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杜克便迫不期待地与老约克、哑巴女儿一块儿进城打市政厅安排的零工。
因杜克身体强壮、手掌上的老茧一看就是干惯了苦力活的人,后勤司的人一眼就看中了他,把他安排去了活儿最重、补贴也最丰厚的工作小组,领去奥尼尔子爵府,铲庭院、铺石砖,把漂亮的贵族庭院改建成适合用来当夜校场地的小广场。
这一天里,杜克认真卖力地干活,活儿结束后,还主动找到合同工,询问新镇那边的安置情况。
市政厅是鼓励更多人去开荒的,毕竟阿德勒领抛荒的土地那么多,搁那不用实在是太浪费了,合同工对积极的杜克很有好感,很是耐心地介绍了一番。
“新镇那边不设乡村,只设村组。每个组的农户统一由镇里下去的专员组织开荒工作,开荒第一年的生活物资消耗也由镇里直接供应。完成开荒后,如果还有富余的精力,愿意扩大耕种面积,镇里也会给安排承包政策。”
“这个承包政策呢,就是指除了你个人拥有的五亩地之外,镇政厅还会划分更多的土地出来,由你自己个人去自行申请承包。只要你顾得过来,几十亩、几百亩都可以去申请,跟镇政厅签订好承包合同就行了。”
“当然,你承包的土地并不属于你,仍旧是镇政厅的财产,只是在合同期的五年、十年内由你拥有使用权。合同到期后,可以继续与镇政厅申请续约,或是你不想再继续承包了,就到期跟镇政厅解约,把土地还回去。”
“承包土地的年租金,要看当地的水土情况,好的土地要贵一点,不太好的山地、林地,就要便宜一点,基本上是不会超出你的承担限度的。如果你种植的是新镇需要的农作物,比如现在不是有个鼓励承包山坡种大豆的政策吗,如果你愿意响应这个政策,新镇的镇政厅会给予你一定的优惠和扶持……”
杜克听得心花怒放,领到的肉肠餐补都没啥感觉了,收工回到家,便继续与父亲热烈地讨论几时去报名开荒……
十月份的最后一天,也是杜克回家的第三天,老约克父子俩便斗志昂扬地进了城、跑到中城区市政厅去报名。
进入十一月,老约克、杜克父子,留下了死活不愿意开荒的小儿子比利,带着只愿意与父亲一起的哑巴女儿,离开居住多年的棚屋,高高兴兴地加入开荒大军。
至于哑巴女儿与人的婚约……则被老约克私下里去找人取消掉了。
哑巴女儿才十七岁,在市政厅后勤司打零工的日子里老约克听照顾他们的婶婶说了,年轻姑娘太早结婚了不好,尤其是哑巴女儿身材又这么瘦弱、生孩子会很危险;老约克想想自己和大儿子又不是养不起多一张嘴,便索性决定把女儿在身边多留几年。
与老约克一家同批离开的贫民窟住户,接近四万人……
要是搁在半年前,主管新镇开发的瓦格纳是万万不敢一次性接收这么多人的;现在就没所谓了,夏季种下的土豆、玉米、麦子、大豆等等农作物先后进入收割期,粮仓里堆都堆不下,再来几万人也养得起。
再加上阿德勒领的冬天气候比因纳得立温暖,完全不耽搁翻地后继续种植,开荒出来的土地也能先撒点好养活的豆种菜种下去,瓦格纳根本不带怕的……
经过一周的跋涉,规模惊人、走哪都能引起村镇住户围观的贫民窟开荒大队,抵达了新镇。
老早收到的消息的新镇方面严阵以待,几十个从首批开荒户中选出来的工作组组长直接等在山谷前。
老约克家从杜塔塔城出发时本来是呆在大队中列,赶路途中因有杜克这个壮劳力用小推车推着全家人行李的关系,不知不觉跑到了最前面。
满心期待着农户生活的杜克和走在最前面的开荒者才刚进入山谷前的广场,就有数名新镇干员围上来,拿着大喇叭喊话、让人群按家庭为单位往广场南面走,不得推攘、拖拉、吵闹。
推着沉重行李的杜克让父亲和哑巴妹妹都拉住自己的衣角,按要求走到指定位置。
新镇干员们维持着人群秩序,走到指定区域的人家约莫有百来户了便拦住后面的人,让下一批人往广场另一个角落走。
杜克这一批人站了没两分钟,就有胳臂上绑着红布、手里还举着一面红色三角旗的人跑过来,对几百名远道而来的开荒户喊话:“我是新镇048村组的组长,诸位今后起就由我负责了,请大家看好自己的行李、看顾好自己的家人,跟我走!”
报名来开荒的人家,家里都有人参加过杜塔塔城市政厅组织的集体工作、晓得要服从指挥,当即便听话地跟着这人从另一条路离开广场。
离开新镇山谷、又继续往西南方向走了近三里路,早就疲惫不已的开荒户们,总算抵达了他们被编入的村组——一片挨着小河的河滩。
河滩上的地面被稍微平整过,孤零零地立着一座挺大的棚子,棚子里堆了些物资,还有三两个农夫模样的人等在棚子里。
与老约克家同批被带过来的开荒户中,有人认出等在棚子里的人,惊奇地喊出对方的名字——这几个农夫,也是半年前从杜塔塔城跑过来的开荒者。
048组的组长让百余户开荒户原地休息,又把人群中的青壮叫出来,让这些还有力气的青壮年搬棚子里的物资,按户发放帐篷。
“镇里实在没有人手给大家准备房屋,一切都只能靠我们自己来,现在大伙儿就先住着帐篷了。明天起咱们就一边开荒、一边挖地基,工具镇上都给准备,地基挖好了,咱们就去镇上拉砖头,只要有力气,大家都能住上漂亮的红砖房!”
住惯了破烂棚屋的开荒户们还不能想象组长描述的漂亮红砖房,全都在好奇地摸着自家领到的厚实帐篷布,和搭帐篷用的空心钢管。
天色黑尽前,自杜塔塔城远道而来的七千多户开荒户,被分成七十多个村组,带到新镇周边勘探好的开荒预定地安顿下来。
这七十多个新增的村组,注定在未来几个月里会过得很辛苦——毕竟先来的人开荒出来的土地、搭建出来的住所是不可能分给他们的。
即使知道会很辛苦,如杜克这样愿意长途跋涉、只为寻求新生活而来的贫民窟青年,也仍然满怀希望。
吃苦而已,谁不是吃着苦活到现在的呢?
至少他们现在并非无人问津,至少现在会有人为他们考虑、为他们规划、为他们准备一条不设门槛的通往明天的大道,那么即使这条路并不是那么好走,如杜克这样的贫民窟青年也已经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