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大团团)_第一百一章(1 / 2)_[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一百一章(1 / 2)

康熙示意盛京将军稍安勿躁,转而问起胤礽:“保成为何极力主战?”

“汗阿玛,现在的时机,正是内忧外患初步解决,而更大的外患没有酝酿出来的时机,”胤礽说道:“如果在最近几年没能将沙皇俄国与大清的边境问题解决,那么恐怕到了之后的几年,大清恐怕会面临两面交战的危险。”

“儿臣在听政时,不断听见有臣子上奏,噶尔丹汗国在西域正在飞快成长起来,又听闻臣子上奏,台湾郑氏不行了,收复台湾将水到渠成,所以儿臣才主战。”

胤礽条理清晰,说起这些事的时候,都不用小美提醒。这些知识一旦接触了,就成为了他印刻在脑海中的记忆,他可以掌握住他们,理解他们,并且逐渐形成自己权衡利弊得失的道。

参政至今不过数月光景,胤礽已经从最初的懵懂,每每说歪嘴,成长到了可以面不改色畅谈国事,而处处都说道康熙心坎上的地步。

帝王欣慰于继承人的成长,为自己能够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太子而感到骄傲。

索额图尽管面上不显露,心里已经乐开了花:太子殿下优秀夺目,任何人都不能越过太子去,皇上越是满意太子,越是在太子殿下身上花心血去培养,太子殿下的地位就越稳固。

而大阿哥胤禔,比起出头的胤礽,则更加内敛,这根本就不像是大阿哥的风格,难道是因为肚中墨水不足,没有自信吗?

纳兰明珠希望胤禔也能够出个头,在商谈国家大事的时候说些话参与进来。

他注定是失望了,胤禔有自知之明,这时候去尽力表现,肚子墨水不够只会闹了笑话,比起畅畅而谈的胤礽,他所掌握的政务与外界信息太少,他也宁愿更稳重一些,并且还附和了胤礽的话。

康熙道:“太子之言,说到朕心上了。”

他立即下令:“不再耽搁了,今日就启程,去往乌喇鸡陵。”

乌喇鸡陵就是大清最大的造船厂了,那儿有战舰,有运粮船,而在前几年,康熙发布调令,派遣宁古塔将军转移到乌喇鸡陵去依水而居,训练兵卒。

众人再商议了一番如何迎战沙皇俄国,并就各地传来的国内政务处理了一些,康熙这才说道:“昨夜太子砌的水泥坡应当已经凝实,想必众卿对那水泥究竟能不能作为铺路的新手段很好奇,朕这就带领众臣,前去行宫入门处查看。”

臣子们进来找康熙,本就需要经过行宫那处,大伙儿基本都瞧见那丑兮兮的“招财进宝!宝”了,听闻帝王所说,几番欲言又止。

盛京将军笑了起来:“没想到皇上不仅让太子殿下砌了个水泥坡,还弄了个元宝,那招财进宝四个字如龙飞凤舞,好似是书写上去一般,神了!末将入殿前途径水泥坡,还用手去掰了掰元宝的边角,确实坚硬非常,就是不知道防水与否。”

康熙:???

他转身去瞧胤礽,以严厉的目光瞪他:你又干什么了?

“那碑文上的字句,字字珠玑啊!老臣见之,细细思索其中哲理‘要强国,先致富,要致富,先修路’,此十二字真言,道尽了大清未来之路,说出了根源所在,亦说出了水泥此物未来会对强盛大清做出的贡献!”

胤礽听有臣子赞美自己在碑文上刻下的话,昂首挺胸,感觉还挺光荣:“汗阿玛,这是小美教导儿臣的‘真理’,它教导儿臣思考出大清未来强盛之路,儿臣将元宝树在那儿,将碑文刻在那儿,为的是提醒您,也是为了提醒儿臣自己,而且那样风水也好。”

说到最后一句,胤礽的话在康熙的黑脸下嘘声了。

帝王带着众臣匆匆前往昨日砌水泥坡的地方,一眼就瞧见了那矗立在水泥坡一边的元宝。

帝王命人对着水泥坡重复浇水冲刷,检验水泥坡道,而后又盯着那元宝,面无表情地问胤礽:“这元宝若要挪开,怎么挪?”

“得把它给敲碎了,”胤礽无奈道:“或者拿锯子,从底下破坏,可是那很难,说不定还把锯子给磨损坏了呢!”

康熙深吸一口气:现在不是揍孩子的时候,朝臣们都看着呢!

之前还对胤礽的成长满意,这会儿血压有一些升高的迹象了。

索额图忙道:“敲碎元宝不吉利,太子殿下所写文字都是吉祥有寓意的文字,元宝虽然丑了些,可那是太子殿下亲自设在这儿的,彩头好。”

为了拯救胤礽的小尻,索额图硬着头皮豁出去了,好话不要钱似的讲。

康熙深深看了他一眼,而胤礽听见三姥爷说自己做的元宝丑,不高兴地生起了闷气。

帝王轻轻揭过此事,指着身后的宫殿道:“日后这处行宫,赏赐给太子。”

胤礽惊讶极了。他还小呢,汗阿玛就开始送房产给他啦?

【盛京这儿房产哪能和京城比,这边那么偏僻。小美觉得,小朋友的爸爸也在嫌弃元宝丑。】

胤礽:孤不嫌弃,这么有意义的标志,要是流传到千百年后,那就是历!历史遗迹啊!日后后人们都能来此聆听孤与小美留下的教诲,不忘强国的初心!

随着帝王下达命令,东巡队伍行动了起来,原先七万人的队伍大部分留在了盛京,而帝王率领接近两千人,乘上大船,自松花江北上,往乌喇鸡陵而去。

这是胤礽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乘船,早在小时候看动画片的时候,他见识过大船,如今终于登上帝王所乘的御船,跟随在康熙身边游览这波光粼粼的松花江,胤礽的情绪兴奋起来,看哪儿都新鲜。

二百余艘船,水师赫赫,每一艘宝船前后分别有四艘战舰护航,军威浩荡等待着皇帝的检阅,而船只上数门大炮、炮弹箱摆放,从那古老而厚重的大炮上,仿佛能够闻到几年前战火纷飞的硝烟味道。康熙于帝船上眺望浩浩荡荡的队伍,壮观之景象令他才思如泉涌,即兴做出一首作《松花江放船歌》。

梁九功低声道:“殿下正在参观船,许是第一次乘坐大船,殿下正兴奋着呢!”

康熙哑然失笑,顺着宫人的指引,找到了正仰着头在看风帆的胤礽。

“大清的造船技术发达,造出来的大船比之外藩的船只更加坚固,更加能远航,”帝王来到胤礽身边,一手搭在胤礽肩头:“不过,前明时郑和下西洋的那段历史,使国内的造船技术达到了顶峰,大清确实也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在改善。”

胤礽仰头看得脖子有些酸,赞叹道:“真厉害啊,利用大自然风的力量,让这么大的船只可以顺着想要去的方向驶去。”

“汗阿玛,战船的风帆比宝船少,而且船体也更为纤细,是为了灵活吗?”

“水战时最忌顺风顺水,若如此,则船行过快,犹如射箭,一发不可收拾,稍有不慎,船炮就打不中敌人,战船的风帆更加灵巧,也是为了方便控制多变的战场局势。保成也看到了船炮,炮火是有射程的,火力最为威猛的是两侧。”康熙指给胤礽看,不远处的战舰:“朕倒是没想到保成会对这些感兴趣。”

本章节

“儿臣喜欢科学!”胤礽大声道。他超喜欢钻研那些原理,探讨其中的奥秘了,大自然多么神奇啊,可惜现在的人们把对于科学的钻研认为是“奇巧”,“!四书五经”才是正道。

康熙敷衍道:“喜欢就喜欢吧,朕也对这些感兴趣,这不天文历算,机械,全都是南怀仁教的。”

康熙学习的时候,是为了拓宽知识面,最终目的却是治理大清,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他不会理解胤礽对科学的好奇与喜爱。

乘坐大船的时候,连续几日都没什么事儿可做,胤礽听说汗阿玛差遣人去捕鱼,暗暗腹诽汗阿玛倒是一点都不急切。

【去边境看能看出个什么来?那边毁了,去了也无济于事,入侵者犯事以后,早就跑没影了,与其在这边干着急,不如按部就班的布置,小朋友可要好好学学你爸爸的不慌不忙,战争需要许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