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厨娘(团子来袭)_第24章 第 24 章(1 / 2)_边关小厨娘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4章 第 24 章(1 / 2)

边关小厨娘 团子来袭 10570 字 5个月前

“上一任大将军可真不是个东西!”

        “咋了?”

        “你瞧这告示上都写着呢!他放纵自己小儿子强抢民女,  逼良为娼!还好新上任大将军明察秋毫,查明那些苦命女子身份,已写了折子递往京城,  求圣上恩典,放那些苦命女子归家!”

        城门口处张贴告示引得路人围观,议论声传入姜言意耳中,  她几乎是瞬间转过头去看那告示,  心中狂喜不已。

        而此时,那辆马车车帘也完全被掀起,  马车中人面相英武,哪怕是坐着,  也铁塔似一尊,  蓄着短须,目光威严,正是准备带着棺木出城楚昌平。

        原本趾高气扬守卫被他气势所震慑,说话声音都低了三度:“做什么生意?”

        楚昌平递上一个鼓鼓荷包:“香料生意,  是些小本买卖。”

        守卫只觉这人气度不凡,  对方出手阔绰,他也没再刁难,  示意手下人放他们出城。

        楚昌平点头致谢,  他目光扫过城门口处告示,眼底压着沉痛,放下车帘正想收回目光,忽见一个矮小黑脸男子也一头扎进了看告示人群里。

        他侧着头艰难往里面挤。

        楚昌平晃眼一瞟,  心中大惊,  只觉这人面相肖似自己外甥女。

        此时马车正出城门,  楚昌平只得一把掀开车帘,  探出大半个身子想瞧仔细些。

        “干什么!”

        城门处守卫见他似要折回城内,大喝一声,数把长矛齐齐对准了楚昌平。

        扮成镖师亲信们见状都把手按在了腰间刀柄上。

        楚昌平没在人群中瞧见那个黑脸男子,反倒是有好几个跟那黑脸男子穿着同样衣服汉子挤在那里看告示。

        他认得是那是西州大营杂军兵服,自己外甥女便是还活着,她一个深闺女子,还能去从军了不成?

        楚昌平只当是自己忧思过重看错了,如今把棺木尽快运回京城才是正事,若跟官兵起了冲突,叫他们发现棺木,会引起不少麻烦。

        他不动声色做了个手势,让亲信们不要轻举妄动。

        这才拱手向守卫头子道:“军爷勿怪,鄙人只是瞧见一人肖似故人,这就出城。”

        守卫头子怀里还揣着那个鼓鼓荷包,拿人手短,只不耐烦道:“快些,后边还有这么多人等着呢!”

        楚昌平坐回马车,马蹄踏踏声里,马车和几辆板车都陆续出了西州城。

        一弯一弯官道尽头,是重峦叠峰,今日天放了晴,马车在明媚日光下,越来越远,越来越淡,直至再也瞧不见了。

        姜言意挤了半天才挤到了告示前,看着那白纸黑字,以及红艳艳西州府衙印章,只觉跟做梦一样。

        若是她户籍也被批了下来,那她从此以后也算是大宣朝良民了!

        自己有本钱,开店做生意什么都是可行。

        几个火头军跟着一道挤了进来。

        边上人不满地嚷嚷:“挤什么挤什么?”

        “鞋子掉了!哎哟……哪个不长眼踩到我脚了!”

        几个火头军连连赔不是:“对不住对不住……”

        旁人见他们也是当兵,到底是忌惮三分,嘟嚷几句也就作罢了。

        几个火头军都不识字,看不懂告示上写什么,但边上有识字在念告示,他们听了个大概,随即一脸喜色对姜言意道:“姜师傅,您能离开军营了!”

        姜言意是被掳来,那日登记营妓名册时,其他女人都听到她说话了。

        火头营有这么个水灵灵、娇滴滴、还做得一手好菜营妓,火头军们私底下也打听了不少关于姜言意消息,知道她并非是犯了罪被发配过来。

        有个年纪约莫十三四岁火头军一听大块头这么说,便道:“姜师傅如今都是灶上厨子了,在西州大营也一样啊。”

        他舔了舔唇,姜言意做扣肉饼好吃,他还想以后顿顿都有吃呢。

        一个大胡子火头军在他脑袋上拍了一巴掌,“那能一样吗?小孩子家家懂什么?”

        军营里都是汉子,加上西州大营以前有营妓,哪怕是在火头营做事,旁人总会指指点点,除非姜言意一辈子都在火头营,不嫁人,但这怎么成呢?

        年纪小火头军不懂这些,摸了摸被打脑袋,不服气冲大胡子火头军道:“我十四了,才不小!”

        大胡子火头军便笑道:“是童子鸡就还小!”

        边上立即有人狠狠拐了他一胳膊肘:“在姜师傅跟前瞎说些什么呢!”

        大胡子这才意识到自己那话不妥,连忙向姜言意赔罪:“姜师傅,我是个大老粗,不会说话,您别见怪!”

        “没事,咱们去找赵头儿吧。”姜言意将告示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确定西州大营是要放良家女子归家,狂喜之后,满脑子都是关于开火锅店事。

        压根没注意几个火头军说了些什么。

        挤进来难,挤出去也难,等他们穿过人墙时,赵头儿跟几个没兴趣去看告示火头军,已经在茶舍里喝了半碗茶了。

        不等姜言意开口,几个火头军就抢着把告示上内容说给赵头儿听,不知道还以为是他们有亲眷被困西州大营,如今终于可以归家了。

        赵头儿听完,由衷地赞了一声:“这位新上任大将军是个好,不仅改善了军中将士伙食,还涨了军饷,如今那些被抓来良家女也能脱离苦海了。”

        他扭头看姜言意:“女娃子,你是怎么打算?”

        姜言意听得出赵头儿是在帮李厨子问话,今早李厨子教她做菜,她也感受到了,李厨子已经是把自己当徒弟在教。

        如果自己愿意留在火头营,以李厨子这几十年经营人脉,肯定有法子让她留下。

        但她并不想在军营呆一辈子。

        累倒是其次,主要是图自在,而且之前麻子脸事也让她心有余悸。

        上回是运气好被人救下了,下次呢?

        给将军们做饭烧菜也是提着一颗心,生怕哪里做不好受罚。

        若是自己开个店,高兴就开业一整天,不高兴或有个什么急事,开业半天甚至是不开业都成。

        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又不用看什么人脸色,更没有做不好菜就砍头风险。

        若是勤快点,挣到白花花银子也都是进了自己口袋。

        这约莫就是打工人和自己当老板区别吧。

        她还想着攒一攒钱,过些年在江南一带买个一进小院,养只猫作伴,闲来无事种种花,做做菜,算是提前过上悠闲老年生活。

        姜言意便道:“赵头儿,在火头营这些日子,您跟李师傅都照顾了我不少,我心中一直感激着您二位。但我爹教了我这一手厨艺,我还是想自己开个小店,把他老人家招牌传下去。”

        赵头儿点点头:“你是个有孝心,既然想开店,可想好去路了?”

        姜言意摇头。

        她自穿过来就一直在西州大营,这还是头一回出来。

        原主也没来过西州。

        要说做饭馆生意,自然是去越繁华地方越好,整个大宣朝最繁华之地莫过于京城,不过那是非之地姜言意可没胆子去。

        保不齐哪天遇到个熟人,被认出来了怕是男主还得派人来再杀她一次。

        自古边关艰苦,让姜言意有些意外倒是这西州城倒也挺热闹,在茶舍坐这一会儿功夫,她就瞧见了不少货郎单着货架从前面大街上走过。

        对面酒楼门口,还有抱着琵琶胡女在咿呀唱曲儿,引得不少男人驻足,几个难得出来一趟火头军也心痒难耐,跑到对面酒楼门口听曲儿去了。

        赵头儿道:“你离开了军营若是暂时没个落脚处,我有个亲戚倒是在这西州城内有一处铺子,里面连着个一进院子。地段挺好,挨着都护府。他做香粉生意,但在这关外,用得起脂粉人家又有几户?”

        “赔了不少钱,婆娘跟他赌气,带着儿子回了江南娘家。他打算把铺子也转卖了,拿着钱以后就在江南那边安家了。”

        姜言意本听得有些心动,一听说得连铺子带院子买,顿时就怂了。

        她摆摆手道:“赵头儿,我哪有这么多钱……”

        他目前唯一巨款就是那一张一百两银票,此外还有昨夜“军师”打赏二两银子,先前做豆腐脑得赏一吊钱,加起来一共也就一百零三两。

        除去这些整,自己身上只剩在私灶上赚百来十个铜板。

        赵头儿说那铺子,地段好,又带个一进院子,怕是少说也得要三百两才能买下来。

        赵头儿打断她话:“急什么,我话还没说完呢。他这铺子一时半会儿也卖不出去,如今打算赁出去,一个月给八百钱就成,你若有意把铺子赁下来,我一会儿带你过去瞧瞧,跟他说道说道,少你一百钱也不是难事。”

        这番话下来,姜言意是彻底心动了。

        在火头营时候,她晚间在私灶那一会儿功夫,就能赚个三十四文,到了外面自己开店,只会赚得更多。

        而且自己本钱充足,不用担心入不敷出,开店前一个月亏本卖都成,先把名气打出去后面再考虑赚钱事。

        如果西州这地却是太贫,食店生意做不走,她后面不再赁那铺子,换个繁华热闹州府重头再来也不妨事。

        姜言意当即道:“那便劳烦赵头儿您带我去看看。”

        赵头儿负责采买这一块几十年了,什么时节买什么菜,都有固定菜农长期合作,他只需捎个话,再留几个信得过火头军看着点,自己忙完事情回来检查无误,拉回军营就行。

        一行人到了城东买菜地方,赵头儿跟几个菜农交涉完,又交代了几个火头军几句,便带着姜言意去看铺子。

        从城东到都护府大街颇有一段距离,赵头儿拦了一辆骡车,将二人载过去。

        路上姜言意发现竟有不少食店,这对姜言意来说是好事。

        有这么多人开店卖吃,就说明有市场,若是压根没人下馆子,自然也就没人开店了。

        不过这西州城繁华还是有点超出了姜言意想象,她问:“赵头儿,西州瞧着也不富庶,怎开了这么多饭馆?”

        赵头儿道:“家中有女人肯定就是在家吃了,但这边陲之地,母耗子都瞧不见几个,大多数都是没成家,手上有几个钱要么拿去下馆子,要么就被勾栏院里那些女人给哄了去。”

        “而且西州外除了突厥,还有蒙山、大月等小国,时常有商队从关外回来,跑商人还能自个儿生火做饭不成?”

        听完赵头儿解释,姜言意算是对西州下馆子消费群体有了个大概了解。

        商队基本上会选择客栈,吃住包揽,省得麻烦。

        自己开个小馆子,商队生意是做不了,主攻对象还是西州本土人。

        骡车行了约莫半刻钟,就到了都护府大街。

        姜言意瞧着这条大街两边房子比别地方都要气派许多,白墙灰瓦,临街酒楼茶舍也十分高端大气,这条街裁衣铺子和卖金银首饰铺子居多。

        姜言意问:“这附近住约莫都是些达官显贵吧?”

        李厨子颇为意外地看她一眼,点头道:“官老爷们都住这一代,那些个地痞无赖都不敢到这一带放肆,你一个姑娘家,住在这里也放心。”

        这一点是姜言意自己还没考虑到,赵头儿想得这般周全,姜言意心下对他又感激了几分。

        赵头儿说铺子和都护府毗邻。

        都护府院墙比那铺子高了三尺有余,远远瞧着,铺子门楣莫名地低矮得有些可怜。

        大白天,铺子门竟是紧闭。

        赵头儿还道莫不是他那亲戚出了什么事,赶紧拍门,里面传出一个中年男人嗓音:“谁呀?”

        “大侄子,是我,你二叔!”赵头儿在门外吼了一嗓子。

        姜言意打量着这胭脂铺名称“柳记”。

        赵头儿管这铺子主人叫大侄子,可见这铺子主人也姓赵才对,但铺名却叫“柳记”,联想到铺子主人媳妇回了江南娘家,赵头儿大侄子又打算把这铺子连着宅子一同卖了去江南。

        约莫这铺子主人是个惧内,或者说是媳妇娘家势大。

        她兀自猜测时,铺子大门打开了,出来是个富态中年男人,面相跟赵头儿有几分相似,嘴边也留着八字胡,不过比赵头儿浓密了不少。

        赵头儿见着大侄子就劈头盖脸一通问:“大白天30340也关门闭户作甚呢?生意不做了?”

        说起生意,赵大宝一脸红光满面,他道:“昨夜有支商队把我铺子里所有香料都买走了,我本还想着等把铺子卖了,凑够了钱再下江南,如今回了本钱,就打算直接关了铺子先去江南了。”

        话落他才瞧见姜言意,因为赵头儿一直在火头营做事,他认得出姜言意身上这身兵服是火头营,问了句:“这位小哥是……”

        赵头儿替姜言意回答:“是个身世可怜姑娘家,想在西州盘个店面开馆子,我想着你这地方一时半会儿也卖不出去,带她过来看看。”

        自家叔叔介绍过来人,赵大宝放心,也没多问关于姜言意事,热络介绍道:“我这铺子地段好,姑娘你盘下来不愁没生意,瞧这地砖,当时用是青花砖呢,这条街也只有对面福来酒楼用是这砖……”

        姜言意粗略看了一眼,外面铺子已经清理过了,瞧着约莫有个六十来平,采光不错。

        她道:“我想看看里面院子。”

        赵大宝赶紧领着姜言意往里面走,他放才约莫是在收拾东西,院子里摆了不少笼箱。

        挨着院墙有一片两尺来宽花圃,种三角梅已经爬满了整个院墙,淡紫色花儿开在这深秋里,倒是说不出好看。

        屋子有三间,一间主屋,一间厢房,一间厨房。

        赵大宝问:“姑娘你瞧着如何?不是我自夸,放眼整个都护府大街,你绝对找不着第二户比这里还好。”

        姜言意道了句不错,走进厨房,却发现厨房后面还有一个片丈宽空地,对面那一丈半高墙,正是都护府院墙。

        她问:“我开馆子做菜,厨房这一块儿毕竟是一天到晚都会用,会不会吵到隔壁?”