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的亲兵名叫何荣,脸上有一道疤,是个沉默的中年人,他只告诉孙绍太史慈在十里处相等,便在前面带路,没有半句多言。
孙绍虽然很想放声高呼,很想纵马驰骋,但被何荣的沉默感染,也想到今天踏出吴城也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实在没有什么好兴奋的,于是也沉默的跟着何荣一路向西。
快到十里的时候,前面果然有一队人马大概二十多个人正在等待,待走近的时候,果然是太史慈,而太史慈旁边还有一人,正是周瑜。
何荣将人带到,便自己归队去了。孙绍翻身下马,行礼道:“见过周世叔,太史世叔!”
周瑜见孙绍脸色如常,微微点头,拍了拍孙绍的肩膀,问道:“没能去成江夏,是不是有些不开心呀?”
太史慈还在身边呢,孙绍连忙矢口否认道:“没有的事!能够走出吴城,已经全赖两位叔叔出力了!”
“子义你信吗?我看这小子言不由衷啊!”周瑜大笑着对着太史慈说道,太史慈也笑了起来,孙绍被戳中心事,但面上却没有丝毫变化。
“我知道,你小子想要去江夏做一番事业,原本我也是这样打算的。不过那里议事堂潘璋想让你去他的新军营就提醒了我,你过早的跟着大军其实未必是件好事。且不说中军人员混杂,会不会有人给你下绊子,就是第一次见血这一关,你处理不好便会让众将小看了你!而且你不懂兵法,不通军律,即便我万般维护也难免犯错,一旦受罚也会影响你的形象。因此,先去子义军中历练一番,等你真正成为一个军官的时候,才是你在军中大放异彩的时候!我的这番话,你听明白了吗?”周瑜收敛笑容,语重心长的说道。
“侄儿明白了!多谢两位世叔!”孙绍郑重的说道,饭要一口一口吃,他确实有些冒进了。
“真的明白了?那里说说去了子义军中,该做些什么?”周瑜再次问道。
“熟读军律,跟着太史叔叔学习治军之法,成为真正的军官,伺机夺取长沙!”孙绍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周瑜点点头,前两点他已经在之前的话中提醒了孙绍,孙绍能够说出来说明确实将他的话听进去了,不过后面一点确实周瑜没想到的,没想到这小子竟然还对立大功念念不忘,长沙真要那么好取,太史慈早就拿下了。
不过年轻人有些气盛也不是坏事,周瑜给太史慈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让太史慈看着点,别让孙绍立功心切做了错事。
太史慈见周瑜说完了,对孙绍严肃的说道:“绍儿,这是我最后一次这么称呼你了。今天我便纠正你第一个错误!军中无父子,以后我会把你当做我军中其他将士一般对待,你也必须称呼我为将军,听清楚了吗?”
“是,将军!”孙绍站直身体,大声回应道。
“好!希望下次再见时候,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了!子义,你们还要赶路,我们就此别过吧!”周瑜说着翻身上马,带着六个亲兵扬长而去。
“请都督放心,末将必然不负所望!”孙绍对着周瑜的背影,大声说道。马背上的周瑜听到孙绍铿锵有力的回应,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喃喃道:“伯符,你看见了吗?你的儿子,他长大了!”
孙绍原以为会与大军同行,没想到却只有太史慈和他帐下的十个亲兵,微微有些失望。
太史慈治军严谨,却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孙绍刚才的表现他很满意,不过也就是拍拍孙绍的肩头,以示鼓励。
孙绍终于知道为何何荣如此沉默,跟着太史慈这样沉默的将军,他的亲兵能够多话才是怪事。
虽然太史慈口口声声会像对待普通军将一般对待孙绍,但太史慈的亲兵们还是发现了太史慈对孙绍的特殊关爱,至少太史慈还会尝试着给孙绍解释为什么大军不在这里。
此次江东说是出兵三万,其实真正出动的是一万八千的江东军,太史慈豫章的五千兵马和程普带领的七千水军早就在前线与荆州军对峙,这次只是配合周瑜一同发动进攻,牵制和阻断江夏的援军。
太史慈一行人从吴郡向西北,一路上马不停蹄直达曲阿。
太史慈回吴郡时候带了一队的亲兵,大部分都留在了曲阿,此时两队人马汇合,乘船溯江而上。
太史慈乘坐的船是一艘小型的运兵船改造的,这种船原本可以载送士兵百人,经过改造后刚好容纳一队亲兵,并且还给主帅单独留了一个船舱。
太史慈便在船舱中教导孙绍,每日与孙绍讲解兵事。太史慈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讲师,但他也是从军中基层成长起来的,对军中之事了如指掌,因此虽然捡讲得生硬,但每每都能说到要紧处。
从曲阿到柴桑水路近千里,由于是顺流而上,且这个季节东风少,因此船速并不快,整整行了十多日才到柴桑。
这十多日,孙绍几乎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背诵兵法军律,简直比前世高考的时候还努力,但孙绍却甘之如饴,不敢有丝毫懈怠,毕竟这个时代,掌握了军队,才算有了立足的资本。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