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次日便到了孙权手上,孙权拿着写信的皮卷,看着跪在下面的陆绩,安抚道:“公纪宽心,你一片赤诚待我,我也一定不会亏待了陆氏。”说完便让当面赏赐了许多钱帛。
陆绩高高兴兴的退下,孙权脸上的笑容逐渐散去。孙权铁青的脸色说明了一切,鲁肃见状知道此时说什么都没有用,同时感叹陆绩竟然如此不懂人心。
原来孙绍那日见过陆逊之后,陆绩便来找陆逊,问他为什么要见孙绍。陆逊便给陆绩讲了孙氏和陆氏的关系,必须放弃私仇。同时也提到了孙绍和孙权的不同,孙绍虽然是孙权亲侄子,但孙权却对孙绍的身份极为忌惮。这本是叔侄二人密谈,陆逊也交待陆绩千万不要将他们的话传出去,陆绩知道其中利害,确实也是从没向他人提起过。
这次谈话也让陆绩知道孙绍和孙权竟然会有这么深的矛盾,所以当陆逊回来告诉陆绩当天议事的过程和自己被贬斥的结果之后,陆绩便在心中认定陆逊一定是受了孙绍的牵连。
得知孙绍竟然还敢给陆逊写信的时候,陆绩自然不肯再让陆逊与孙绍再有牵连,于是便将信扣了下来,晚上陆绩又想到那日陆逊和孙绍相谈甚欢,担心陆逊确实与孙绍有更深的牵连,于是便将孙绍的信拆开来看。
当他看到孙绍信中坦言自己与陆逊不过是一面之交,陆逊却因此受牵连深表歉意的时候,陆绩心中大喜,这不是可以证明主公是误会陆逊了吗?
于是陆绩次日一早便将信呈与孙权,想要替陆逊辩白,他哪里知道在孙权心中,这封信更加坐实了陆逊与孙绍关系匪浅,否则孙绍何必还专门为此事给陆逊写信呢?
原本孙权贬斥陆逊也不过是生气陆逊有才而不愿为自己效力,当时只要陆逊服软请罪,孙权也不会为难陆逊。不过陆逊却坚持不肯出力,孙权也不过是想小惩大诫,只要陆逊在南方用心办事,真正为孙权效力了,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但陆绩的行动却是适得其反,让孙权对陆逊更加不满!
说到底还是因为陆逊的水太深,除了先知先觉的孙绍,哪怕如孙权和鲁肃一般的明主贤臣,也一样把握不住。
陆绩欢欢喜喜回家后,便写了一封信给陆逊,他为人正直,所做所为都是为了陆逊好,也根本没有瞒着陆逊自己是看信件的事情。
信中陆绩先是坦白自己私自拆了信件,同时详细解释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最后也将自己将信呈给孙权,并表示孙权保证不会亏待陆氏。
历史上的陆绩便不喜为官,是以忠孝闻名当世,以星历算数名传后世,他曾经为易经作著,又作了浑天图,并且撰写了《太玄经注》。如果不是只活到了三十二岁,其在文学、天文领域的成就一定会远不止如此。
孙绍自然不知道自己写给陆逊的信,陆逊没看到反而是孙权看到了,如果知道孙权看到这信的处置后,也不知道该是开心还是替陆逊难过。
此时的孙绍已经要准备出发了,周瑜大军虽然还有两天开动,但太史慈要赶往豫章郡,比周瑜大军行军路线更远,而且很多山地,道路更难行走,因此要先一步出发。
大乔这几日强颜欢笑,好不容易孙绍认了自己为母,但不过几日便要离开,大乔心中放心不下,更加舍不得。
不过她也知道男儿志在四方,因此不曾有半分阻拦。
直到太史慈亲兵来催,孙绍跨上战马的时候,大乔再也绷不住哭出声来。孙绍心中感动,从马上跳下来,轻轻抱着大乔安慰道:“母亲放心,绍儿一定会保护好自己的安全,等绍儿在外有所成就,就将母亲和妹妹一起接过去,共享天伦之乐!绍儿不在,母亲要多保重身体,些许小事不必亲力亲为,交给怡儿去做就行了!”
大乔泣不成声,只是不住点头。孙绍又再次向孙怡叮嘱道:“妹妹,家中就拜托你了!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和两位幼妹,有难事的时候不妨去找乔姨帮忙!哥哥这次出去,一定会努力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
孙怡与孙绍性格相像,比大乔坚强得多,她虽然也有些舍不得哥哥,但却更加希望哥哥能够像父亲一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听到孙绍的嘱咐,孙怡点头应道:“哥哥只管放心在外,家中一切有我。哥哥也要记挂着家人,功劳虽重,却不可亲身犯险!”
孙绍点点头,也轻轻拥抱了妹妹一下,然后骑上马,与华成一起跟着太史慈的亲兵,向城西门而去。
大乔直到看不见孙绍的背影,才在孙怡的搀扶下回府。
一路畅行无阻的出了城门,孙绍顿时觉得心胸一阔,身在吴城,他全身都如同被一张看不见的网束缚住,只有离开了那里,他才能自由的呼吸!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