”

将军满脸诧异,“什么?这等大事还会有错?是杨太守亲自告诉我的。”

手持书本的道:“杨凌艰险无比,他是丁大全十足的走狗,他在潭州的所作所为你又不是不知道,怎么会相信他的话?我五人刚从鄂州赶回来,就是怕你被人算计了。”

那姑娘道:“李将军,你刚正不阿,而惯杨凌昏庸奸诈,你处处与他作对,他早就恨你入骨,只是找不到机会除掉你,现在正好骗你带兵去鄂州。你想想,你只是小小的湘潭知县,杨凌明知你不能领兵,却还是暗通潭州通判给你兵权;且鄂州守备范文虎是贾似道的亲信,别看贾似道平日默不作声,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到鄂州后,范文虎定会以外兵扰城的罪名将你拿下,如此,不费吹灰之力就除掉了你。”

将军惊惑道:“当真如此?杨凌堂堂一州太守,会做出这样的下作事?”

继先听了半天,听出一点头绪,知道那将军也是一位正直之士,便走过来道:“这位将军,五位侠士说的没错,我刚从鄂州过来,鄂州的确没有蒙古军,是夔州被攻陷了。”

五个白衣侠士一见继先,有点奇异,将军也疑惑道:“你是何人,怎么知道夔州被攻陷的消息?”

继先向将军和五侠施个礼,“我乃李继先,正奉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之请前往重庆,本欲从水路前往,后来途中遇到大哥李庭芝。他从江陵接孟老将军的灵柩回京,据他说,夔州已被攻破,这才让我转道潭州的。”

将军忙问:“你是李继先?”便仔细打量,惊喜道:“对!你就是李大人,我还见过你一面呢,只是你突然出现在这里,不敢相认了。”

继先感到不可思议,“你见过我?什么时候?”

将军赶紧向继先施礼,“李大人,几年前你任泉州市舶司使时曾到南安巡查过,当时我还是南安司户,因职位低下,没能单独拜会,只得远远地看你一眼,后来我调到祁阳,前年又转到这里。”

继先惊喜道:“对!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十九岁中进士的李芾,当时我是说要见见你的,后来公务一多就耽搁了,我现在已经辞去官职了。”

李芾道:“对!我正是李芾,辞去也好,你的事我多少耳闻一些,省得受那些小人的气。”

李芾向继先引荐道:“来!李大人,哦不!应该叫继先大哥了,继先大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五位侠士,他们都是荆湖一带大名鼎鼎的英雄,人称潇湘剑客。”

手握画扇的道:“岂敢担此谬赞!”

继先笑道:“兄台怎么称呼?”

那人展开画扇摇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在下潇水剑凌云霄。”

腰插长萧的道:“月冷萧寒醉千杯,一声桔梗泪轻垂。痴心自古情为种,不尽愁肠爱相随。在下澧水剑简相伯。”

那姑娘施礼道:“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在下湘水剑贺秋雁。”

手持书本的盯着继先细思寻,微微笑道:“平生只问诗书事,文章里面觅知音。在下资水剑南宫逸,我观继先兄弟也是极爱诗书的。”

赤手空拳的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在下沅水剑郑鸿飞。”

继先奇喜,问南宫逸:“南宫兄如何知道我爱诗书?”

南宫逸笑道:“常读诗书气自华,继先兄弟一身儒雅飘逸,又不失放荡潇洒之气,定是喜爱诗书之人。”

继先喜道:“南宫兄慧眼灵通,继先佩服,想来你定是极通诗文的。”

李芾道:“继先大哥不知,他们五人不仅武功非凡,而且才华冠世,这位凌云霄大侠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简相伯大侠吹得一手好曲,贺秋雁女侠最善使用飞签,郑鸿飞大侠熟读兵法,这位南宫逸大侠是一个十足的东坡在世。”

南宫逸摇手笑道:“纵然我再狂妄,又岂敢称东坡在世?实在是过誉了!”

继先笑道:“今日有缘得见五位,真是幸事。”

继先回头示意让莲心过来,“这是我义姐钟莲心。”

莲心从没在这么多人面前抛头露面过,一时间感到很紧张,低头向众人行礼,“见过各位英雄!”

李芾见莲心出众不俗,春色可人,怦然心动,便回道:“莲心姑娘好!”

莲心微微抬头,这一抬头,让李芾一下子愣住了,李芾见莲心双腮玉润,眉目淡雅,风姿绰约,觉得此般女子实在不多,故而惊叹,然后由惊而喜,转喜为慕,因慕而卑,变卑为怯,竟看着莲心发愣了。忽道:“李大哥,多谢你们!要不是你和凌大侠他们相阻,恐怕就上奸人的当了。”

凌云霄道:“你快回城吧,就说刚出城便听说鄂州兵已经退了,杨凌应该不敢过于为难你,我五人就不进城了,事情已经办完,就此告辞。”

李芾拦住道:“你们也不到城中喝杯茶再走,让我很过意不去。”

南宫逸道:“我们之间就不用说这些客套话了,喝茶机会多的是,你的茶可没有南仙子的茶好喝。”

李芾笑道:“哦!原来如此,你们是要去君山岛啊,总是听你们说君山鹤翁千士隐和御茶仙子南瑶兰的事,等我有空也去君山岛向他们讨一杯君山银针。”

南宫逸笑道:“好!我让他们给你准备着。”然后对继先道:“继先兄弟,若是有空,以后定当与你好好论论诗文。”

继先道:“定当奉陪!五位侠士一路好走!”

于是潇湘剑客骑上马掉头奔走,不一会就消失在飞尘中,李芾同继先和莲心一块进了城。

三人进城后,李芾把兵马还给了杨凌,杨凌恨此计未能除掉李芾,但却也不能强下手,只有再等时机。李芾来潭州时预计一月方能回湘潭,便安排好司曹暂代知县之职,现在已无兵事,得了许多空闲,正可以在潭州稍住几日。

李芾和继先不便住官邸,便找了家客栈安排下榻。三人要了两间房,李芾和继先住一间。莲心回房整理东西,李芾想去帮她,莲心辞让。李芾道:“姑娘路途,我去给你倒盆水洗洗脸吧。”

莲心急忙止住:“李大人不用,让小二送来就行了。”

李芾笑道:“无妨!反正我也没事。”莲心想叫住他,但他已跑下楼了。

继先走进来,问莲心道:“李芾兄弟干嘛去,慌慌张张的?”

莲心摇摇头:“他非要去打水,我说不用,却拦不住他。”

一会儿,李芾端水上来,敲了下莲心的房门,继先出来开门接过水,“有小二在,怎么烦劳你做这些事?”

李芾笑道:“这有什么,举手之劳而已。”

吃饭时,李芾叫了一大桌菜,继先再三辞说吃不了,耐不住李芾非要点,便顺了他。李芾夹了一块东安子鸡给莲心,“莲心姑娘,你尝尝,这东安子鸡是潭州很有名的一道菜。”

莲心不喜欢陌生人夹菜,继先见莲心不吃,便道:“莲心姐姐尝尝,确实很好吃。”莲心勉强夹起吃了。

饭后,李芾欲邀继先和莲心到岳麓书院一游,道:“李大哥,潭州以三学闻名,岳麓书院是文学胜地,若不去看看,岂不枉来潭州一趟?”

继先道:“好,早就听说过岳麓书院大名,咱们这就去。”

书院位于岳麓山东面脚下,面朝湘江,乃太祖时期朱洞创立。三人来到书院门口,继先见书院院落古朴,碧瓦染苔,宁静无尘,便感叹不已,“好一个岳麓书院,真不愧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李芾道:“我认识这里的山长王镶,他是张栻弟子胡大时的门生。”

三人正要进山门,里面走出一位身穿黑色长袍的中年人,李芾连忙向继先介绍:“这就是书院山长王镶。”

三人一起向王镶见礼,“夫子好!”

王镶笑道:“李大人今日怎么有空到书院来了?”

李芾道:“我到潭州办点公事,顺便过来拜访一下夫子,这两位是我的朋友李继先和钟莲心。”

王镶看了看继先和莲心道:“幸会幸会!请进!”三人边说边走,李芾问道:“今日书院怎么这么安静?”

王镶道:“今日书院不讲习,学生们都各自回去看书了。”

继先略感失望道:“看来今天来得不巧,听不到夫子的高论了。”

王镶谦道:“老朽能有什么高论,不过是传达先师的教诲罢了,书院里还有十几个学生,若三位有兴致,我把他们把都召集过来,大家一起聊聊。”

李芾高兴道:“好!那就麻烦夫子把学生们都召集到讲堂,我们也好领略一下学生们的文采。”

于是王镶领着他们来到讲堂,敲响铃声,很快便有十几位书生相继赶来。众人进堂坐下,王镶对学生们道:“今日掌教不开讲,但有三位贵客到访,想让大家与他们随便聊聊,也不失书院的待客之道。”

学生纷纷点头。这时,里面站起一位学生,向李芾三人问礼,“三位贵客驾临书院,不知想听什么?是学问之道、修身之道还是天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