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下属的一个国企要造一条重吊船,那个五千吨的大吊上要安装一套主动波浪补偿系统,技术十分先进,全球有资格的供应商不超过五家。
国内海工圈子里的大型企业每年都要向国家申请来年的预算。在申请预算时要同时上交一份相关船只或者设备的可行性报告,该可行性报告需要包含一份技术规格书。也就是说,一个设备的购买,不计算考虑购买它的时间在内,从落到实处开始,至少要在一年之前。
秦月通过自己的销售网络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通知了荷兰方。这个订单数额不仅巨大,而且因为项目的技术难度,一旦做成了,就可以让hdm在国内的海工界内都有一个非常漂亮业绩。以往,人们提起hdm想到的都是挖泥船,如果这个订单成了,海工设备的名声就打响了。
因此ray带着自己的技术人员开始了从设计到采购的全面调查。方案有两个:一个是将设备放在欧洲生产然后出口到中国;另一个则是核心设备在欧洲生产,钢结构部分的建造放在国内,然后在国内进行组装和调试。ray从秦月前一段时间建立起来的国内供应商名录中删选出来一批潜在的供应商让秦月进行进一步的考察,还有一些供应商是新加进去的,秦月也是第一次去。因为hdm的核心供应商也将成为客户考察的内容之一。于是秦月开始了新一轮的出差,这一次她一个人上路。
秦月拿着手上的供应商清单,在机场最后一遍过着要考察的内容:对方的业绩表,设计能力,产能,生产设备,资金状况等。比起上一次走马观花的参观,这一次需要了解的内容可能涉及到对方不愿意透漏或者不会给出真实答案的领域。因此,如何收集足够信息才能判断出对方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己方交给对方的设备,的确是一个挑战。好在,秦月在工作方式上已经西化,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前,她已经将各个供应商需要设计生产的设备要求和询价发给了对方,并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对方做好准备商谈,才将所有的会谈安排在了两周之内。
供应商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大都在长江三角洲一带,只不过有几家供应商稍微远一些。秦月计划由远及近地走访。
第一家企业是一家大型的国企。秦月也不是没见过大型国企的气派,可还是被震撼到了。无论是从生产场地的面积还是从对方的产能来看都是得天独厚的。可秦月注意到,对方似乎产能过剩,订单不足。
秦月参观完对方厂房之后,坐下来和对方的技术人员讨论她提前提出的技术要求。对方以前没做过他们所要求的型号,因此游移不定。因为他们习惯了大批量生产,即使是定制,也很少只造一台设备就算了。他们每次投产一个设备都需要建模,不只是在电脑上建模,还要试造,所以成本很高。因此,他们虽然看重这个大订单,却又不愿意这个冒险。但另一方面,这家国企的信誉良好,财力雄厚,对hdm而言,一旦与对方签订合同,就不存在对方弃单的可能,所以也不是全无优点。秦月一边写着喜忧参半的visiti,一边叹气。第二天,第二站,一家民企。
这家民企前身也是一家国企,在国企改制的时候,私有化到了当今老板他爹(原厂长)的手里。秦月看着这个地处偏僻,用农民工做工人的企业,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这家企业应该是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装修了,所有的生产厂房都灰扑扑的。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厂子,每年的产值却有五千万之多。他们父子俩在原来产品的基础之上,自行开发了相关配套产品,形成了一站式服务。而且,在他们同样不起眼的实验室里,摆放着的是行业内最先进的测试设备。秦月期望他们提供的是气瓶,这样的小设备,能做到那样的年产值也真是不错的。
第三站……
两周下来,秦月将她从十几家供应商那里收集到的资料写成了长长的visiti发给ray。这一趟下来,她不再是跟在别人后面,可以开小差打酱油的龙套,而是需要面对厂家高层,销售和技术人员不断提问的光杆司令。她还需要带回来大量的照片和电子版的相关信息。
秦月注意到,很多的生产厂家都在扎堆,比如她就曾经在宁波一座城市里参观了三家有相当规模的液压缸生产厂家。
她走访的这些企业,有国企,有民企,有私企,有外企,也有合资公司。但后两个大多还是集中在上海、杭州和苏州一带。秦月走完这一趟不得不承认,国内的厂家在创新能力和胆量上的确与国外有不小的差距。他们对自己的技术创新缺乏应有的投入。他们中间除了外企和合资公司之外,大多都在跟随、模仿西方的设备,这一点让秦月感到十分地悲哀。她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只是一个给西方人生产钢结构的基地。其实当代的海工人从教育到见识已经完全可以做出很多的创新来。
不过大环境的确是没有起到鼓励的作用。每个大型设备,客户都要求供应商以前必须建造过,即使是新的设备,也要有相应的业绩表,这一点无可厚非。可随着海上施工领域越来越向深海区发展,相应的设备也越来越需要创新。如此一来,得到可以应用自己独创设备机会的永远都是外国供应商。当然,这也不能否认,国内大多数的生产厂家在设计和生产的精准度上的确有很大可以提高的空间。海工船只对船上设备的重量要求非常高,在完成其功用的前提之下,越轻越好。很多时候,国内设备在设计的时候,为了安全起见,将冗余额度放大很多,最后导致设备的重量有的时候是相同国外设备的两倍。这些事情秦月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是打心底里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人越和外国人打交道,就越容易意识到自己是个中国人。国家如果不强大,国民就没有什么尊严。强大,在秦月的理解上,就她所在的行业而言,是先进的科技和先进的意识。
果不其然,在秦月提交了拜访报告和会议纪要之后,ray决定这个设备要在国外造。他通知秦月尽快到荷兰接受培训,认识客户并考察供应商。
于是,刚回到上海不久的秦月重新收拾行李,登上了去荷兰的飞机。这一次,按照ray的工作安排,她要一口气在荷兰住上四十天。
这是她第二次去荷兰,上一次带着三个不说英语的男人去荷兰的日子仍历历在目,现如今,她却一个人上路,以全新的身份,认识新同事,熟悉母公司的工作流程,跟ray一起拜访客户,考察供应商,还要在荷兰独居一段日子。
出发前,秦月已经拜托ray在他家附近找一个民居帮她租下来,方便她上班蹭车。ray告诉她房子已经找好,是一栋独门独院的三居室平房,离他家骑自行车二十分钟,他会借一辆自行车给她。
一回生二回熟,这次秦月在路上好吃好睡,一点儿都不忐忑,过海关的时候还和booth里面的帅哥聊了两句。ray过来接她,一路把她送到住处,安顿下来才走。
秦月见到自己小院子的时候,一眼就喜欢上了它。上次来荷兰的时候,她就觉得荷兰是中国古代文人所理想的居住地,因为在这里大自然和人类文明和谐地融为一体。在这里,一个人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又无需远离现代化给人提供的一切生活便利。
水泥地板,进屋时没了需要换鞋的必要。只有去洗澡和睡觉时才需要换上拖鞋。
屋子里的家具十分简洁,没有过多的隔断,房子内部空间感十足。进门是客厅兼餐厅,料理台就在转角处。
秦月进了房子之后,先没急着整理行李,而是去厨房翻了一下,锅碗瓢盆刀叉齐全,却没有柴米油盐。秦月拉着ray去了趟附近的超市。好在超市并不远,走路十分钟就到了。周五的傍晚,超市里人很多,秦月盘算着自己将来一周的菜谱,迅速地抓了面包,鸡蛋,土豆,西红柿,挂面,蔬菜,水果,酸奶,盐和橄榄油扔进了购物车。面包是切片的,土豆是削好了皮袋装的小土豆,西红柿连着藤蔓非常新鲜,挂面是个挑战,他们这里普通的超市只能买到类似于方便面的挂面,国内的方便面得去中国城才能买到;蔬菜,秦月也买的是切洗好了密封的,这种蔬菜当地人加上调料直接用来拌沙拉,秦月打算把它丢进面条里增加纤维的摄入。
除此之外,秦月还买了纸抽、厕纸、洗衣液、塑料拖鞋等必需品。反正超市很近,如果缺什么,可以随时再回超市补货。
ray约好秦月第二天到他家做客,秦月收拾好了行李,洗了个热水澡,查收邮件后,拿出手机来看小说,逼着自己迎合荷兰当地时间入睡,以便尽快地调整好时差。她晚上只打算吃点儿水果,在长途飞行前后几天减少饮食也便于身体适应新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